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明 张国胜 张文铖
摘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出现的不同新兴技术,需要研究市场如何进行动态选择。本文着眼于本轮科技革命的新特点,将新古典经济学均衡分析与演化经济学演化思想相结合,构建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动力方程,将技术异质性、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技术需求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剖析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动态过程。研究发现:第一,市场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自发的、内生的技术创新选择机制,使技术个体群结构由多样性向单一性变迁;第二,在不同的消费者偏好条件下,产品质量和成本不尽相同的技术个体在技术个体群中的权重变迁趋势不一;第三,技术或产品市场完善程度与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速度成正比。
关键词:科技革命;技术创新;异质性技术;技术需求;市场选择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19(06)003713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孕育和形成了一大批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虽然新一轮科技革命产生了大量新兴技术,但是由于市场接受程度的不确定性要远高于技术的不确定性[2],因此并非所有新兴技术都能获得市场认可,只有少数被市场选择出来的技术创新才能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技术。这也验证了虽然政府和市场都是技术选择的主体,但是政府选择技术的逻辑必须让位于市场选择的逻辑,政府的技术创新选择要服从于市场选择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3]。因此,市场选择也就成了一项技术创新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推动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攀升的最主要因素。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出现的大量不同技术个体,市场是如何进行动态选择的?这是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但也是研究的“黑箱”。探析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机制,不但有利于丰富创新经济学理论,而且有助于指导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全球经济競争制高点,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边际贡献如下:第一,将新古典经济学均衡分析与演化经济学演化理论相结合,试图为市场选择技术创新构建一个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以此揭示市场经济系统中技术创新选择的机制。第二,鉴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生了大量不同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在生产成本上具有差异性,而且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上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将在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两个维度上刻画技术创新之间的异质性。第三,鉴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或个性化定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将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作为一个模块纳入到分析框架中。第四,鉴于伴随着市场竞争趋于完全,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技术创新呈现几何级渗透扩散,本文分析了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速度的影响。
本文剩余部分作如下安排:首先,对相关现有文献进行回顾与评述;其次,构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理论分析框架;再次,对理论命题进行演化模拟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关于新一轮技术革命及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金融危机后,一场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随之而来[4]。新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源于人类的好奇心和科技发展的惯性等内在动力,也与人类应对全球性危机的生存需求有关[5]。当前新科技革命呈现出重要科学领域从微观到宏观加速纵深演进、前沿技术多点突破、颠覆性创新呈几何级渗透扩散等特点[6]。新的科技革命从总量上将改变世界经济面临的供给侧约束,推动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结构上将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推动世界经济发生深刻变化[7]。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将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引发新的工业生产革命,改变现有生产方式[8]。
新一轮科技革命虽已在多个技术领域开花结果,但究竟在哪个领域中能够形成具有广泛关联性和全局性的、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面产生深刻持续影响的颠覆性技术,尚在争论之中。2014年麦肯锡公司认为互联网等5项技术将是影响未来经济的核心技术;2012年英国政府预测大数据等8大技术将成为颠覆性技术;2015年美国强调主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是先进制造等9大领域;2016年日本推出了颠覆性技术创新计划,将高分子材料等16种技术列为颠覆性技术;2016年中国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视为战略性技术。
(二)关于技术创新选择的相关研究
从目前情况看,哪一种新兴技术能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导技术趋势还不明朗。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新兴技术创新是需要经过市场选择的,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性技术。
