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动态生成

2019-09-10 07:22蔡胜举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56期
关键词:泸定桥错误笔者

蔡胜举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但审视当前的课堂,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的课堂,一味地放任学生自由地读、自主地说,一味地给学生自由学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却退居一旁,成了指名回答问题的点名人,被学生的思路牵着鼻子走,教师的引领作用有“形”無“实”,教学实际效果很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实施有效的引领以促进有效的动态生成呢?下面,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一些体会。

一、抓精彩,促生成

在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也不仅仅只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有“奇思妙想”;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往往会产生“创造的火花”;学生的质疑、学生的回答往往会有“惊人之语”;老师恰当的引导,往往会令学生产生“灵机一动”;这些有时远比我们课前预设的更精彩。这时,教师就应该善于捕捉,及时抓住这些“精彩”,通过鼓励和激发,将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放大、延伸。

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笔者正在引导学生比较“有孩子的花园的春天”和“没有孩子的花园的春天”……这时,小怡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画下来。”

“这太有创意了。”笔者情不自禁地表扬了她。

笔者为小怡的创意而高兴,暗想其他同学一定也有他们独特的想法。于是,启发他们:“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老师,我想扮演巨人这个角色,演一演。”

“老师,课文对有孩子的花园的春天描写还不够详细,我想写详细些。”

“老师,我想说出那个小男孩想对巨人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下课铃响了,可同学们还在画的画、写的写、说的说,忘记了下课……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课堂是活的,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精彩”处延伸精彩,让课堂异彩纷呈。

二、抓错误,促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教师既不能像对待“敌人”一样去对待,也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面对学生犯下的种种错误,教师应该适时作出评判及决定如何纠正错误。当一些有价值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出现时,教师更应善于发现隐藏在其背后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解惑、探索和创新,使学生在“拨误反正”中顿悟、提升。

如,笔者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有一学生朗读课文:“泸定桥离水面十米多高……”这时有学生指出:“老师,他读错了,他把‘十多米高’读成了‘十米多高’。”我马上意识到:这虽然是一个不经意的错误,但却很有价值。于是,我及时启发:“十米多高”和“十多米高”相比差了多少?“差好几米呢。”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那么给人的感觉一样吗?”笔者继续点拨……学生经过比较,再细读其它描写,不禁纷纷惊叹:“泸定桥真是令人心惊胆颤。”

贝恩布里奇曾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一个不经意的错误,却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泸定桥的险要。善用错误,让错误如此美丽。

三、抓意外,促生成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教学中,或许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许是上节课学生的情绪过于激动还未平复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许是天气突变等偶发的因素……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情况。而对这些“意外”,许多老师往往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唯恐避之而不及。这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而造成的教学误区。其实,在当今注重生成的课堂里,教师应该聪慧地利用这些“意外”,借助其积极的一面,为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服务。那么,这样的课堂将会呈现意外的精彩。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主题是讨论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兴奋不已,讨论得异常激烈)

生甲:我建议我们买一些彩带、气球、灯笼,张灯结彩,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生乙:我建议举办游园活动,让大家既能拿奖品,又能增长见识。

生丙:我建议举办一场晚会。

突然,一向沉默的小琪站起来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取消庆祝‘六·一’的活动。四川大地震,那里许多的儿童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我们应该把准备庆祝‘六·一’的费用捐给灾区的儿童。”

小琪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博大的胸怀,笔者不禁为之感动,但一时间也不敢贸然地做出决定。于是,笔者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顺着小琪所讲的话题说:“是啊,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大家说说你们从电视上了解到的情况,好吗?”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地震的情形,很多同学眼泛泪花,声音哽咽。大家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笔者趁机开导:大家能否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奉献我们的爱心,又能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把准备布置教室和买奖品、糖的钱捐给灾区,大家在素净的教室里轮流表演节目庆“六·一”。

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当大家都顺着同一个方向去交流、讨论时,一个“逆向”的声音撞击而来。这时,笔者顺应学生而动,顺应情境而动,灵活地调整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预案,适时引导,使课堂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围绕着共同关心的话题,充分进行口语交际,既训练了表达与倾听,又受到了一次比较深刻的思想教育。

四、抓争论,促生成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在新一轮课改中,争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因各自的认知水平、家庭背景和个性的差异等原因,在很多问题上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地“煽风点火”,让学生适时适度地争论起来,那么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将会不期而至。

如,教学《乌塔》一课时,班内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1.乌塔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太危险了;2.乌塔外出旅游能增长见识,对成长有好处。笔者趁机引导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在进行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展开辩论。

生:我认为乌塔才14岁,一个人出门太危险了,要是碰上坏人怎么办?要是生病了,也没人照顾啊。

生:我认为乌塔外出旅游对成长是有好处的,能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能游历名胜古迹,增长见识。况且之前她作了充分的准备,应该不会发生大问题。

生:一个人出门,父母也担心啊。如果是我,父母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生:乌塔的这种自立精神正是我们所缺乏的,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双方同学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充分阐述理由来证明各自的观点,课堂俨然成了辩论场。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渐渐明白:形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学习乌塔的自立精神,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合情、合理地进行引领。只有这样,课堂的动态生成才能增至“最大量”,达到“最优化”;而这种课堂上“最优化”的动态生成,将使教学更具活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泸定桥错误笔者
在错误中成长
沪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老师,别走……
“飞夺泸定桥”是虚构的吗
从泸定县文物管理局收藏的清代瓷器推断泸定桥的建成对康巴地区的影响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飞夺泸定桥
“怒”与“努”
“浮”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