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
宁波北仑新碶街道沿海一带,1992年之前还是一片荒芜的滨海滩涂。27年前,随着开发开放一声号角,这里成为宁波开放的新地标。
在这块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浙江唯一的保税区诞生了。作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对接世界经济的窗口,宁波保税区甫一出世,便打上了深深的开放烙印。
27年来,依托“保税、免税、免证”的特殊政策,坚持围绕国际贸易、保税仓储、保税展示等主要功能,宁波保税区承载着梦想,不断创新,勇往直前,在有限空间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发展。
27年里,宁波保税区吸引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600多家企业入驻;历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230亿元、财政收入543亿元、外贸进出口167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5900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80亿元;GDP实现年均增速20%,财政收入、外贸、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综合实力和亩均产出水平在全国同类园区名列前茅。
“千军万马”闯世界服务外贸大市建设
如果把宁波的开放型经济比作一盘棋局,那么港口开放、城市升格可以视为开局的子力配置;而以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获批以及外贸国企改革为标志,宁波的开放型经济进入到中局冲锋阶段。
设立宁波保税区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沿海地区开放纵深推进,国务院决定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一些做法,在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建立保税区,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宁波申报保税区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
当时,根据保税区设立的要求,相关部门在北仑新碶沿海一带为保税区选址。北仑的港前工业小区依托其紧靠北仑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区位优势,成为开展保税仓储、国际转口贸易的理想区块。经多方协商,这块地最终被确定用来发展保税区。
1992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仑港南侧设立宁波保税区。3天后,第一家名称中包含“宁波保税区”的企业注册成立,意味着宁波在对接世界经济的道路上开始阔步奔跑。
宁波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外”的运作模式,是由海关实行特殊监管的经济功能区,区内企业享有“保税、免税、免证”等特殊政策。这对于从国有外贸企业改革中刚刚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的民营企业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一大批国际贸易企业在区内聚集发展,一时间形成了“千军万马”闯国际市场的壮观景象。
“那时很多对外贸的支持政策试点都是从保税区开始的,加上政府配套齐全,管委会各部门对初创期的企业非常支持,真正体现了为企业服务的精神,让我们坚定了在保税区发展的决心。”宁波优耐特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晓宇说,优耐特进出口有限公司1996年在保税区落户,从一家初创期只有10人、业务规模在300万美元左右的外贸公司,发展为拥有300多名员工、业务规模在1.5亿美元、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照明电器产品集成供应商,如今产品远销欧美、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宁波优耐特进出口有限公司在保税区2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宁波外贸企业发展的缩影。宁波保税区的开发开放点燃了宁波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星星之火。“千军万马”闯国际市场的外贸发展格局,激发了宁波全市外贸发展活力,从事国际贸易成为当时的主流,也奠定了宁波成为外贸大市的基础。
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浙江宁波出口加工区设立。出口加工区面积3平方公里,由宁波保税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政策优势,重点发展加工贸易,形成了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彼时恰逢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转移,保税区牢牢抓住这一机遇,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一时期,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奇美电子(现群创光电)、全球第二大主机板制造商技嘉科技、国内最大硅抛光片和硅外延片生产基地金瑞泓(原立立电子)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项目先后落户,并带动配套产业在区内布局,液晶光电、集成电路、计算机等三大主导产业结构也日趋完善。
这一时期,宁波保税区培育了大批的国际贸易企业,形成了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两者构成了保税区的“主打曲目”,也成就了许多怀抱梦想的外贸人的自我价值。
有限空间无限发展制度创新融入基因
从保税区管委会大厦向东望去,蓝天之下,港口泊位上的紅色塔吊如同巨人的手臂,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集装箱从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上卸下。不远处,一辆辆集卡车穿梭不息,将这些箱子在北仑港二期码头边堆成一个巨大的“乐高世界”。
这里是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流量对与它毗邻的保税区而言,是机遇,是资源,更是发展的关键。“在保税区27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始终抓住了3个‘牛鼻子’。一是开放,二是制度创新,三是港口优势。而开放和制度创新又都是围绕港口这个最大的资源展开的。”宁波保税区管委会主任严荣杰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响应国家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号召,宁波保税区开始谋求转型,借着海淘的热潮,大力发展进口贸易。
在拓展大宗商品市场的同时,保税区还积极打造进口消费品市场。从进口葡萄酒起步,保税区逐步将进口商品的品类拓展到了进口食品、日用消费品等市场,并在国内6个省18个城市设立了34家进口商品直销中心。2018年,保税区进口市场实现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0亿元。
