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海军 李伟
摘要: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是指奶牛在足月分娩后,由于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侵袭,使乳腺功能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分泌乳汁,导致以乳房肿大、胀痛为主要症状的生殖系统疾病。该文分析了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治过程,以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的诊断效果。
关键词: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5.073
0引言
引起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饲养管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其他致病因素。在奶牛养殖中,如果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严重缺乏,奶牛在妊娠中不能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导致机体严重营养不良,乳腺生长发育受阻,奶牛分娩后常导致一系列的生殖系统疾病发生,进而诱发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奶牛如果受到不良饲养管理因素的影响,如饲养密度过大,圈舍唷杂,奶牛分娩后受到惊吓,圈舍温度过高过低,饲养无规律,挤奶无规律,随意更换挤奶场所等,均可影响奶牛乳腺反射,使乳腺生长发育受阻。另外,受到奶牛遗传因素影响,当神经和内分泌机能失调,神经和内分泌机能失调,激素分泌受到阻碍后,会导致催乳素分泌不足,使乳腺生长发育受阻,乳腺分泌乳汁的功能显著下降。奶牛在分娩中如果消毒不彻底,乳腺受到损伤,使某些致病菌侵入乳腺导致乳腺发炎,也可诱发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的发生。由于引起该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需要进一步明确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1发病经过
2018年5月13日,呼伦贝尔市某养殖场的2头奶牛出现了泌乳量下降、停止的现象,随即邀请当地的兽医到养殖场进行诊治。养殖户反映这2头奶牛分娩顺利,分娩后食欲和泌乳一切正常,但在分娩1d后泌乳量逐渐下降,乳房肿大、胀痛,用手触摸有热感。兽医对患病牛的乳房进行检查,发现乳房表面存在损伤情况,并作相关检查。同时,对该养殖场的饲喂方法进行了调查。患病牛除出现泌乳停止、乳房肿大症状外,体温升高到41℃。在发病期间,养殖户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进行注射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该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夏季高温潮湿,环境闷热,牛舍内没有配置完善的通风没施,内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粪便严重堆积,适合各种致病菌繁殖生长。牛床和运动场设计不合理,不利于粪便的收集,患病牛乳头浸渍在污水粪便中。在挤奶过程中准备工作不充分,未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挤奶不彻底,常有乳汁遗留,很容易导致乳汁腐败变质。结合养殖场的整体发病情况,经过兽医初步判断细菌性急性乳房炎感染引起的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随即进行了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致病原后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很好地控制了病情,使2头患病牛的泌乳量恢复到原有的生产水平。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2头患病牛的体温升高到41℃以上,心跳急速,精神萎靡不振,采食欲望下降,发病区的乳腺红肿胀痛,用手触摸坚硬有热感。患病牛因为乳腺肿大,避免后驱肢体不断摩擦乳腺出现跛行,奶牛身体消瘦较快。病变乳腺和正常皮肤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乳房极度肿大,在较短时间内南粉红色变成红色、深紫色或蓝紫色,并迅速蔓延到整个乳腺区域[1]。发病乳房的乳头出现水泡,皮肤脱落并流出浆液性渗出物,用手触摸有凉感。挤奶时可感到乳腺内存在气体,挤出的少量牛奶呈现凝乳块,并携带大量黄色的脓汁。
3实验室诊断
经过全面清洗消毒后,从没有注射过抗生素的患病乳头中挤出若十乳汁,带回实验室后进行细菌学鉴定。无菌环境下操作,直接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染色呈现成对、成串、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将病料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和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化培养箱持续24h,温度控制在37℃,在2种培养基上生长出了形态一致的致病菌菌落,但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出现了溶血现象,室温环境下持续培养2-3d后,致病菌变成金黄色或暗黄色。直接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阳性染色的葡萄状排列的球菌[2]。南此可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形成的急性乳房炎导致的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发现对强力霉素、利福霉素、环丙沙星高敏。
4治疗
明确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后,按急性乳房炎的治疗方法对乳腺发炎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将肿胀炎症消除后,奶牛能恢复原有的正常生产水平。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主要采用以抗菌消炎、消肿止痛、预防败血症的原则进行对症治疗。选择使用0.5%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强力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适用剂量分别为150、2、10 mL,经乳腺注入。然后对乳房基部进行封闭,1次/d,连续使用5d。选择使用盐酸环丙沙星、10%的葡萄糖酸钙、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使用剂量分别为0.1mL/kg体重、250mL、250mL,混合后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4d。对于患病牛乳房有热感胀痛的,选择使用硫酸镁溶液冷敷20min,2次1d,直到乳房肿胀症状消退。采用上述对症治疗手段治疗8d,2头患病牛乳腺肿胀症状消退,泌乳量逐渐恢复正常,体温升高的症状消退。强化治疗10d后,2头患病牛症状消失,恢复到原有生产水平。
5预防
临床上由于引起奶牛产后乳症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在日常养殖中一定要做好牛群的饲养管理,尤其要重视对青年牛群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确保向牛群投喂营养价值全面的饲草饲料,仔绌观察牛乳房发育情况,对于妊娠青年牛乳房发育不好、存在肿大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日粮结构,增加饲料营养价值,增加运动量。奶牛产后无乳症出现后,应根据乳房的病变情况及时判断是病理性原因还是生理性原因。结合不同致病原因,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确诊。妊娠母牛在进入产前3周,可以使用40-45℃的热水清洗乳房,按摩乳房,1次/d,每次10min[3]。通过温度和手部按摩,可加速血液循環,增加乳房膨胀度,促进乳汁分泌。避免奶牛分娩后,乳腺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另外,在日常养殖中应做好养殖场环境控制工作,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严格卫生消毒,及时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对建没不合理的养殖舍和运动场进行改造,增强牛群的抵抗能力。另外,养殖场还应制定严格的挤奶程序,每次挤奶前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乳腺区域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每次挤奶前,挤奶人员都需要对手部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佩戴相应的护具。挤奶时一定要轻柔,避免对乳腺造成刺激。另外,挤奶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每次挤奶一定要干净。最后一次挤奶后可向乳腺内注入适量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引起的奶牛产后无乳症再次发生。
6结束语
奶牛产后无乳综合征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引起该种疾病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养殖场青年牛和老牛的发病率较高,因此,需要加强对青年牛群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确保营养价值全面,做好环境卫生消毒,降低各种致病原侵袭。奶牛分娩中一定要做好乳腺防护,仔细观察奶牛乳房的生长发育情况。对发育不良、乳腺肿大的牛,应及时调整日粮结构,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投入量,确保牛群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元素,提高机体抵抗能力,最终提升奶牛的泌乳能力。
参考文献
[1]崔伟.奶牛产后无乳治疗方法[J].中国农垦,1990(11):25.
[2]王振学,王风云,顾国跃,等.奶牛产后无乳或泌乳不足的综合治疗[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0 (2):67.
[3]许海峰.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1):74.
作者简介:闫海军(1971-),男,河北阳原人,高中,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治疗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