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纸风行黔中多年的《贵州都市报》,多年积淀下来的丰富报道经验,在融媒体时代乃至N媒体时代虽载体千变万化,仍不无借鉴的价值。笔者结合自身从业经验,从三个方面作简单叙述。
關键词:平民化视角 情感表达 策划意识
一、 平民化视角切入时政报道
市场报刊载时政报道,如果处理成“硬”新闻,就会让报道枯燥乏味,难以引起普通市民的关注,如采取平民化视角切入的办法,效果则大不一样。在贵州都市报,时政报道,如果仅仅注重重大题材、重大主题的报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市民百姓面对的是日复一日、平平淡淡、琐琐碎碎的日常生活,他们置身于改革开放、发展迅猛的时代潮流中,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只有把报道真实融入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新闻纪录中,才能把握“主动”。
这种融入,要求报纸要关注、分析、了解百姓关心什么,百姓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要在媒体上有机地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心任务相结合。
(一)从市民的回忆开篇
2011年夏季,由于极端天气及城建设施尚在完善,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水患,成为当时持续关注的热点,许多贵阳人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雨仍记忆犹新,连下几场大雨,贵阳会不会再次出现当年中心城区喷水池、大十字街道水淹过膝的一幕?面对市民的疑虑,笔者进行了采访报道。
当时,同城其他媒体,已做了大量防汛的相关报道,虽然篇幅很大,但都是相关部门如何防汛的准备工作,属于文字材料的简单堆砌。
而在笔者的稿件《贵阳不会变“水城”》中,则是从市民的回忆开篇:
“太骇人哦,甲秀楼下的桥洞全部被淹翻了,离桥面也就10厘米的距离,再上来点,甲秀楼就遭哦。”说起贵阳上世纪九十年代年的那场大暴雨,今年76岁的王婷兰阿姨仍记忆犹新。退休后一直习惯在甲秀楼锻炼的王阿姨回忆,从6月份到7月初一直接着下了好多场大雨,甲秀楼还算好的,喷水池、大十字、市西路都遭淹了。
“记不得是7月1号还是2号,老师组织大家去帮大十字地下商场抢运商品,地下还有淤泥,好几次差点把我的鞋子陷进去。”当年还在贵州师大读大四的吴宇告诉记者,当时喷水池、大十字都被淹没了,深的地方可能有1米多。吴宇回忆,喷水池附近的一家书店也进了水,他和不少同学都因此买到了处理的特价书。
“那时甩卖进水商品的经营户很多,也包括我。”当年在市西路卖服装的王子建讲,“当年7月1日凌晨5点过,我听到哗哗淌水的声音,刚一出门鞋就进水了,一哈哈水竟到了膝盖。”那天,王子建新进的梦特娇、啄木鸟大多数成了“水货”,“跑不脱嘛,整个市西路都淹翻哦。”王子建告诉记者,当年,贵阳雨季的雨量特别大,市西路和喷水池、大十字等地一样遭淹是跑不脱的,只要一下雨人就要守在门面头,但好几次大雨都有不少货物没抢出来,最后他干脆卖了门面,跑到广州办厂生产成衣去了。
这些适当运用贵阳方言的回忆描述,真实、生动,拉近了读者与报道的距离。
(二)不能简单地抄材料
要打消市民对水患的隐患,最直接、最权威的,无疑是对相关部门的采访,但绝不能简单地抄材料。时政报道,不得简单地抄材料,是都市报长期强调的,这就需要从报道的呈现方式上下功夫。
笔者首先从采访中提炼出科学、关键的观点呈现在稿件中:
1、与洪水和谐相处
在贵阳市河道处专家看来,洪水只会给城市带来水患的看法是片面的。他认为,暴雨是城市的天然洗洁剂,强大的冲刷力将城市角落的大量污垢席卷而走,包括病菌、害虫,这一自然力量的干净、彻底,没有任何人工手段可以比拟;不来几次大雨的冲刷,对城市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如何通过适当的工程手段与洪水和谐相处,是贵阳城市化进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2008年河道处就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年,位于中心城区的风景区甲秀楼沿线亟需清淤。但如人工清淤,需要数百上千的人员进入河床挖掘淤泥,同时需要大批车辆将淤泥运送到城外的垃圾场,不仅会造成对城市的二次污染,还可能导致本就拥挤的城区交通瘫痪,对这一局部清淤来说得不偿失。
几经试验后,贵阳市河道管理处最终确定率先尝试利用洪水自然运力清淤。技术人员测算,南明河水的流量大约是每天20万立方米,而汛期的流量则是这个数值的好几倍,完全有能力将提前被高压水枪“扫射”成乳状泥浆的淤泥冲洗掉。最后,此次洪水助力的无污染清淤取得了成功。
2、只要不堵,积水在贵阳待不住
贵阳的城区都是群山环绕的坝子,遇到强降雨时,雨水、山水会很快汇集到地势低洼的坝子内,因此与平原城市相比,贵阳进水很快,这是不利的一面。但贵阳中心城区在云岩区大营坡一带高、南明区玉田坝一带低,整体呈北高南低之势;而作为泄洪主水道的南明河在花溪一段高,在水东路段低,整体呈东高西低之势;由于地势高低分明,自然落差大,城区的排水同样很快。因此,再大的雨,雨停了只要不堵,积水在贵阳待不住24小时。
