羊脑包虫病诊治

2019-09-10 07:22肖青春李伟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肖青春 李伟

摘要:羊脑包虫病是由羊多头绦虫幼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对羊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当该种寄生虫寄生在羊脑和脊髓时,给羊的神经系统造成巨大危害。不同年龄的羊感染脑包虫病后,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对羔羊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后主要呈现急性经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快,体温显著升高。该文结合一起实际病例,分析了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5.089

0引言

羊脑包虫病由于寄生部位不同呈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该种疾病又被称为多头蚴病和转脑风。临床上羊脑包虫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型羔羊,发病后常呈现急性经过,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多头蚴的最终宿主是狗狼等犬科类动物,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这些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羊群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和犬科类动物的粪便后,病原会通过消化道侵入机体,随着血液循环逐渐向羊脑和脊髓侵入。在感染初期,由于脑包虫的数量较少,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常不能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一旦脑包虫病临床症状出现,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将会导致羊出现大量死亡。做好养脑包虫病的深入研究,对确保羊群健康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病经过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地资源丰富,该地区养养殖户一直沿用传统放牧养殖模式。但在放牧养殖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放牧地选择不合理,导致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人感染脑包虫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4月13日,养殖户养殖的36头山羊相继出现发病情况,主要表现为跟不上放牧节奏,行动迟缓,行走姿态异常,逐渐消瘦。养殖场的病情传播速度较为缓慢,发病起初并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等到养殖场发病羊的数量逐步增多时才引起重视,停止放牧,将羊群单独隔离养殖,对整个养殖区域进行封锁和卫生消毒,选择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反而发病羊的数量逐步增加。治疗无果后才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兽医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养殖场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条当地土犬在养殖区内活动,主要用于看管羊群。连续多年没有对羊种和犬科类动物进行体内驱虫处理。放牧地和圈舍周围存在大量粪便。结合整体养殖情况,初步怀疑为某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随即进行了严格的诊断,确诊为脑包虫病后,针对不同临床症状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手段,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增加。

2临床症状

患病羊主要表现为离群独居,不愿意走动,目光呆滞,采食欲望下降,行动迟缓,运动和行走姿态异常。患病羊群的体温和呼吸正常,但身体逐渐消瘦,可视粘膜苍白,被毛杂乱无光泽。患病羊出现间歇性癫痫,随着病情加重,癫痫症状次数逐步增加,每次间隔时间逐渐缩短,有时ld能高达十几次,每次发病5-10min,大多呈现神经症状。癫痫症状发作后,头部顶树茎、圈门和墙壁,随后在圈舍内作转圈运动。有的患病羊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很容易惊恐,行走时步态局促或步态蹒跚[1],病情严重后衰竭,卧地不起,出现明显的视觉障碍,磨牙,从口腔中流出唾液,全身肌肉痉挛。有的患病羊头部低垂,行走时将前肢抬起,向前方猛冲,遇到障碍物时倒地或静立不动。

3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羊解剖后,发现各个脏器器官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病变,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脑部组织。病死羊的左侧或右侧脑部可以发现鸡蛋到花生粒大小的包囊,外观呈半透明状,内部蓄积大量透明液体,在囊壁上存在很多米粒大小的原头蚴[2]。结合发病经过、临床症状以及该种病理学变化,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为多头带绦虫幼虫感染引起的脑包虫病。

4治疗

针对多头蚴感染引起的脑包虫病,应结合患病羊的具体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于处于发病初期的患病羊,可选择驱虫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病羊,采用手术手段进行对症治疗。治疗前对养殖场的患病羊进行分群处理,对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较轻的患病羊使用吡喹酮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50mg/kg体重,间隔4d后再使用同剂量的药物进行驱虫处理,连续使用3个周期。对于养殖场的犬科类动物,选择使用阿苯达唑进行驱虫治疗,使用剂量为25mg/kg体重,一次剂量,间隔1周后再使用一次强化驱虫。对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羊采用手术手段进行治疗。根据患病羊在羊舍内的旋转方向判定手术部位,通常向右侧旋转的寄生部位主要在大脑右侧,向左旋转的主要寄生在大脑左侧。使用小叩诊锤或锤子轻轻敲打两边颅骨疑似患病部位,如果出现了低实音或浊音,即可以确定为寄生部位,非寄生部位主要呈现鼓音。用拇指轻轻按压患病区域如果触摸到软化区,此区域是手术的最佳部位。對手术部位进行剪毛处理,然后使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碘酊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再使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脱碘消毒,使用刀片对皮肤做U型切口,剥离切口区域皮肤,在切口正中央用外科手术刀将颅骨打开一个直径1.5cm的小洞,用针头将脑膜轻轻划开,划开后,包囊即可向外鼓动,然后使用镊子轻轻摘除缝合皮肤,对于不能摘除的,应将包囊突出,使用16号针头刺入将包囊液吸入到注射器中,待包囊液不再流出,表示包囊液清除完毕,将注射器拔出吸入碘酊,注入到包囊中,迅速拔出针头常规皮肤缝合消毒。手术3d内,每天注射青霉素,防止细菌感染,每次注射320万国际单位,1次ld。采用上述手段共治疗23只患病羊,20只羊治疗成功,恢复健康,3头患病羊手术后由于出血无法止血死亡。药物治愈13头。采取上述措施治疗后,至今没有m现新的病例。

5预防

日常养殖中应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的知识培训。在广大基层地区,由于大多数农牧民群众防疫知识缺乏,科学防疫意识不强,且一直沿用传统放牧模式,农牧民群众对于发病初期的患病羊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当出现大面积发病后才将病情上报,延误了最佳防控时机。因此,应加强对农牧民群众防疫知识培训,引导其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临床症状和识别方法。养殖区域应实行划区轮牧,定期驱虫。另外,还应做好养殖场犬科类动物的管理工作。由于脑包虫病的最终宿主是犬科类动物。在羊群养殖中,禁止使用带有包囊的脏器投喂犬科类动物[3],患病羊的尸体应进行严格的焚烧或深埋处理,防止犬科类粪便污染饲草饲料和饮用水。对犬科类动物要进行定期驱虫,集中收集粪便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在进行羊脑包虫病防治时,还应做好防疫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避免人感染脑包虫病的病例发生。

6结束语

临床上羊脑包虫病的发生常与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模式有很大联系,很多养殖户习惯于在养殖场内饲养犬科类动物,用于看管羊群。但由于多头蚴的最终宿主是犬科类动物,如果不能将羊群和犬科类动物分群养殖,犬科类动物在养殖场和放牧地点随意活动排出的粪便易污染放牧地点,易导致致病原在养殖场内传播蔓延,造成严重的感染率和致死率,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在养殖环境周围应尽可能减少犬科类动物的饲养量,以此减少该种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应引导养殖户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识别方法和判定方法,以便引导养殖户能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降低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阿西木·艾米都拉.羊脑包虫病的诊治[J].兽医导刊,2019(1):73.

[2]盛冬菊.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J].吉林斋牧兽医,2017,38(3):31.

[3]马忠.小尾寒羊暴发羊脑包虫病的诊断[J].畜牧兽医杂志,2015,34(1):147.

作者简介:肖青春(1962-),男,黑龙江依安人,中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治疗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