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祯
摘 要:纵观整个历史长河,几乎所有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初都起源于“实用”,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冲刷才有了文化积淀且历久弥新,中医学与篆刻学也不例外,之所以将两者混为一谈,是发现其发生发展在某些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但又由于各自本身的特点而呈现出一定差异。中医最终发展成为一门以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为主的、求真知的学术,同时又兼具艺术性;而篆刻最终发展成为一门以创作欣赏为主的、求美善的艺术,同时又兼具学术性。通过对两者历史源流的比较与探讨,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医学以及篆刻学,同时探索将两者互通有无、相互渗透以进行捆绑式宣传的方法,有利于中医学与篆刻学这两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鉴于此,本文对中医学的文化自觉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学;文化;自觉
引言
篆刻学属于一门小众冷门学科,值得保护发展,中医药学中更是有很多特色诊疗“绝学”需要传承发扬,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作并进行捆绑宣传,有利于中医药学以及篆刻学这两门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内外传播。
1起源于实用而有先后
首先从中医学与篆刻学两者之间的一个历史缘分说起。光绪年间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伤寒,请医生诊治,给他开的处方中有一味中药叫龙骨,他意外发现这龙骨上刻有刀痕,与铜器铭文相似,王懿荣作为当时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和文物鉴赏家,将其考订为一种前所未见的殷商时代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时代没有所谓的中医学或篆刻学,但甲骨文将文字刻画在甲骨上这个操作,可以看作是篆刻的雏形,同时也是记载一些内容包括中医早期病名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甲骨文又是在一位金石文字学家接受中医学治疗过程中,在中药龙骨上发现的,不得不赞叹两者缘分之深。事实上,中医学与篆刻学同起源于实用。正如有学者所言,篆刻与中医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即它们在未进入研究、未进入自觉之前而自发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人所用。这一点很普通却至关重要。
中医学与篆刻学均起源于实用,所不同的是,医学作为与人类生存及健康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比篆刻学起源更早,内容更为丰富。早在周代,医事就已归王室管理,上古至春秋时代,是中医学从实践知识的积累到医学理论的萌芽期,春秋时期巫医已分家,医学发展就开始步入正轨。至于篆刻学,与其密切相关的印章最早是用于作为人与人交接上的信用的保证,所谓“印者,信也”,沙孟海先生认为,从一些出土文物资料结合文献资料来看,印章的起源应该是在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后的春秋时期。故可认为,春秋时期是最早使用印章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而走向正轨的时代,从这一点而言,两者同源于实用,并于同一个时代得到广泛应用。只是当时中医学已出现正式的医生,而篆刻学却没有出现正式的篆刻家,社会上还未把印章铸造看成是一门学术或艺术,只能将篆刻者看作是普通工人,称之为印工。
2落实文化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教育
推进中医专业以“课程思想政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设计,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部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实现基础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思想政治理論课为课程建设的跳板,以其他普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为合适点,全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教学方面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完成“模块化”思想政治教学,提倡研究型和互动型教学,发展新媒体教学功能。
3加强文化思政教学体系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普通教育教员队伍的培养,政策倾向,重视多层次的教师培养,重视学术阶梯的建设。另外,选拔学历高的著名教授、专家为普通教育课程的兼任教师,逐渐形成了素质高、结构性高的教授队伍。按照“三全教育”的要求,学校把所有教职员当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其中优秀的教师伦理素养,工作责任感强,学生评价高的教师,组成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队伍,负责教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制定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计划书,论证后扩大到该课程的所有任职和教师。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选拔骨干任用教师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群体出去研究学习,完成知识结构,拓宽学问视野。
结束语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存在的思想“狭窄”、模式“狭隘”、内容“薄”以及方法“老”和文化教育不明确等问题,学校坚持lide Shuren的根本任务,树立“大意识形态”概念,树立学校运营经验60年总结,深入研究时代需求和中国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遵守教育和教学规则,根据中医专业、课程目标和内容特征,以师生、师生、少年班教育等成 探究以“思想政治”为跳板,建立了以“过程思想政治”为适宜点,以“齐鲁文化”和“中药文化”为利益点的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岩,高小明,郝建华,包芸.传统文化导入策略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S1):37-39.
[2]邱冬梅.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中医学与传统文化关系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0):22-23.
[3]杨扬,王娟,钱桂敏,周淑宁.“寻根、拓展、例证”三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