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散文阅读视野的几点策略

2019-09-10 07:22冯牡丹
天津教育·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视野尝试散文

冯牡丹

阅读教学视野指的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合理地展开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拓宽阅读教学视野要求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求扩大可选择的教学内容范围,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散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不少学生在阅读时都不能抓住关键,也不能深挖作品的主旨和内涵。在反思教学过程时,我发现散文阅读教学视野不够开阔,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过于专注应试技巧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引导,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不够。在优化初中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拓宽散文阅读视野,多方考虑选择教学内容,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改善了教学策略后,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

一、强调推理,重视思考过程

我发现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的时候活跃度比较高,但是仔细分析学生的活动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实并不高,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被“淹没”在了讨论中,没有很好地参与进去。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改变这种情况,没有过于追求表面的活跃度,而是鼓励学生展开自主默读,强调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尝试和同伴进行交流,看看若是思考过程不同,能否得出相同的答案,这样就能拓宽阅读教学视野,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紫藤萝瀑布》时,我便将教学焦点放在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上,鼓励学生逐步深入下去,探究文章的主旨。我首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搜索,找到文章中形容紫藤萝瀑布很美的内容,然后展开赏析。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美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我没有限制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向,用自己的方式评价美。此后我又鼓励学生回顾每一个人的答案,总结不同的思考角度。对此,有的学生找的是比喻的句子,作者写出了花十分美丽;有的学生找的是拟人的句子,感受到了花的活泼;有的学生找到了想象的句子,感受到了花的可爱……我总结了学生的想法:“虽然大家的推理角度不同,但是结果都是相同的,大家都围绕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得出的结果都是作者展现了花之美。”学生恍然大悟,认识到思维方向虽然不同,但是推理的结果可能殊途同归。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因此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关注推理本身,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这样学生就会提高思维能力,发展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就会更好。

二、淡化预设,捕捉课堂生成

我发现在教学中若是过于在意实现预设的内容,反而会让学生的思想陷入僵化,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我在教学中尝试淡化预设的情况,捕捉课堂生成中的闪光点。我抓住学生灵机一动提出的问题,又或者是学生因为理解不深刻而出现的疑问,促使学生能围绕思维的薄弱点分析散文作品,这样就能优化课堂生成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我原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分析文章中描写春天的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些角度入手展现春天之美。此时有学生突然提出问题:“作者一会儿说春天像娃娃,一会儿又说像小姑娘和青年,到底能不能准确一点呢?他不如说春天像所有的人。”学生哄堂大笑。我则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是吗?大家尝试再仔细看看,作者真的将春天比喻成了所有人吗?”学生立刻发现:“不是的,春天不像老人。”我又鼓励学生思考:“那么,娃娃、小姑娘、青年,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学生认为:“他们都是十分有活力的。”“那么文章中所描写的春天是否符合这个标准呢?大家尝试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证明这一点吧。”学生积极展开寻找,分析作品描写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特点,找出作品中的精彩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这样就合理地运用了课堂生成的瞬间,并逐步将学生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课文的重点问题处,起到了优化课堂生成的效果。

学者黄厚江认为课堂是一个共生的地方,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共同作用于课堂。我在教学中也充分认识到,一个阅读教学视野开阔的教师应该淡化教学预设,转而抓住课堂生成的瞬间,合理运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这样就能起到顺势而导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散文的精髓。

三、横向拓展,加强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我也鼓励学生采用这种方法,起到拓宽散文阅读视野的教学效果。学者关越认为学生的写作训练离不开模仿的过程,我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的就是仿写式的阅读方式,通过借鉴文章的写法,展开仿写,能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的认识。此外我还鼓励学生采用提要式的写作方式,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感悟式的写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表达自主阅读散文时获得个性化的感受。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时,我采用了横向拓展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到读写结合的活动中。我首先鼓励学生采用提要式的写作方式,尝试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学生尝试总结:“文章展现了一家三辈一共四个人出去散步的情景。大家为了走哪条路而有过分歧,但是最后还是和谐地一起散步。”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展开感悟式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写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有学生尝试写了自己的感想:“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效果。虽然散步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体现出尊老爱幼这样的美德。”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我还鼓励学生展开创意仿写的活动,我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耐人寻味的小事情,然后尝试将事情写下来。多种多样的写作方式能让学生借助写作对文章的内容、主旨、写作方式有更深入的探究。

我还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同伴的作品中得到启发,看看怎样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精彩。

在拓宽散文阅读视野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采用横向拓展,将阅读和写作联系在一起,起到以读促写的学习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这不是通过灌输得到的,而是通过自主理解和感悟得到的。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而提高阅读的能力。

四、群文链接,开展比较探究

在拓展散文阅读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采用群文链接的方式进行比较阅读。我给学生提供了在内容、主题、表达方式等各种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的文章,鼓励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并在比较中分析文章,提高阅读效果。

在指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文章《江南的冬景》,并鼓励学生展开对比思考,看看这两篇主题相似的文章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学生对比了文章的开头发现:“两篇文章都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个是将济南的冬天和外国相比,另一篇文章则是将江南的冬天和北国的冬天相比。”还有学生从写作视角入手展开分析,认为“《济南的冬天》展现的是一幅水墨画,而《江南的冬景》则似乎是色彩鲜艳的水彩画,其中还展现了浓重的生活气息。”学生发现,虽然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不同之处,但都展现了冬日的温情。通过对比分析,学生的眼界更为开阔,我还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寻找其他展现冬天的散文作品,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发现:“有不少作品都突出展现了冬天的寒冷,但同时也展现了在寒冷的冬天,人心是温暖的。我觉得,这样反差对比的方式能讓文章变得更吸引人。”我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创作同类型的作品应怎样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让作品更生动。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能有意识地在自主阅读中获得养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眼界更为开阔,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能在活学活用的阅读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五、结语

在初中散文教学中,我尝试拓宽散文阅读视野,让学生带着发展的眼光阅读文章,并鼓励学生在读写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通过改良教学策略,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特点,阅读散文时也会更加深入,提升阅读效果。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视野尝试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再试试看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再试试看
尝试
视野
尝试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