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芹英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儿年龄越小,体内所需的水分比例就越高,及时的补水对幼儿的身体发育非常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养成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典型表现作出了非常具体的描述:“3—4岁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可见国家对幼儿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的重视。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自主喝适量的水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尝试,获取了一些有效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多观察、多形式、多实践、多反思、多辐射;启动自主管理的模式;创设会说话的环境;家园共育,养成习惯的一致性;从而有效培养幼儿自主饮水的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园;自主饮水;习惯
水是生命的摇篮,是人体内含量最多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6岁幼儿身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5%,他们每天需要摄入1500—2000毫升的水,才能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人体才能处于排出和摄入的平衡。除去从食物中摄入的水分和体内自身产生的水分,每个孩子每天饮用的水应该是400—600毫升。《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也指出:保教人员与家长同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引导幼儿自主饮水。既然水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自主、科学喝水的习惯呢?
幼儿日常活动中的饮水环节存在的一些现状:
1.把很多的时间浪费在洗手环节,导致饮水时匆忙。
2.有些孩子把水接得很满,回座位时容易洒。
3.有些孩子因各种原因只接了一点水就离开,甚至有些孩子干脆不口渴就不喝水。
4.家长的溺爱导致在家长强迫喝水时,才象征性的喝一点,根本达不到幼儿一天的喝水总量。家长无奈只好以牛奶、饮料代替水。
5.幼儿自身喝水的“内需”处于被动状态。
6.教师对孩子的喝水量把握模糊不清。
7.幼儿在饮水机旁排队接水,造成消极等待的现象。
8.有些孩子接水太多,喝不完悄悄倒掉,造成浪费的现象。
《指南》在实施的原则中也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秩序和自主喝水的能力,我们实践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多形式、多实践、多反思,养成幼儿自主饮水习惯
1.在学习活动中渗透,通过健康活动《我爱喝水》《快乐干杯》;社会活动《节约用水我会做》《云朵的悄悄话》;语言《慢吞吞的小熊》;科学活动《水——生命之源》《花盆里的水不见了》《有趣的水》《水的故事》。结合区域活动,通过故事、实践、科学小实验、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懂得饮用白开水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每日都要科学的喝适量的水;并掌握正确的饮水方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同时,知道排尿就是排毒,而多喝水才有尿液排出体外,身体才能健健康康,最终唤起幼儿自主喝水的意识与愿望。
2.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消极等待现象。我们申购了六个量杯,并给量杯做了标记,在量杯上贴了五个圈,其中每一圈代表一个幼儿的饮水量。可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孩子根本就不能按要求去做,而且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拿量杯倒水,部分孩子即使能倒出水来,也是小心翼翼的。在这个过程中,桌面湿了,水顺着桌子边沿滴答滴答的往下流,有些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不知所措,萌萌、无奈的看着桌面的水往自己身上流……就这样,衣服、裤子都湿了。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结合生活游戏区的活动,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孩子实践倒水的活动。首先提供有壶嘴、有手柄的小量杯,引导孩子按里面的标志进行倒水活动的学习。接着,提供有手柄,无壶嘴的量杯按标记进行倒水的实践活动。其次,过渡到无壶嘴、无手柄的量杯进行按标记倒水活动。最后,将此活动移植到幼儿园日常活动的饮水环节。经过以上生活区的实践活动,每次的饮水量已潜意识的在孩子的心里沉淀。幼儿对拿量杯力度的把握也有进步,拿量杯的动作也稳了,而且高水平的孩子还能用目测的能力把握导入杯内的水量。中低水平的孩子经过多次的反复倒水动作,也能倒入适量的水。对于洒水现象也越来越少了。
