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电子竞技

2019-09-10 07:04:04刘淑嘉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电子竞技传承

刘淑嘉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PEST分析方法,对我国电子竞技发展历程背景进行梳理。结果表明,体育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电子竞技传承着现代体育的竞争性、平等性与组织性,并对现代体育再发展提供了契机。得出,电子竞技具有顽强的生命性、价值的可塑性,已经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主流文化,现代体育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电子竞技;现代体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021-01

2018年,电竞圈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IG(Invictus Gaming)与欧洲战队Fnatic的决赛,IG以3:0横扫对手,夺得2018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成为我国第一支获得S赛冠军的队伍。同时,根据国外数据表明IG对阵FNC的决赛中观看这场比赛的观众达到了惊人的2.05亿,而国外观众只占了195万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的电子竞技人口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惊人,而且在我国总人口基数上也占有不小的比重,甚至超越了一些奥运会冷门项目的全球总运动人口。

1电子竞技发展历程的背景分析

电子竞技运动(Esports、E-sports或eSports)是electronic sports的缩写形式,是电子竞技职业团队所使用的专业术语。电子竞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标准规则为导向,利用软件硬件设备作为器械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性运动。通过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Political)背景、经济(Economy)背景、社会(Society)背景、技术(Technology)背景对电子竞技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1.1政策背景分析

自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批准为我国第99个运动项目开始,我国电子竞技开始以合法化的面目走向群众,这表明政府视健康的电子竞技游戏为体育项目,进一步从政策方面加以宣传和引导。同时GTV(Game TV)“游戏竞技频道”在北京成立,并在中央电视体育频道播出。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3个增补专业,其中就包括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属于“体育类”,标志着“电竞专业”正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1.2社会背景分析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的大力引导下,国民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逐渐增多,尤其在以韩国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快速冲击下,电子竞技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参加,这加速扭转了社会对传统电子竞技的观念。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总数为4490万人,而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达到1.5亿人次。

1.3经济背景分析

电子竞技亦代表着一个产业,电子竞技产业,它以赛事为核心,游戏为基础,转播为渠道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政府更将其作为“十三五 ”规划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可见其商业经济价值。

1.4技术背景分析

商业价值的巨大体现,使得大量资金注入电子竞技的研发中,面向群众的游戏体验感,面向职业运动员的竞技因素、不可预测性因素成为世界大型游戏公司开发与探索高质量游戏的风向标。

2电子竞技对现代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2.1电子竞技对现代体育的传承

2.1.1竞争性的传承。电子竞技在竞赛规则的约束下团队通过网络进行博弈,考量的不仅是运动员的反应、灵活与智力,更多的是民族、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隐性比拼。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就征调电子竞技国家队代表中国在“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征战,并取得三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2.1.2平等性的传承。奥运会倡导的“公正、公平、公开”,在电子竞技领域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所有电子竞技玩家来讲,博弈的条件均等,由主办方提供统一的比赛,电脑按照同一的比赛规则进行对抗。电子竞技突破了传统体育赛事以性别、身体状况分组的规定。除此,电子竞技赛事的实时转播,电脑终端数据可量化,也促使赛事更加公开。

2.2电子竞技对现代体育的发展

2.2.1体育文化的增补。十九大以来,“文化自信”成为我国迈向世界强国的明信片。电子竞技文化作为新时期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电子竞技不同于网络游戏,它在规则的约束下宣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代表着国家科技实力,代表着国民文化素养。电子竞技不仅传递着体育文化所具有拼搏进取、团队协作精神,更是将公平的、严谨的做人做事风格通过网络传递给青年人。

2.2.2体育商业、产业的发展。电子竞技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企业都发现电子竞技具有的潜在商机。国内电子竞技赛事规模化和体系化促进了品牌和传播价值的发挥,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移动电竞的赛事和产品收入增长。

3结束语

电子竞技在我国历经风雨20年,从开始的社会抵制,到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这无疑表明电子竞技生命的顽强性,价值的可塑性。本文在剖析体育发展脉络中也发现,体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现代体育也必然吸收当前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并加以改造。而电子竞技已经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主流文化,虽然据微博调查发现仍有20%的青年人抵制电子竞技纳入体育范畴,但电子竞技的飞速发展已不可阻挡。对电子竞技纳入体育体系,也许是对体育文化再发展的重要契机,而采取有效干预,引导健康的电子竞技文化,将是学术界应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杨其虎,刘湘溶.传承抑或僭越:电子体育对现代体育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9):24-29.

[2]耿梅鳳.电子竞技归属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3(12):145-148.

[3]宗争.电子竞技的名与实——电子竞技与体育关系的比较研究[J].2018(4):1-8.

猜你喜欢
电子竞技传承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排行榜
电子竞技(2022年9期)2022-02-23 07:00:06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5:56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