与此同时,宁波保税区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建设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展为载体,依托中东欧贸易物流园等平台,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示范区。
作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首批试点园区,保税区自2013年11月开展首单业务至今,已累计获批试点跨境电商企业600多家,建成跨境仓42万平方米,累计销售额达253亿元,占宁波全市70%以上,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今年6月份,总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的网易宁波仓储中心一期将在保税区正式运营,到今年年底,仓库将全部投入使用,预计可实现日处理单量30万单,成为网易考拉海购在国内最大的跨境仓和仓储布局的核心。
像网易考拉这样选择在保税区发展的国内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还有很多。促使他们做出相同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保税区在全国首创跨境电商的“保税备货”模式以及在多年成熟运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经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首创、试点,在保税区的开发开放历史上有过很多次,几乎贯穿了保税区的发展历程:
1995年,保税区在全国最早推行区港联动,创新设计“一体两口”报关模式,即货物既可以在保税区也可以在北仑海关报关,两者择一即可,这比全国推行多点报关早了10多年;
2007年,宁波出口加工区开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拓展物流、检测、维修功能,引进跨国物流服务商为境内外数千家企业提供供应链配送服务,成为全国第一批吃螃蟹的出口加工区;
2009年和2012年,在保税区和海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宁波口岸突破原来的功能限制,先后成为浙江唯一、全国第七个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和全国首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
2012年,保税区在全国率先尝试推出宁波口岸进口食品防伪溯源监管平台;
2014年,保税区在全市最早建冷链物流中心,弥补了宁波舟山港的短板……
没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也缺乏充裕的土地空间,27年来,保税区能一直走在全市开放前列,是因为制度创新已经深深融入它的基因。一项项“首次”、每一次“破冰”,都带动着保税区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使它成为宁波经济与世界经济互联互通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保税区一路披荆斩棘、勇于创新的身影,正是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写照。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创新精神如同密码一般写入城市血液,成就了宁波开放型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传奇。
立足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保税区新时代再出发
三江潮头,山高水长。走过27年风雨的保税区,跟随着宁波乃至中国开放的节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作为全省十大开放平台之一,保税区重任在肩,在新征程上仍需不断跋山涉水。
“2008年以后,保税区一直在寻求转型。”严荣杰说,每个发展阶段的落子布局,保税区无不遵循经济大势和产业发展规律,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因势利导,抓住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集中力量探索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位于象山县的宁波象保合作区正是这种智慧的产物。2013年,宁波着眼新一轮开放创新,需要新的平台带动三门湾的开放开发。彼时,保税区对外功能辐射和产业带动也亟须承接平台和空间载体。于是,象保合作区在“跳出保税区、发展保税区”的共识中应运而生。
3年后,千亿级航天产业集聚区——宁波航天智慧科技城项目落户象保合作区。这块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建起一个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航天云网INDICS平台,是世界首批、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的云平台。未来,这里将成为宁波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面对数字经济的浪潮,保税区近年来重点聚焦大数据、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让传统产业飞上云端。
2017年2月,百度云智?宁波大数据产业基地在保税区落户。它是一个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将利用百度技术平台和品牌等资源集聚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培育产业生态链,打造宁波智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2018年10月,菜鸟网络宁波数字贸易港一期项目——中国智能骨干网宁波节点项目签约落户。“菜鸟网络宁波数字贸易港是阿里全球互联互通贸易网络的核心节点,也是全球卖家卖全球的华东关键门户。”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建成后将为国际贸易搭建集智慧订单履约、金融服务、贸易服务、物流服务、企业成长服务于一体的数字贸易大通路,搭建中小企业一站式数字贸易服务平台。
展望未来,在国家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的引领下,保税区仍大有可为。“下一步,宁波保税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全力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打造‘实力保税区、活力保税区、魅力保税区’,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列,服务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和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严荣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