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傲燕 梁玉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对话教学,营造对话氛围,以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让不同的观点得以碰撞、情感得以交汇,让学生的生命得到成长,从而促进幸福课堂的构建。
对话是以真诚态度、平等意识的交往活动,是基于精神敞开、心灵相约基础上的沟通交流。部分学生对话态度消极,在交流时选择沉默、在倾听时缺少批判,难以捕捉语言文字背后的精神内涵。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难以静心倾听,阻碍对话难以继续。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缺少生活阅历,不能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不能深刻感悟人间百态,缺少分辨的能力。
语文学科充满人文性,如果忽视了文本的审美,不能感受文章的独具匠心,就难以体会到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情感,只是看到枯燥乏味的文字,不能感悟丰厚的人文内涵。
一、创设对话情境,巧妙设计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能主动融入文本与作者顺利展开对话。
如在《花钟》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呈现鲜花的图片,让学生进入花的世界,感受花的芬芳迷人,并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教師板书课题,并提出问题:花钟是什么?为何起名叫花钟?为何称花为花钟?花和钟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花如何成为花钟的?问题是对话之源,要有深度,能让学生在探索中体悟情感。教师要善设疑,要瞄准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致。问题要有深度、有价值,要避免肤浅的对话,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诱引学生去探索文本,能投身于对话之中。教师要善于“留白”,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去理解文本,从而提升对话的能力。教师要依托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根据文本内容、学生发展、教学媒体设计内容,从三维目标的视角去设计过程,将生动活泼的素材注入文本,让学生经历“跳一跳”的过程去摘果子,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素质的提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受,唤起学生对话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文本的对话交流中。
二、强化对话指导,提升交流质量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教轻引,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无法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教师要引领学生融情于文,通过朗读、讨论,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交流,在品味文本语言中感受人物的形象,接受情感的熏陶,丰润自己的精神世界,实现幸福成长。部分教师固守传统因书而教,学生因教而学,被迫接受知识,难有思维的启迪、情感的体验,他们的表达受到抑制,不敢大胆言说,吐露自己的心声。
教师要融入“对话教学”的理念,以积极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对话,发掘学生的对话动力,开展深入浅出的对话,让学生获得对话的体验,产生对话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述最真实的声音,既有思考后的准确回答,也有因素影响下的错答,教师要关注倾听,珍视学生的不同声音,捕捉其中的亮点,因生施评,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每位学生心里揣着“十万个为什么”,教师不能敷衍学生的回答,要从他们稚嫩的提问中学会思辩,从质疑声中学会思考,从中获得宝贵的资源,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如在《童年的水墨画》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林中》,用自己的话去描述,说说第一句、第二句都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这“一声欢叫”是谁发出的?发挥自己想象,说说孩子为什么发出吹叫?教师只有为学生留有多元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思考、想象,表达自己的声音,让不同的观点产生碰撞。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澄清认识,正视对话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激发对话兴趣,提升倾听意识,培养对话习惯,强化对话指导,建立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