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为
摘 要: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需求量和质的变化、供给结构变化、集约化管理模式和农业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新形势,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家对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重点梳理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系统认识,另一方面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加剧约束,我国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却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粮食需求结构变化等新问题也日益突出。促进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1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1.1 消费侧需求发生重大变化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逐渐保持中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9.58%,这意味着我国有超过1/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最终使得粮食直接消费总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肉禽蛋类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膳食结构的改变和对动物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将刺激饲料粮供应的不断提升。另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粮食的需求也将产生影响。
1.2 城市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常住城镇人口呈逐年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3.02亿增加到2018年的8.31亿。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参与到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来,截至2018年,中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86亿。一方面,城市常住人口和农民工的不断增加,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许多农业户籍人口不再或者较少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城市食品消费者,这对保障我国粮食的供应安全来说均是一大挑战[1]。
1.3 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对我国粮食生产的约束越来越紧。我国粮食的高增长和连续稳定增长的实现是建立在农业资源超负荷运行和牺牲生态环境基础之上,主要表现为:一是许多地区的湿地和草地资源已经发展为耕地,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二是当前农业生产技术下,种植粮食是一项高消耗水资源的产业,导致一些缺水地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三是耕地污染加剧,為了保证粮食增产,我国普遍存在化肥和农药的严重滥用,最终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也对水资源造成了污染。
2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2.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优质发展,对粮食收储企业来说非常有利。粮食储存设施的布局,应该重点参考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布局。一方面可以稳定粮食来源,延伸至上游种植业,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源头上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另外,利用农业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可以进一步进行集约化粮食产业的生产,最大程度节约人力成本,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2.2 加强新时代专业化农民的培养和扶持
加快制定专业化、职业化农民身份标准,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通过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开辟农民培训渠道,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培育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者。以专业化、大规模粮食生产为主要形式,大力加强对种粮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培养扶持[2]。国家应对符合条件的大型粮食种植户和家庭农场给予更多支持,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调动其种粮积极性的特殊支持政策。对完成或超额完成粮食产量目标任务者进行奖励,加强并带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3 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根据国家农业环境突出重点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各级政府部门应努力加强从源头上的治理。重点在控制耕地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地表水过度开采、森林和湿地保护等方面下功夫,合理、绿色、可持续地利用现有耕地。另外,还可以开展多项农业生产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农业环境问题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并推行一批符合实际、高效实用的土地治理技术以及耕地质量提升等重点项目的把关。
3 结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工业服务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农业技术和粮食生产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和进口大国。面对经济新常态、老龄化、粮食结构需求以及资源环境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新形势,需要与时俱进,树立粮食安全新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王玉茹.“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6(01):82-86.
[ 2 ] 赵峰,宋学锋,张杰.地域性失衡、“大国效应”扭曲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0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