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玉
摘 要:如今,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正在进行,高中政治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特殊,政治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传统政治教育单一、乏味,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去学,因此政治改革显得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政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课改的方向,写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政治改革;措施;打破传统
引言:新课改要求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只要组织好,领导好即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政治上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将实际和理论结合。政治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传统的课堂是被动接受式的模式,不仅使学生对老师依赖增强,而且对课堂上的效率也有很大影响,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针对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措施。
一、政治教育改革的目的
政治教育是学生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新课改过程中,政治也应该改掉传统的教育方法。
(一)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所处阶段的特点,在课堂中融入趣味性的东西,讲授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及认知社会的能力。
(二)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远大的理想,弘扬民族精神。
(三)注意學生的内心,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政治的习惯,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
(一)传统的课堂是被动接受式的模式,大多以成绩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的接受了知识,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无法做到主动,那么效率也就相应的不会高,只有死记硬背,削弱了学生对于政治的积极性,只学到了应试的能力[1]。
(二)对于理科生生来说,政治的学习可有可无,教师对于理科生的政治要求也不会很高,这就是理科生对政治的理解甚少,从而造成对社会的“漠不关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在课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也就使得学生对于政治提不起兴趣,难以实现对政治学习的独立性。再者,政治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难以理解知识,不情愿背诵乏味的政治。
三、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改革的方法
(一)教师要学会思考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之前单调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政治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提高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比如,在讲述抗日战争的政治史时,教师应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可以利用教室里的设备放映,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并相应地对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提高学生对于政治的敏感性。也可以利用当今社会上的热点如“该不该扶起跌倒的老人”引入课堂,提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于现实和历史的理解。
(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可以进行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注意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教师在课前留给学生一段时间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总出一个总结性的,并向老师汇报,进行小组的分享和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社会上相关的话题组织相关的辩论,几个小组之间可以选择不同的辩论题目,比如当今的热点网络问题,可以组织一个题为“网络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利多还是弊多”展开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改正不足,奖励表现较好的队伍,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三)课堂的开头重要,结尾也同样重要。有合适的结尾才是一节完美的课堂结尾是对一整节课的总结,重点强调一下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应该注意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注意交流一些学习方法,尽量使学生在课上就消化本节课的内容。打破传统的模式,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积累社会经验,教育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新课改容易存在的误区
教师的生活理念是教好政治的关键,只有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课程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才能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然而,由于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理解不深刻等原因,使得教师只是追求新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存在着理想与实际的偏差。如果在课堂中过大的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可能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如果只重视过程而忽略了结果的话,会导致课堂效率下降,政治课堂无效性;如果只是重视情感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掌握,就会使得课堂质量达不到理想的标准。然而有些教师不能对新课改做深入的了解,只是大致的知道,就会导致新课改只是一个面子工程罢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困难对于教师来说,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在政治上的修养,尤其是加深对于新课改的实质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师是新课改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理解往往是通过课堂来体现的,如果在课堂上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咎其原因是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理解不深入导致的[2]。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听听他人的想法,真正的从传统中走出来。
五、结束语
新课改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学生而言实际上是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师要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素养,注意自身思想的转变,在新课改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提升课堂效率,只有这样,高中政治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的步入正轨,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雪宁.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方向[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88-88.
[2]李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的"喜"和"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