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华
部编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写实验的文章。笔者按“把事情写清楚、把事情写具体、把事情写波折、把事情写生动”四个步骤推进教学,层层拔高,引导同学们写好这篇文章。
一、把事情写清楚
首先,笔者要求同学们把事情写清楚,给学生讲解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当堂与学生一起做这个纸盒烧水实验。引导学生理清实验的过程。首先準备什么材料,接着怎么操作,然后结果怎么样,最后,得到什么启示。把实验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大致框架:老师宣布做实验——准备做实验的材料——齐心协力做实验——实验得到的结果——从中得到启示。
二、把事情写具体
要求学生把实验的过程讲述具体,如,今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纸盒烧水实验。老师一宣布做实验,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大家充满好奇、激动。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这怎么可能?”“纸盒不会烧坏吗?”纸盒怎么能装水?”……老师先不置可否,而是顺水推舟,“那我们就来做一个纸盒烧水实验吧,看看到底结果如何呢?”这下学生更来劲了。老师问:“我们做这个实验要准备哪些材料呢?”学生纷纷举手建言献策,准备了纸、双面胶、蜡烛、水杯等。
万事俱备,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拿出一张纸,左叠一下,右折一下,然后用双面胶粘一粘,盒子做好了。老师把杯子里的水往纸盒里一倒,叫一个学生用手捏住纸盒的两边。“啪”的一声,老师打着了火就往纸盒下面烧。大家又是一阵激动,有的同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有的伸长脖子;有的探着身子;更有的着急得下了座位,跑到老师跟前,猫着腰歪着头……大家屏息凝视,仿佛慎怕错过了一个精彩的细节。只见火苗在纸盒的底部不停地舔着,久久不见纸盒烧起来,只是熏黑了一点点。大家感觉很奇怪,眼睛瞪得大大的。这时纸盒里渐渐升起一些水雾,大家更是惊得咋舌,眼睛随着水雾渐渐往上看,紧接着纸盒的底部长出些小水泡,这些小水泡越来越多,不断聚集成大水泡,大水泡不断浮起来。水泡直接从盒子的底部生成后,就迫不及待地浮上来,刚到水面,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炸了,化作一缕缕蒸汽袅袅升起,弥漫在空中。这时,不知谁一声惊呼:“水开啦!”大家也跟着沸腾起来。“啊!真的开了!”“不可思议!”“哦,怎么回事呀?”……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接着相视一笑,感慨道:“科学真奇妙!”
三、把事情写波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增加文章的波折,增加文章的看点。实验的过程不要写得太顺畅了,可以设计第一次试验失败了。如,文中增加:正当大家屏息凝视的时候,只见纸盒底部有一滴水珠,接着就滴了下来。眼疾口快的小涛一声尖叫:“漏水啦!漏水啦!”纸盒子仿佛受了惊吓似的软哒哒垂下来,底部的裂口也越来越大,水像瀑布似的从缺口倾泻而出,差点把火都浇灭了。老师轻轻地摇摇头,尴尬一笑,“纸太薄,这次失败了。”顿时大家意见出现了分歧,有的说纸盒根本不可能烧水,有的谁说可以烧水,只是这一次没有操作好。
四、把事情写生动
可以增加趣味情节,也可以增加趣味描写。如,在把水烧开后,增加好奇的同学,用手指蘸水和尝尝水的滋味这个情节;又如,站在老师跟前的小鸣趁老师不注意伸出食指在纸盒里沾了沾水,结果被烫得嗷嗷直叫,不停地甩手:“好烫呀,好烫呀!”逗得一阵哄堂大笑。谁知道这时他却把食指塞进嘴里啾啾吸了起来,仿佛在吸一根美味的棒棒糖。同学的眼光被他吸引了过去,另外几个同学再也按捺不住纷纷竖起食指要伸入水中试试水温。
再如,在点火的时候,增加趣味描写。只见老师在裤兜中摸出一个打火机,在空中一晃,一声吆喝:“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啪的一声打着了火。围在老师跟前的几个同学,上身不约而同往后一仰:“哎呦!好险啦!”小欣胆子最小,虽然隔着老师几排桌椅,但是吓得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叫,慌忙躲到了桌子底下去了。老师嘿嘿一笑:“没这么恐怖吧。”
如此,按照以上四个步骤不断提升,《纸盒烧水实验》就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