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组有关越南陆军换装以色列ACE-31/32步枪的照片,引起军迷关注。在许多人印象里,越军一向装备俄式武器,但从21世纪起,越南积极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从而引进一些罕见的西方武器,其中以色列武器工业公司(IWI)甚至向越南国防工业总局旗下的Z111兵工厂输出生产线,帮助其自制7.62毫米ACE-31/32步枪,以替换越军沿用多年的俄制AK-47。那么,这家Z111厂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在越军现代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1954年,在中国人民无私帮助下,越南独立同盟在奠边府决定性击败了法国殖民军,随后通过日内瓦协议实现越南北方完全解放,成立了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前身)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然而美国继续阻挠越南和平统一,还出钱出枪帮助南越伪政权打内战,面对新的斗争形势,刚参加完日内瓦会议的北越代表团团长范文同直接前往北京,请求中国给予支持,中方积极回应,于1954年8月26日派出顾问团和使馆建馆工作人员。在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提出“北方一定要走社会主义”和“南方必须在新条件下继续民族民主革命”原则下,北越制订了三年经济恢复计划(1955-1958年),其中也包括应对美国及南越入侵的军械发展规划。据此,北越军队后勤总局责成军械局拟定请求中国援建武器维修厂的方案。1956年1月8日,北越国防部长武元甲与中方代表签署关于中国帮助越南建立两家武器修理厂的议定书,代号分别是Z1和Z2,其中Z1就是Z111厂(负责维修枪炮),Z2是Z113厂(负责制造弹药)。
根据中越政府间协议,1956年底,北越军械局副局长阮维泰亲自考察选址,确定在靠近福寿省的宣光省安山县办厂,那里地势隐蔽,又濒临泸江,旁边是通往中越边境的二号公路,可谓“得天独厚”。1957年3月19日,Z111厂正式组建,当时一边建厂,一邊维修枪炮,同年7月,Z113厂也成立了,两家厂成为北越兵工事业的“龙头”。经过5年多建设,1962年7月2日,后勤总局主任签署1187/QD5号命令,Z111厂正式承担武器维修、制造任务,包括步机枪、迫击炮、B40和CT62火箭筒等,为越南抗美救国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摘自《兵器知识》2019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