面对可供选择的多样性技术,选择哪种技术成为一个企业和国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就企业而言,大部分文献基于生产者视角,认为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网络外部性特点的技术个体将会淘汰其他技术而成为主导技术[910];技术选择是企业努力行为,因此那些主体发育情况良好、信息较为完全、外部竞争环境适宜的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个体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1112]。另有文献从生产者和消费者微观视角,利用费希尔原理探究了技术选择中是否存在“格雷欣法则”[13]。就国家而言,大部分文献基于宏观视角,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技术最为适宜,发达国家应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后发国家则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14]。成功的技术选择可以提高企业利润率[15],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16],且这些论断得到了相应的实证检验[1718]。技术选择类型以技术获取来源分内部和外部技术,以创新方式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以发展战略分因势利导和适度赶超技术[1920]。
现有研究分析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并对技术选择进行了探讨性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诸多富有价值的结论,为研究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过程奠定了基础。然而,现有分析更多是从宏观和生产者的视角分析,忽视了消费者的作用,且缺乏一个完整的针对本轮科技革命新特点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没有很好地揭示市场选择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动态过程。鉴于此,本文着眼于本轮科技革命的新特点,融合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思想和演化经济学的演化思想,从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两个维度刻画技术个体异质性,并基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视角,构建技术创新选择动力方程,将技术异质性、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技术需求统一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以此揭示市场选择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
三、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理论框架构建
(一)技术演化过程的基本原则:选择动力方程
在生物学中,个体群成员间繁殖速率的差异性是生物演化的前提条件:繁殖率快的成员生存下来,繁殖率慢的成员则被淘汰。根据费希尔原理,个体成员在个体群中的权重增长率由该个体的增长率与个体群的平均增长率之差决定,即种群内部成员之间差异化的增长率决定了不同成员在种群中权重的变化[21]。借喻到演化经济学中,当经济主体以不同的速率增长时,增速最快的经济个体就会被市场选择出来,这一原理被经济学家用于研究经济结构变迁等现象[22]。鉴于研究对象是技术,本文假设个体群是技术个体群。技术个体群是指由生产满足同一欲望产品的若干类技术组成的个体群;技术个体成员的权重定义为该技术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占生产满足某种欲望的所有产品价值的比重。
市场选择所导致的技术个体动态变迁过程,一方面是个体成员自身绝对量的变化,即该技术市场需求(以其所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數量来表示)的增长率,另一方面是个体成员相对于其他个体成员的相对量的变化,即权重变化。
1.绝对量的变化
假设i技术t期的市场需求服从指数式增长[23],xit和xi(t+Δt)为t、t+Δt时期i技术市场需求,其关系如式(1)所示:
xi(t+Δt)=egit×Δtxit(1)
2.相对量的变化
假设技术个体群中存在l种技术,vit为i技术在技术个体群中的权重;gt为技术个体群平均市场需求增长率,即技术个体群中所有技术个体成员市场需求增长率的加权平均。那么,i技术权重在两期上的平均增长率为:
(vi(t+Δt)-vit)/Δt=[(e(git-gt)Δt-1)/Δt]vit(2)
当vit可导且时间间隔Δt无限小时,即可得到连续时间上的技术选择动力方程:
dvit/dt=limΔt→0[(vi(t+Δt)-vit)/Δt]=vit(git-gt)(3)
由式(3)可知,技术个体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变迁不是孤立的,而是绝对量变迁引起了相对量的演化。i技术的权重变化是由该技术的市场需求增长率(git)与技术群平均市场需求增长率(gt)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增长率低于平均增长水平的技术个体权重将下降;等于平均增长水平的技术个体权重不变;高于平均增长水平的技术个体权重将上升。
增长率是技术个体权重变迁的决定性力量,那又是什么决定了技术个体的增长率?本文认为生产者对技术的直接需求和消费者因产品需求而对技术产生的间接需求共同决定了某项技术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因此本文将技术需求分为供给侧技术需求和需求侧技术需求。
(二)供给侧技术选择与技术市场需求增长
供给侧的技术异质性。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前沿技术呈现多点突破态势,诸多技术个体群正在形成。同一个技术个体群中的不同技术对于生产者来说具有不同的差异性。第一,不同技术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具有差异性。不同技术个体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要素组合比例导致了不同技术个体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具有差异性。第二,不同技术所带来的利润水平不同。由于利润水平是由产品价格与成本共同决定的,而不同技术的单位产品价格及成本又是不同。
生产者的技术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新的技术创新范式,不同创新范式会引导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纳尔逊[24]认为组织惯例是一个行为规则和知识结构,是一套高度结构化的习惯性反应,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组织惯例分为控制惯例、复制惯例、收缩惯例以及模仿惯例。企业依据控制惯例支配着企业的技术生产活动;根据复制惯例和收缩惯例扩大和收缩企业现有生产规模;按照模仿惯例对企业现有的控制惯例进行改变,以寻找更好控制惯例来获得竞争优势。企业遵循着上述组织惯例对差异性的技术个体进行选择:当企业使用现有技术能够获利时,将继续选择该技术并扩大其规模;否则,将缩小其规模,并寻找其他技术。
技术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速度。为了刻画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新兴技术呈现几何级渗透扩散的新特点,本文拟考察市场竞争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速率的影响,将技术市场结构纳入到理论框架中。
供给侧的技术需求增长模型。基于上述分析,并借鉴梅特卡夫[25]研究方法,构建技术供给侧的市场需求增长模型:
