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珠 王黎明
摘要:专业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核心思想,更是学生成才的关键路径。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发了商务方式的变革。发展电子商务成为战略选择,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代表了新兴产业对于人才的渴求,为顺应国家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的通知要求,探索在学分制改革框架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成为一项新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路径。
关键词: 学分制 电子商务专业 课程体系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分制课程体系现状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5G时代、区块链、大数据的发展格局下,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日趋多元化、专业化。在这种背景下。学分制改革作为一种先进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选择的灵活性、就业方向的自主性、专业方向研修的精准性、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优势。但是目前,进行学分制改革后,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置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二、课程设置理论内容占据大半江山
目前,传统的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以《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实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等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学习内容理论为主。较之于职业教育重技能、学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偏离,不能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升操作能力的学习要求。
三、课程内容学习脱离企业需求
通过进行企业调研,梳理学生就业及企业用工情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流失率较大,企业管理难度增加。当前,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后,学生跳失率较高,究其原因,是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专业操作技能不足,较高的生存压力下,选择跳槽或者辞职。当前90后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主流员工,新的职业观、价值观给企业管理带来挑战;电商企业都处于创业期,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不健全;电商岗位节奏快、压力大、加班频繁,同时又充满新的机会,造成企业用人流失率大。
二是传统课程体系内容滞后于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电商产业每6个月就发生一次巨变,知识的有效期变得非常短。学校学习内容编制成教材后,往往知识已经更新了一段时间,知识更新落后,学习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轨。企业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晴雨表。学生与企业沟通交流较少,在封闭的学习空间和环境下,学习到的知识满足不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学分制度实施浮于表象,没有真正落地实施。当前,学分制在高职院校推开时间较为短暂,因为课程设置有失偏颇,导致学分制真正落地实施难度较大。课程体系设置,覆盖了所有的岗位面向和能力要求,表面上给予了学生一定选择的权利,但是学生在真正选课的时候,并没有真正体现其专业方向性,造成了“假学分制”的现象,以致于学生毕业的时候,获得的知识、能力千篇一律,没有本质性的区分。
四、学分制改革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一)通过全面调研,确定人才培养面向岗位
组织全体专任教师老师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调研范围包括行业协会、电商企业、快递公司、传统企业(电商部)、高职院校、毕业生反馈、专业招聘网站、广告媒体等,通过企业实地走访、实践专家访谈、同类院校交流、毕业生跟踪调研、网络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各角度的调研,了解社会和企业需求,为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方向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全面梳理调研数据,分析岗位面向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总结出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并对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剖析,回归课程,倒推知识体系,最终确定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框架和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
(三)加强课程思政,注重价值观的融入
除了知识和能力以外,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也尤为关键。通过调研相关企业了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能力以外,认真的工作态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协作溝通的能力、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格外重要。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融入课程思政,注重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更好地契合企业对于学生基本的职素养的要求。
本文为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研究项目《基于学分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19135)研究成果
课题号: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课题 课题编号:2019135
参考文献:
[1]王培霞.基于学分制的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时代金融,2017(3):140-142.
[2]刘明伟.学分制背景下电子商务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7):206-208.
[3]冯新广,郭庆志.面向职场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67-70.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