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龙 马进寿
摘要:该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犊牦牛腹泻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以促进牦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犊牦牛腹泻;发生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5.035
0引言
做好犊牦牛饲养管理工作对确保整个养殖场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帮助。近年随着牦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犊牦牛饲养管理问题成为制约养殖场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养殖场内部只有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才能为犊牦牛健康生长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1发病原因
1.1多种致病原感染
犊牦牛出生后,由于自身机体对外界多种致病原的抵抗能力较差,且犊牦牛不能及时吃乳,从母乳中获得被动免疫抗体,使某些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犊牦牛的胃肠道产生巨大影响。临床上引起牛出现腹泻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弯曲杆菌等,其中对犊牦牛造成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大肠杆菌,它是造成1周龄内的牛出现剧烈腹泻、呕吐症状的主要致病原。大肠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牛胃肠道内,属于牛体内的一种常在菌,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只有当犊牦牛出生后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才会为该种致病菌产生致病性提供条件。另外,沙门氏菌也是引起犊牦牛出现严重腹泻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它与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极为相似,上述2种疾病常发生混合感染,造成的病情严重,症状相似,易导致兽医人员误诊,不利于该种疾病的诊断和防控。
1.2饲养管理不当
第一,母牛管理不当。母牛在妊娠期间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使犊牦牛的生长发育不良,出生后身体瘦弱,免疫力低下,吸收能力较低,尤其是犊牛在刚出生前几天,因为犊牦牛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很容易引发腹泻。母牛养殖中如果饲料营养价值较差,犊牛出生后,母牛所产的初乳中乳蛋白含量较少,很容易导致犊牛不能从母体中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易引发腹泻;第二,圈舍过于潮湿或者机体受到外界多种应激因素影响,卫生条件不良,犊牦牛饮用的乳汁不清洁,饲喂的饲料槽、饮水槽不清洁,圈舍内卫生条件较差,人工哺乳不能做到定时、定量、定位以及牛乳温度没有控制好,均会造成犊牛消化机能出现应激,不能正常吸收代谢,引发一系列腹泻症状。在哺乳期间饲料投喂不到位,圈舍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积累,哺乳时间过晚也会引起犊牦牛出现严重腹泻。
1.3应激反应
新生犊牦牛由于消化道器官尚未正常发育,适应外界的能力较差,在冷环境、热环境噪音等多种不良应激因素影响下,会使消化道系统作出一系列应激反应,影响消化道对饲料乳汁的正常吸收和代谢。此外,寄生虫也是导致犊牦牛出现腹泻的另外一个致病因素,常见的引发犊牦牛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隐孢子虫、球虫、蛔虫、绦虫。
2临床症状
在临床诊断中,通过临床分析发现,不同种类致病原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腹泻存在一定差异。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出水样稀便,排便次数增加。腥臭难闻,常伴随腹痛,体温升高到40℃以上,嗜睡,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或食欲废绝,死亡率在10%以上[1]。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排出水样的灰褐色粪便,在粪便中常夹杂血块、粘液、肠道粘膜和未消化的饲料,患病牛体温升高到41℃以上,采食欲望減少直至停止,引发脱水性腹泻;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还会导致1周龄以上的犊牦牛快速死亡;非致病原感染引起的腹泻常发生于母牛哺乳期,主要表现为排出黄褐色的粥样稀便,体温正常,精神萎靡不振,采食欲望下降,卧地不起,病情较为严重时会导致患病牛全身震颤,无法正常站立,发病后期体温突然下降到正常范围以下,四肢、耳尖、鼻端厥冷,最后昏迷死亡。
3防治措施
3.1强化母牛饲养管理
母牛妊娠中后期是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母牛机体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巨大。如果养殖户不能提供全价营养的饲草饲料,除会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外,还会对初乳中乳蛋白的质量造成影响。在妊娠中后期应向母牛提供全价配合饲料,确保饲料中各个营养价值配比恰当,保证为妊娠中后期的母牛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元素,提供妊娠母牛机体营养所需,确保产后能长时间泌乳,提高乳汁质量。在养殖中还应保证母牛乳房清洁,进入产房前,对母牛后肢体和乳房使用0.1%的高锰酸钾进行全面消毒[2]。母牛分娩后也应做好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母牛妊娠后期要向其提供充足的干草,适当控制精饲料的投喂量,结合母牛的体况科学配置,不可过多,避免导致母牛机体过胖引发难产。
3.2做好新生犊牦牛护理工作
第一,做好接产工作。在分娩前2-3d要对产室进行严格熏蒸消毒,然后使用消毒剂喷洒消毒。犊牦牛出生后,要确保其在1h内吃足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增强犊牦牛的身体抵抗能力;第二,常乳投喂定时、定量。一定要确保乳汁投喂的定时、定量和定位,并保证乳汁温度适宜,同时固定饲养人员对奶牛进行定时饲喂,减少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可能;第三,在日常养殖中还应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对犊牦牛牛舍和饲养用具进行定期卫生消毒,并做好牛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减少致病原侵袭可能。在疾病流行高发期可向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抗病毒类中成药,添加注射用电解质,预防消化不良,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3.3科学治疗
发现养殖场出现腹泻的患病牛后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单位,由专业兽医进行全面诊断,明确致病原后,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通常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应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针对某种容易产生耐药性的致病菌,应选择2种或2种以上高敏抗生素联合治疗,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经济损失;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应选择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的原则进行对症综合治疗[3]。选择使用几种常用的抗病毒类药物,并做好细菌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发生。
4结束语
在长期犊牦牛饲养管理中,很多养殖户普遍存在管理措施不到位、饲养技术较差的问题,使犊牦牛腹泻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因此,需要在基层地区积极推广先进的犊牦牛饲养管理技术,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犊牦牛出生后,养殖场需要结合犊牦牛的具体生理特点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保证犊牦牛健康生长,培育健康、优质、高产的成年牛群。(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大通综合试验站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刘庆朋.新生牦牛腹泻的诊断及科学治疗[J].当代斋禽养殖业,2018(1):16.
[2]那斯图.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3):197.
[3]吴新.犊牛腹泻病病因、症状与防治策略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3):79-80.
作者简介:孙云龙(1988-),男,青海大通人,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牦牛科研繁育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