3. 做好案例追踪。教师及时关注个别喝水有困难的孩子,对其多观察,发现问题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情况,然后积极采取具体措施,并不断实践、反思,理论连续实际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逐步养成自主喝水的习惯。我们班的小庆是典型的喝水困难户。首先只往杯子倒一点水,遭到同伴的投诉;其次一到喝水时就会多次在卫生与喝水区来回走动,被老师发现原来是含着水吐到卫生间了;接著,他意识到老师关注着他,于是喝一口水到嘴里后,就假装要吐的样子;再后来就等着孩子们都陆续参加了下一个活动,老师也在忙着事情时,他悄悄地拿着杯子,将水倒进洗手池,被同伴投诉了。我们通过与家长座谈,了解到小庆从小就不爱喝水,妈妈为了给孩子补充水分,直接让孩子喝牛奶或者牛奶饮品,有时在白开水里加入葡萄糖。在沟通中,家长也意识到孩子不爱喝水造成的不良影响,于是认可、配合老师,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多给孩子讲与水相关的故事,让孩子意识到白开水对身体的重要性。在孩子愿意尝试喝白开水时,家园及时沟通,同步激励孩子。最终,通过家园的共同努力,庆庆慢慢的愿意喝白开水了。从此,小庆在班上再也不会因为喝水受到同伴的告状,也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了。
二、启动自主管理的模式
《指南》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无论做的好坏都给予适当的鼓励。”所以,教师鼓励高水平的孩子带动中低水平的孩子,激发他们在实践中互相观察、学习如何拿量杯倒水,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安排高水平的孩子做“量杯管理员”。同时,把量杯的标记调整为只有一圈,这个标记就是管理员接水的量。管理员的工作是:1.负责给自己组的伙伴把水接到量杯里;2.督组自己的组员都喝上适量的水;3.如发生洒水现象,提醒当事人及时处理;4.帮助低水平的孩子完成饮水活动;5.在保证所有的孩子都喝上适量的水后,懂得把量杯的剩水倒掉,再将它放回固定的位置;6.回家前将量杯清理干净,并凉在固定的地方。
经过三个星期“量杯管理员”的实践活动,这几个孩子的行动力提高了,他们不仅要快速做好生活自理的事情,还得为同伴服务。从中,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也更强烈了。他们善于观察,发现事情会想办法协助同伴解决问题。久而久之,随机应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了。同时,班上孩子饮水环节也有序、并且能保证每个孩子都科学的喝上适量的水。有了这些小能手的协助,老师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看孩子如厕环节,保证他们尽量按洗手七步法去执行,并懂得擦手。这样,孩子在厕所聊天、玩泡泡的现象也慢慢地消失了。
三、创设会说话的环境
结合本月主题《我上幼儿园》生成《宝贝会喝水》《小量杯,我会用》的小主题。教师准备笑脸操作卡(卡片正面笑脸,反面是水杯里装着适量的水),哭脸操作卡(卡片正面哭脸,反面是水杯里装着太满或只有一点水),幼儿喝水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操作。
结合本月主题《我上幼儿园》生成《尿尿嘻嘻嘻》的小主题。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便是无色透明的、深黄色的,还是浅黄色的。然后根据自己的小便颜色调整自己的饮水量,并体现在主题墙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懂得观察、比较、操作记录来解决问题,并懂得在两两比较的情况下用语言來描述物体量的特征,获得多少的概念。通过环境,可以促进孩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孩子也逐渐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四、家园共育,养成习惯的一致性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所以不仅教师要重视幼儿饮水,家长也要努力支持与配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养成自主饮水的习惯。
幼儿喝水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家园双方多层面原因导致的。幼儿园能做到集体(小组)喝水时,促进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喝上适量的水。也允许他们随渴随喝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从而保证孩子的健康。在家长方面,我们通过晨接、离园进行个别孩子家长的简短沟通;QQ空间上传孩子在园饮水的照片、小视频。微信上宣传孩子自主饮水的常识与要求。从而引起家长高度的重视,做到家园一致的教育理念与行动。
根据数据统计,自从孩子们养成自主喝水的习惯后,班级的出勤率从小班上学期末的91%上升到下学期末的95%,而且零传染病。根据小班幼儿出勤率达标要求88%,超出了7个百分点。可见,孩子良好自主饮水习惯的养成能有效促进的孩子健康发展。
在成人看来,喝水看似简单,而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喝水的习惯却是一门学问。我们相信只要一如既往地坚持,用心去关注幼儿,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老师之间多沟通、多反思、多出谋划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我们的幼儿就可以养成科学、正确、自主饮水的习惯,这对幼儿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健康都具有重要而深远胡意义。因此,师幼、家园一起努力,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他们往后的人生道路铺好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