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宁波—中东欧贸易合作新样板

2019-09-10 07:22张雨郜志雄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东欧宁波贸易

张雨 郜志雄

“16+1”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当前,宁波贯彻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精神,建设全国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正在积极探索双边贸易合作的基层模式,着力把宁波打造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全国性的“16+1”经贸合作中心,宁波经验也将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不接壤国家以及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地方合作提供借鉴。

宁波与中东欧16国贸易合作现状

双边贸易增长快速,贸易量相对集中。2018年,宁波与中东欧双边贸易额达到37亿美元,增长26.6%,占全国比重从4.3%提升到4.5%。其中,出口32亿美元,增长22%;进口5亿美元,增长30.5%,进口增幅是全国中东欧进口增幅的3倍。

双边贸易互补明显,商品流相对稳定。从进出口商品种类看,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出口商品以服装服饰、纺织品、照明装置及汽配类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四分之三进口商品是原材料等资源性产品。

中东欧特色消费品进口示范工程初具规模。目前,宁波在中东欧特色消费品进口展销、配送与直销体系的建设上初具规模。宁波在中东欧15国22个特色馆常年展销商品达4000多种,且与中东欧贸易物流园基地形成前店后仓的联动发展格局。同时,宁波从线上、线下构建了国内销售渠道,在全国建立了33个直销中心,还推出以新型陆海快线为核心的“4+N”的“一带一路”智慧航线。

跨境电商平台助推宁波进出口16国初显成效。2017年以来,世贸通平台上的300家宁波中小微企业出口16国5000万美元,还向中东欧跨境电商平台EMAG的500家买家推荐慈溪等地的小家电。阿里巴巴国际站、一达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交易、线下综合服务。网易考拉上线中东欧综合馆,成为宁波展示和销售中东欧国家产品的平台。

宁波与中东欧16国贸易合作存在问题

双边贸易机制不够顺,且统筹不到位。16国驻宁波代表机构落户数量不足,目前仅拉脱维亚、匈牙利、立陶宛的宁波办事处落户江北老外滩,未来其他13国及其他国家的宁波办事处尚未规划。“16+1”实施方案对各区县(市)地位、作用及分工规定不明确,对如何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具体做什么未作具体表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各区县(市)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双边贸易总量不够大,且贸易顺差大。宁波与中东欧贸易额占比不高,尚有扩大空间。2017年,宁波与中东欧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中东欧进出口额的4.3%,占宁波进出口额的2.6%。从单个国别看,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市场都有扩大空间。从中东欧12国全球进口情况看,中国杂项制成品、化学及有关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方面也有提升空间。宁波与中东欧贸易顺差大,且多数高于全国水平。除波黑外,宁波与其他15国的贸易都是顺差。顺差国家中,除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斯洛伐克外,宁波与其他11个国家的顺差高于全国对11国的顺差水平。

境外公共服务平台少,且物流不完善。宁波中小微外贸企业多,外贸出口主要是以提供产品配套或贴牌生产为主,跨国经营知识不足、经贸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合作信息渠道不对称,制约着贸易发展。目前,中东欧地区只有2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区、1家浙江省级境外经贸区,由宁波本土企业运营的经贸合作区、海外仓及境外服务平台很少。中东欧有较好电子商务基础,70%的波兰人使用互联网,61%的罗马尼亚人網购,83%的捷克人使用互联网。但是宁波缺少中东欧电商平台,与跨境电商相配套的物流中转基地少,地理距离远、海外仓及相应物流运输体系的不健全制约着跨境电商的发展。

深化宁波与中东欧16国贸易合作对策建议

作为“16+1”机制下首个地方示范区,宁波在同步提高双边贸易“量”与“质”的同时,应侧重在贸易合作促进机制、推进措施、示范性合作工程等方面进行尝试,探索推进贸易合作的基础性框架工程。

完善顶层合作框架,搭建贸易促进机制。邀请国家商务部、外交部、浙江省等相关领导及16国的协调员参与指导委员会,提升宁波“16+1”示范区建设规格。以中东欧博览会为平台,集聚中外企业及国内外投资机构,把宁波从全国性中东欧商品展销中心,逐渐转变为全国性“16+1”经贸合作中心。同时,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驻甬办事处负责人成立联合工作小组。《“16+1”实施方案》缺少16国的参与,联合工作小组的设立将体现出“‘一带一路’不是一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增强示范区建设的合作性,有利于地方贸易合作的共同推进。积极规划涉外机构在市区内的商务办公区域,吸引其他13国设立宁波办事处,并根据各国产业特点、发展水平,共商多层面的互惠合作措施,探索政府层面的合作推进机制,力争形成政府层面的合作协议,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双方国家举办特色商品的展示、推介活动,为双方企业的贸易磋商牵线搭桥。

做优做大贸易增量,拓宽贸易合作渠道。巩固现有贸易格局,引导企业扩大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鼓励企业在中东欧设厂,扩大国内进口;扩大现有原料类产品进口,拓宽进口商品的品类,增加特色产品的进口,以优化贸易结构,缩小顺差。重点支持“一带一路”智慧航线建设,推进中东欧物流园基地建设,构建以宁波为中心的全国中东欧特色产品销售网络;鼓励市属企事业单位,以采购中东欧特色食品的方式丰富职工节日餐桌,提高宁波对中东欧食品的认可度。引导企业与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企业合作,以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拓展中东欧市场,这体现了“16+1”示范区建设的开放性,增进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对“16+1”合作的信任,实现多方共赢,达到“1+1+1>3”的效果。积极鼓励与中东欧企业拓宽合作领域,开展研发、技术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合作。

编制方案实施指南,做细做实规划工作。策划区域产业集群与中东欧贸易合作的对接模式。以海曙家饰、鄞州五金工具、余姚慈溪家电、宁海模具等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为先导,探索产业集群与中东欧贸易合作对接的切入点,尝试区域行业龙头企业与16国贸易合作的模式。同时,对方案可行且有实效的区县(市)给予资金支持,对直接工作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规划数字贸易产业链建设路线图。首先,从电商平台入手,在政策上支持企业引进中东欧电商平台及知名的第三方跨境交易平台,鼓励与中东欧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推进宁波(中东欧)邮政跨境电商创新园建设;其次,政策支持或借助产业基金推进中东欧公共海外仓或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再者,与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浙江的“一带一路”捷克站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合作,增加宁波商品在中东欧的物流中转点。策划搭建境外平台服务网络,以优惠贷款或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本土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中东欧业务,调动行业协会、民间中东欧商会参与宁波“16+1”示范区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贸易中介的作用,形成以驻外商务代表处为核心,行业协会、民间商会、平台企业参与的平台贸易服务网络。针对贸易合作中可能的风险,制订应对策略。引导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规避金融汇率风险,节省换汇成本,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鼓励企业使用中信保,转移贸易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循序建设中欧班列,打通宁波至中东欧的陆路贸易通道,加快推进宁波至白俄罗斯的吉利专列建设,并积极推进宁波与中东欧四个港口的合作。

(作者单位分别为民建宁波市委会、台州学院)

猜你喜欢
中东欧宁波贸易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中东欧市场
近看中东欧
一图读懂宁波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拖起明天的希望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