其次,为增强稿件的可读性,选取“过去暴雨带来的水患,让不少贵阳人还记忆犹新,当时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与过去相比,贵阳的防汛工程有了那些提升?”等市民关注的话题,以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话的形式呈现在稿件中。
“目前贵阳的排水系统是依靠自然的南明河水系打造的,通过下水道收集的污水、雨水先汇集于全市50多条排水大沟,排水大沟中的水体又经南明河的雨污分流系统排出城区,市民现在所见的南明河道其实是雨水排出路径,河道两侧是隐藏的排污管道。因此改造整治南明河及其支流就成为贵阳防汛的核心工程,像市民熟悉的南明河3年变清、清淤等工程不只是为扮靓南明河,更重要的是整体提升贵阳的防洪能力,现在的南明河设计抗洪能力达200年一遇, 较十几年前提升了三四倍。”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以上解答因此变得更有针对性。
(三)让报道服务于民
让报道有用,是强调报道的服务性。贵州都市报的办报经验告诉我们 :都市报的服务意识,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有效协助政府部门作了解疑答惑工作,维护了读者的权益,有助于政府形象的树立,使市民、媒体、政府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报纸的服务意识使主旋律报道在不经意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于市民百姓的生活需求和繁杂琐事中。
在笔者的稿件《贵阳不会变“水城”》中,相关部门、专业人士提醒市民防汛四项注意:
其中贵阳市畅通办建议:大雨天尽量不要开车出行,或尽量错开高峰期出行;一旦发生小刮擦事故,應尽量配合交警采取简易程序将事故车辆移至路边。
对于如何通过积水路面,车友会成员老司机陈劲松和大家分享的经验是:在水中行进时,不能慌,要一鼓作气快速通过,要避免中途换挡、急转弯。行驶中如遇到水底有流沙、车轮打滑空转时,要马上停车,不可勉强通过。通过积水区域后,一定要测试刹车和其它关键部件,是否受损。
陈劲松特别提醒新手司机,在暴雨天气里,保险公司有一条免责条款:车辆发动机如果是在进水的情况下出现损坏,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大家在积水区行驶时,如车辆不慎进水,最好马上熄火,在联系保险公司的同时,拨打相关救援电话,原地等待救援。
应急办提醒 :个人在暴雨中遭遇洪水,绝不能涉险通过,而是应就近选择高层建筑,并以最快的速度登上避险,接下来再联系救援部门;木板、木桶等大型、牢固的漂浮物,有助于脱离险境,要注意收集。
二、 社会新闻中情感的运用和表达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需要情感的关怀。对于新闻来说,其受众是有感情的人,而新闻的主体无论是采访对象还是新闻事件本身,同样离不开人。情感新闻能提高读者的关注度,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深入观察是写作情感新闻的基础
深入观察不是单纯的眼力要求,而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叠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情感新闻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是真实的,这就需要记者千方百计地深入发掘、敏感捕捉感人的细节。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焦裕禄和县委一班人风雪夜前往车站的感人场面,这就不是记者能够想像出来的。
贵州都市报一位记者在采访时,认识了一位吸毒者,并没有在采访后一走了之,而是在此后数年间始终关心这位吸毒者的工作和生活,最后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自费将吸毒者送到戒毒所赢得新生。
这段真实的故事,最后以通讯《人生岔路口》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读者中获得广泛好评,并获得当年的贵州省好新闻奖。
“孤独是一只虫子,什么时候都在心里咬。”记者魏荣钊说出了他的感受。在21天的行程中,10多公里地见不到一个人,避让从树上掉下的毒蛇,抠着岩缝爬上悬崖成了家常便饭,除了疲惫,弥漫在魏荣钊心里的是孤独和恐惧。
魏荣钊徒步乌江后,告诉同事:如今当我置身在喧嚣的城市,在封闭起来的楼房里“总结”乌江之行时,我的大脑一片混沌,似乎已经江郎才尽,一个精彩的词儿都跳不出来。值得宽慰的是我已经走过了乌江,亲自体验和见证了乌江上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险滩和激流。我想,也许数年后,像漩塘、镇天洞、一子三滩等等这些惊险的河段随着梯级电站的建成,因水位升高将不复存在,但我可以这样说,乌江,我曾经用生命经历过你的原始状态!
