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祥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人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工作更加高效,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未来创造了更多可能。同样,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立体图形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问题。在现代化的教育中,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数学的课堂,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多种辅助方式使数学的教学更加高质高效,更有力地推动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就如何用信息技术解决小学数学中的长方体表面积分割问题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大多由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听课后通过习题进行巩固,这样的课堂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以及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现代化的数学教学更加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能够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认识相关知识的推导过程、知识的应用方式以及寻找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立体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空间思维的转化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有效作用,而立体图形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许多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导致在立体图形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这一教学难点的攻克带来了契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开展课堂教学,将立体图形的不同视角同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准确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长方体表面积分割的相关知识讲解时,就可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完整展示思维全过程以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内涵和计算方法,从而真正做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一、提高问题情境创设趣味性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修改稿)》指出:从数学学习的人之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知识与学习总是具有情境性的。注重情境化设计,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就成为数学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长方体表面积分割问题教学时,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然后才能使进一步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的展开。立体图形的知识相对较为抽象,难以使学生直接产生兴趣,而信息技术融声音、影像、图像于一体,可以创设出更加生动形象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热情。例如,为了让学生对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性质认识得更加透彻,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想在六一儿童节给每个小朋友送一个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包装盒来包装,请问用哪种盒子更加节省材料呢?然后,教师再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两种不同规格的盒子供学生探究和讨论,此时,学生会运用所学习过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既能够进一步探究知识,也能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二、展现思维活动过程直观性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也就是说,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进而在数学的学习中达到大胆想象与理性思考的统一。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与思维方式的锻炼紧密相关。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长方体表面积分割问题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该项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图片,同时也能够将眼前的立体图形转化为抽象的思维过程。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将一个长方体切割成两个正方体,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然后,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演示原本的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以及表面积的计算过程,再将长方体的六个面标记成红色,并利用动画播放长方体切割成两个正方体的过程,此时,学生可以看到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两个没有颜色的侧面,这样学生就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长方体切割后期表面积的变化,从而快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方式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更加直观,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和实践的规律,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呈现问题解决策略多样性
在数学的学习中,一个问题有着多种解决途径,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推动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与广阔,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同时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迎接更高的挑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尽早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思维,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将八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然后计算其表面积?然后同桌以及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换答案。此时,学生会发现自己与同学的拼法以及计算结果并不相同,而这几种答案都是正确的。这样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真的同时有几种不同的正确答案吗?为了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向学生演示八个正方体的拼接过程,可以将其拼成一个长为8厘米、宽和高为1厘米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34平方厘米;也可以将其拼成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高为1厘米的长方体,此时表面积为28平方厘米;还可以将其拼成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1厘米、高为2厘米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28平方厘米。这样一来,学生能够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僅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现代化的教育带来了更多便利,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因此,小学数学计算需要积极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技术的引导下不断收获知识和能力,真正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桂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新教育信息化,2011.
[2]李闯.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