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骋
摘 要:本文试以“君子文化”立校,将“君子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阐述创建“君子文化”的经验。
关键词:君子文化;文化建设;路径
“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价值观、义利观取向的体现,倡导人们正心、持善和谦谨,在完成自我修养的同时,走向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我校在新生态学校建设中,以“君子文化”立校,探索把课程文化、校园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具体化,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君子文化”育人建设路径。
1 提炼文化精髓,凝练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鲜明的文化体系可以展现学校特有的文化风采,汇聚无穷的育人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校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文化理念的浸润积淀,走学校文化积淀必由之路。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可见,明德是做人的根本。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问之道,在于多思,在于兼收并蓄,在于融会贯通。“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厚学是学生的天职,也是教师的职责。学首要广泛地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因此,我校确立“明德善思,厚学笃行”八个字做为我校核心文化。在这个核心文化下,根据棋类特色教学,不断提炼形成特质,确立“走好每一步”的核心办学理念,“求新进取 至善至诚”的教风,“善思 静雅”的学风,“养良习,立君子之品;知诗书,成博雅之学;习棋艺,做智慧之人”的培养目标。从学校发展愿景到管理与实施,有效地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君子文化体系,让学校文化在完善的实践和评价体系中实现“落地生根”。使教者与受教育者成为有人性美德、有社会公德、有职业道德、有个人品德而又善于自律内省的人。
2 架构课程体系,落实文化浸润
课程,是学校的育人蓝图。“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做功夫” 。一张大课表,体现着一所学校的价值观。“课程的初衷,是培养什么人,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幸福健康的人。”因此, 根据我校校情和生源原生家庭的文化水平,从四个维度设置了“国家课程-特色课程-统整课程-活动课程”的课程体系。由学科课程、特色课程、跨界课程、德育课程完成“知识技能-特长技艺-核心素养-品格身心”的获得,分别对应智商(感知、记忆、思维、应用、创新)、情商(认识自己、体谅他人)和行商(信仰、正能量、行动力)。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教育资源和专业服务,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而又自由地发展,唤醒每一个孩子优雅的生命成长,儿童与文化的相遇,学校是一个更具蓬勃生命力的多维的教育场。
3 实施项目式学习,扩大传统文化张力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和学,社会需求与理论知识融入学习活动。需要全科教师的驾驭,所以以教师特长带动项目的实施和开发。“整本书阅读”项目,设计出由“导读课、阅读课、交流课、我喜欢的剧中人物大评说 、情节演绎(自己为人物设计服装,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出服装和道具。)、续写续编 、制作连环画、作品展示及评价”为流程的项目式学习,配备语文、美术、音乐学科教师组成指导团队进行实施。一些有灵性的老师加入了项目开发的行列,陆续出现了“驶向未来的幸福邮局”、“创意数学游戏”、“创意写作”、“梦想课堂”等项目,每一个项目有一个团队。每一个项目都有传统文化精髓,有诗书气华的雅致,有君子人格的积淀。在这些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技能需求、创造能力和生涯规划能力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现代公民的核心素养得到落实。
4 优化活动课程群,塑造现代君子品格
课程是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媒介,单一的课程培养目标不可能齐聚。我校将君子品格设置为“自信个体、主动学习者、合格公民、积极贡献者”四个目标,每一个目标进一步分解为三项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悦纳自己、勇敢坚毅;乐于合作、主动探究、干预省察;规则意识、社会认同、国际理解;关心他人、担当责任、理想远大。依着课程群完成。从整体设计,系统考虑关联度,防止出现碎片化、大拼盘、大杂烩现象。大致形成了课程群建设路径,即以某个主题活动为基础或核心,围绕此活动开发一定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称之为焦点式课程群。如:“圆圆中秋月,暖暖人间情”主题活动,将古诗词诵读活动、手工烘焙Diy、家务劳动统整,让学生在统整活动下感受古代对“月”的描摹,对人间真情的刻画,也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价值和自信,最终体会到亲人间情感的弥足珍贵。课程群“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瞄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成长,突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和道德情感的全面发展。
5 从普通校园到美学空间,以君子文化培育师生文化自觉
校园则是师生生活进行“催化”的物质空间,更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我校将君子文化有机融入校园环境文化的整体设计中。从校训石到棋艺文化长廊,从楼名到入学通知书上的《新城好少年公约》,从功能室的装备的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到走廊文化的设置、绿色植物的配种,特别是新老校区采用历史传统与现代建筑相交织的形式,既体现了徽派建筑的古典风貌,彰显学校發展历程,又在现代建筑揉进开放、包容的元素,从中寻找到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学校的文化景观处处蕴含着教育追求,充满着文化内涵和美感,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结晶影响着受教育者,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生活在校园里的师生浸润在文化中,耳濡目染可令沉静,也可使活泼昂扬;可偏安一隅,也可动若脱兔;可欣赏,可品读。参考文献:
[1] 《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钱念孙 《新重庆》2018年05期.
[2]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新时期君子人格的塑造》粟深蓉《大家》2011年04期.
[3] 《以君子文化引领师生幸福成长》杨兴来 《新教育时代》2018年13期.
[4] 《人民教育》2019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