2008年,贵阳遭遇罕见的雪凝天气,在极端天气里,很多市民出行受阻。然而人间自有真情在,家住白云区的颜昌峰主动将自己的两辆豪车及两辆商务车开上街头,免费接送市民的同时,义务给停水居民送水。为了提醒大家,还在车身贴出醒目的“需要帮助请招手”。
记者采访时,连续跟车一周,在帮忙接送市民的同时,了解到不少一手材料。在此后的连续报道中,不仅记录了收助人的感动;也记录了因为不信任,有人始终不接受爱心车帮助的困惑。让人物在真情实感中变得充实丰满起来。
(二)情感也不是万金油
贵州都市报一再告诫记者:就新闻而言,事实是第一位的,无论写得多么感人,失去事实这一基础,只能是笑话和错误。情感也不是万金油,哪个地方都能抹,它是有条件的,受题材的限制,也就是说该动感情时才动感情,不该动感情时干万别乱煽情。情感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广义的社会新闻中。
三、 始终强调的策划意识
策划意识也是贵州都市报对采编人员始终强调的一点。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对新闻策划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然而在新闻策划中,媒体毕竟只是观察者的角色,有时显得不够深入。这便出现了新闻策划的一种延伸——策划新闻。
在策划新闻中,媒体的角色由观察者转为参与者甚至策划者,媒体成为新闻事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策划新闻在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
大到报纸的市场定位、版面设置,小到具体新闻采访和编辑处理等等都少不了策划。策划被报人看成是竞争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
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可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内在的价值,增加其影响力,提高读者的关注度。好的作品可为报纸增色;一张有影响的报纸才可能让好作品发挥其最大的效应。
2001年8月20日至9月20日,贵州都市报《住宅周刊》推出的“保护母来河,发展河岸经济”系列报道,广大企业、市民自发参与到母亲河保护行动中来,报道得到贵州省建设厅、贵阳市规划局、贵阳市房管局、贵阳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对高度评价,对贵阳市政府正在实施的“南明河三年变清”工程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2000年元旦,是新千年的开始。贵州都市报抓住这次机遇,集中智慧推出极有分量的《新千年特刊》。其指导思想是:以大气势、大构架、有品位、有价值的报道风格, 以64版的容量,分“特别报道”、“百年贵州”“百年中国”“百年世界”四部分,在记录各地欢庆新千年重要活动的同时,有选择地回顾人类走过的百年历史。
“特别报道”除有世界各地迎接新千年时刻的重要新闻外,还有筑城市民的“世纪留言”;“百年贵州”展示黔山大地的沧桑巨变及独特的人、事、风物;“百年中国”再现战争带给国人的灾难和中国走向强盛的艰难历程;“百年世界” 从政治、科学、经济、体育、文学等方面记录人类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现人类的伟大,展望美好的未来。在框架和内容确定之后,报社将任务分配到部门,并责任到人;实行分兵作战,集中润色,合力将《新千年特刊》打造成具有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的精品。
参考文献:
[1]毛海峰.贵阳不会变“水城”[N].贵州都市报,2011-7-15.
[2]彭晓勇,胡涛等:都市轨迹[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