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成
【教学背景】
五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得到语文知识获得积累,还要有一定的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实现语文学习水平的全面进步。《四季之美》是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描述了四季的不同时段,阐述了不同时段具有的美感,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本节课教学是本篇课文讲解为基础,使学生感知自然魅力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节气的感知与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四季之美的不同之处。
2.学生在了解四季之美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中所包含的节气也有一定的了解,形成对其中节气习俗的正确认识。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深层次认同感,促使学生增加文化探究行为。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准备好一定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有关四季的资料。
2.教师提前准备好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
3.提前制作好的PPT课件与一只装有写好二十四节气名称卡片的抽奖箱。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器为学生播放何训田的《春歌》,使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歌词中所写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教师:“同学们,在这首歌中你感受到了创作者怎样的情绪呢?”
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要回答问题,教师选择平时发言并不积极的同学A回答问题。
同学A:“优美的歌声中还有鼓声,传递着一年四季的生机勃勃,听完后感觉四季都很美好,想要知道更多有关的知识。”
教师:“是的,同學们,一年四季永远充满着生机,那么它们各自的魅力优体现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在课文中感受四季,一起走进四季,探究四季吧。”
二、课堂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中感知四季
教师将四季进行拟人化,指导学生分别扮演“春”“夏”“秋”“冬”对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感受一年四季的不同时段。
(二)知识拓展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清少纳言对四季之美的流露,那么你们知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那些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吗?”
学生在这时会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对未知的知识有很高的探究兴趣。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那就跟老师一起开始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教师将PPT课件跳转到有关二十四节气部分。教师为学生展示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惊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师:“同学们,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你们在生活中听到过吗?”
学生有的回答听过,有的回答没有听过,意见并不统一。
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朗读。
师生跟读《二十四节气歌》,学生对这种朗朗上口的韵律歌接受程度非常高,向教师询问其中的意思,教师在学生学习探究兴趣高涨状态下为学生开展节气知识讲解。
教师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节气为学生做主要讲解,其他的节气做简要介绍。
教师:“同学们。这首节气歌中涉及到的节气一共有二十四个之多,贯穿了一年时间的始终,是中国传统耕作文化中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每一个节气都很重要,接下来请听老师一一介绍。”
教师打开PPT课件为学生做介绍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学生在教师介绍过程中的反应并不相同,教师对学生的反馈状态进行仔细观察总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节气做深入介绍。
讲解中教师适当留出时间使学生能够与周围同学一同对二十四节气进行讨论。
(三)抽奖比赛中回顾节气知识
教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了,也和同学们进行了讨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我是小小讲解员。现在老师前面有一个抽奖的箱子,同学们举手参加,从中抽取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的是什么节气名称就向其余同学介绍你所知道对应的节气知识。”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积极参与,在讲解自豪感的心情中回想教师所讲解的节气知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课程总结
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同学们,清少纳言阐述了自己在每个季节中最喜欢的一天的不同时段,那么在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中,你最喜欢的节气是哪一个呢?请模仿清少纳言的写作,阐述你自己喜欢不同节气的理由吧。”
【设计小结】
本次课堂教学是以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为桥梁,使学生建立起对四季感知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能够有一定了解。教师首先利用韵律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在PPT课件的帮助下为学生讲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并重点讲解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节气,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还设计了抽奖与讲解相结合的活动,微课堂增添了紧张刺激的氛围,学生的参与兴趣得到提高,回忆知识的效率有所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保障。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利用仿写方式使学生增加对课文的回顾,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课文及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双重回顾,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