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课堂教学设计之浅探

2019-09-10 06:30肖友清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环节精准习作

肖友清

所谓精准教学,是在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科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聚焦课堂教学价值,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教学结构,细化教学流程,促进学生在多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实现预期目标和完美教学结果的活动过程。具体讲就是教师通过对课堂各要素的分析研究,使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有效整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之科学高效的现代教学模式。

一、设立一个明确和切实可行的目标

精准课堂是精准教学理念实施的具体展现。精准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宏观和微观上步步为营,精心设计,以确保教学的时效。这里所说的时效,是指单位时间里所能产生的教学效果。

精准课堂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

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另外,这些被分解的小目标所形成的目标群,应对主体大目标从不同角度进行有力的支撑,以确保大目标的成效。

二、《音乐、诗歌与写作》拓展课目标分解

《音乐、诗歌与写作》这一拓展课,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歌曲赏析文章的写作。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把这一目标分解成如下几步:鉴赏歌曲——完成习作——讲解习作——修改习作。

但是,40分钟的课堂限制了我们太多的教学构思,一如戏剧舞台对宏大繁复的重大事件的约束一样,我们也只能以冰山一角呈现于课堂。那么,哪些内容作为课堂显性内容,哪些内容作为课后隐性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学情和教学的规律,对分解的目标进行有效整合。

“鉴赏歌曲”是建构在“歌词鉴赏”与“乐曲鉴赏”两个能力之上的。

歌词鉴赏与古诗、现代诗的鉴赏相关联,所以,《音乐、诗歌与写作》必须开在完成这两个主题任务群之后。乐曲鉴赏属于音乐课内容,需要学生调动跨学科知识来完成,借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助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完成习作”可以分解成“整体构思”与“状难状之物的技法”两个小目标。

“整体构思”可以挪借记叙文中的以时空为线索的“顺叙”,根据乐曲的章节来结构文章,指导学生嫁接腾挪的能力的迁移。“状难状之物的技法”是教学目标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减轻课堂教学负担,我们可以借助已经完成的“古诗鉴赏”进行温故而知新的预习,搜集古诗中描写音乐的相关篇目,出一些有助于完成主体目标的题目,驱动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情境暗示。

“讲解习作”是建立在教师掌握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可以通过对大量学生习作的批阅,发现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音乐、诗歌与写作》教学目标——歌曲赏析文章的写作就是这样产生的。写作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展现,学生是本学科知识缺乏,还是跨学科学习不足,在习作中一目了然。乐盲者要鼓励他们热爱音乐,有必要让大家通过主题活动来探讨音乐的功能,如果是语文本体知识欠缺,既可以做些查漏补缺的工作,也可以生成新知识。

三、《音乐、诗歌与写作》课堂具体展现

“讲解习作”如冰山一角,是呈现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何呈现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一开始,教学过程的预设如下:

1.阅读学生习作片段,初评。

2.聆听《弯弯的月亮》,分析歌词,再评。

3.阅读《此曲只应天上有》,探究描写声音的方法并加以总结。

4.再听音乐,修改文章。

教学环节1

阅读学生习作片段,初评,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共性问题比较典型的学生习作,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再进行公开研讨。同时,也要教育全体同学对作者应该持有必要的尊重,要感谢作者无私地为大家提供研讨的范例,这是有助于大家进步的阶梯。习作片段如下:

“遥远的星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台上,奶奶弹琴,爷爷唱歌。爷爷的歌声时而动人,如潺潺溪水般浅吟低唱;时而唯美,如露滴竹般玲玲作响;时而浑厚,如雄鹰展翅般声动染尘……

……

“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閉上眼,眼前仿佛就飘散着稻麦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仿佛尝到了爷爷烧的可口饭菜与新酿的酒酿……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还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她接收到了教师的学习暗示,善于从教师提供的“描写音乐的古诗主题单元”的阅读中获取“状难状之物的技法”,自行运用到写作中来,这一点很值得肯定。这一点,在不同班级上课时,都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

教学环节2

聆听《弯弯的月亮》,分析歌词,再评这一环节中,我们指导学生通过歌词的鉴赏,消解上一环节中“好评如潮”的初评结果。对歌词的鉴赏,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对“状难状之物的技法”的渴求。

教学环节3

阅读《此曲只应天上有》,探究描写声音的方法并加以总结,这一环节在学生的“千呼万唤”中“始出来”。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在教师的巧妙设计中得到了学生的高度重视,实现了课堂的聚焦。

范文的选择也是不可大意的。《此曲只应天上有》是原来学生的考场作文经过修改后获奖并发表的一篇文章。这一细节引得下面的学生跃跃欲试。专注之情就毋庸置疑了,这样,实现了课堂的高度聚焦。

教学环节4

本来,再听音乐,修改文章的环节,此时应是水到渠成之事了。无奈,在40分钟课堂的限制下,无法淋漓尽致地施展手脚。为了反馈课前的“描写音乐的古诗主题单元”预习,可以利用剩余不多的时间进行点拨,提醒学生要善于温故知新,灵活运用所学,生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是连堂课,环节4就可以趁热打铁,一气呵成。但对于动作稍慢的学生而言,把环节4作为课后作业,效果可能会好些。

精准课堂的设计,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心血,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操作,是教师提高教学成效的追求。

猜你喜欢
环节精准习作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