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回归初心、专注教学

2019-09-10 07:22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进校园学校老师

茶博士语: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心得体会、五花八门的比赛或活动、各式各样的评比或检查……眼下,在一些地方一拨拨袭来的非教学任务让不少教师身累,心更累。诚如浙江省教育厅一位副厅长所言:“只有尽量减轻学校的负担,减轻教师的负担,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今年是“基层减负年”,为教师减负,让教育静下来,让教师慢下来,回归初心,专注耕耘,才能更好地培养新生代。

程彦暄(宁波市镇海区):为教师减负是尊师重教的题中之义。在教师加班加点完成的任务中,多数不是教学任务,而是各种行政评审、检查、考察等活动,无端耗费了一线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增加了他们的精神和工作负担,影响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更会异化和悖逆“人民教师”的职业定位,造成“种别人地、荒自家田”的负面效应。而布置给教师的任务,很多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这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最终冲击和影响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和品格培养。之所以存在上述情况,说到底是形式主义在作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織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课堂有效的管理者、师生交流的咨询者、教学资源的分配者、学生行为及学习成效的评价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老师的最高荣耀在讲台。作为基层教师,应该注重师德师道,关注教育本身,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教学、创新教学、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培养教育学生。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充分尊师重教,按照教育的特点和教师的职责,改革学校考核评估制度,减少额外非教学任务摊派,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张玉胜(河南省漯河市):为教师减负关键在于“减非”。在一般人看来,教师似乎是只需上课教书、批改作业的清闲职业,其实并非如此。压力大、任务多、负担重是他们的真实工作境况,有老师自嘲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导致其“都快没时间教书了”的超负荷缘由,并非来自“主业”方面的分内职责,而是忙于许多教学之外的事,主要为两类:一类是非必要的教学任务,如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类会议、督导检查、评比验收、达标考核等;一类是有必要的非教学任务,即来自政府部门的社会性任务,如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征地拆迁等,都要“从娃娃抓起”,致使教师的“额外负担”纷至沓来。为教师减负,关键在于“减非”,即减去非本职所需的“教学任务”和社会事务,让行政的归行政、社会的归社会、校园的归校园。这就需要从建章立制的层面,明确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权利、义务等,给教师进行职业定性、职责定位。同时也要适当赋予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说不”的权利,为非教学专项工作进校园项目打造防火墙、划出隔离带,严禁侵占正常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体育锻炼时间,对任性违规者要敢于抵制、大胆举报、依法惩戒。

张淳艺(河南省漯河市):给教师减负需要列出“负面清单”。不少老师坦言,如果为了学生忙点累点也乐意,之所以身心俱疲,关键在于为大量非必要的教学任务忙得焦头烂额,却又劳而无功。有媒体报道,近三年来,杭州某区教育局内各种跟教育无关的临时任务多达188件。杭州某知名小学一学期曾接待50个访问团,最多一天接待3个团,“负责接待的老师简直忙到怀疑人生”。另据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调查,有些教师“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这样说,决非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些必要的非教学任务和进校园活动,既有助于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但过多过滥的非教学任务,牵涉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其很难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只有减去与教书育人无关或关系不紧密的任务,把时间和精力还给学校,才能让广大教师心无旁骛,聚焦主业,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给教师减负,需要端正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教育的认知,并通过顶层设计建立“负面清单”,厘清进校园红线,从根本上杜绝学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乱象。

猜你喜欢
进校园学校老师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