gsit=[1/(-lnλ)][(pit-ci)+(ct-ci)](4)
其中,gsit为i技术供给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pit为i技术所生产单位产品的价格,ci为i技术生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且不随时间变化,ct为技术个群中技术个体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加权平均。λ为技术市场完善系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当技术市场完善系数(λ)越大时,技术市场完善度越高(如,技术个体间竞争较完全、技术外溢渠道较多),意味着企业转换生产技术的障碍越小,使企业对不同技术作出的选择越快速;反之,技术市场完善程度越低,企业选择技术的速度越缓慢。
由式(4)可知,i技术单位产品所带来的利润(pit-ci)及其成本优势状况(ct-ci)均与该技术市场需求增长率(gsit)成正相关关系。创造正利润的技术将被继续使用并扩大其使用规模,反之,收缩其使用规模。当生产成本低于技术个体群中的平均水平时,i技术供给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将会被提高;反之,将会下降。
(三)需求侧技术选择与技术市场需求增长
需求侧的技术异质性。不同的技术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具有差异性。第一,不同技术因其产品价格不同,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消费者剩余水平不同。第二,不同技术因其产品质量不同,对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也随之不同。
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偏好与技术选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体验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本文将消费者需求偏好纳入理论分析框架中。首先,不同技术的产品要求消费者所要具备的知识水平不同。由于基于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技术的产品所包含的信息、功能及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不同的技术要求消费者在使用其产品时要具备相应的技术产品知识。其次,不同技术的产品需要消费者付出的使用成本不同。满足同一欲望的不同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产品间的使用转换是有成本的[26],即因消费者搜寻新产品、使用旧产品形成的思维定式以及对新产品知识的缺失而产生的新产品使用转化成本[27]。因此不同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在消费者使用之前,需要消费者付出一定的产品使用转换成本。综上所述,消费者因自身的知识水平、消费习惯等偏好形成了其消费行为的内在约束,因此消费者为了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面对在价格、质量方面有差异的多种产品时,拥有理性的消费者将结合自身需求偏好选择使主观收益最大化的产品。
产品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速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除了技术市场结构外,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也是影响新兴技术扩散速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将产品市场结构纳入理论分析框架。
需求侧的技术需求增长模型。基于上述逻辑分析,并借鉴现有研究方法[25],构建技术需求侧市场需求增长模型:
gdit=(-lnη)[(pt-pit)+(p*i-p*t)tan(πσ-π/2)]+gdt(5)
其中,gdit为i技术需求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pt为该技术个体群中所有技术个体产品价格的加权平均;p*i为经过质量调整的i技术个体产品的真实价格且不随时间变化;p*t为经过质量调整的所有技术个体产品的真实价格加权平均;gdt为所有技术个体需求侧的平均扩张率。该机制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对所有技术个体成员供给侧扩张率加权平均得到的技术個体群中需求侧技术扩张率平均值来验证。
η为产品市场完善系数,取值区间0~1之间。当产品市场完善系数(η)越小时,产品市场越完全(产品间竞争较完全、产品信息获取较快捷且充分),消费者对市场中差异性的产品价格和质量作出的反应越迅速,技术个体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变动越迅速;反之,该技术个体的市场需求增长率的变动越缓慢。σ为市场中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以此体现消费者需求偏好,取值区间在0~1之间。当σ大于0.5时,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正,说明消费者为使用高质量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低于所获得收益,且越接近1,获得的正净收益越大;当σ小于0.5时,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负,表明消费者为使用高质量产品所付出的成本大于所获得的收益,且越接近于0时,获得的负净收益越大。
由式(5)可知,首先,i技术需求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与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市场价格成负相关关系。其次,产品真实价格水平与高质量产品使用转换成本共同作用于i技术需求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正的条件下(σ大于0.5),当i技术所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于技术个体群平均水平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i技术生产的高质量产品,使得该技术个体需求侧市场需求扩张率得到提高;反之,消费者将选择更换现有i技术所生产的低质量产品,降低i技术需求侧市场需求扩张率。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负的条件下(σ小于0.5),当i技术所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于技术个体群产品平均水平时,消费者因为使用高质量产品所付出的成本大于所获得的收益而不会选择高质量产品,进而降低i技术需求侧的扩张率;反之,消费者因使用低质量产品能够获得更多收益而也不会淘汰低质量产品,使i技术需求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得到提高。
为刻画技术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假设不同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拥有不同的一组服务特征集合,且每一项服务特征均有相对应的价格,那么技术生产的产品真实价格可定义为:
p*i=∑jαjzji(6)
其中,αj为产品第j类单位服务特征的价格且不随时间变化,zji为i技术所生产的单位产品所含有的第j类服务特征数量且不随时间变化。为进一步简化,本文假设技术个体群中所有类型的单位服务特征价格为α,且将技术个体单位产品服务特征数量抽象为一种服务特征数量(zi)。于是可得i技术单位产品的真实价格p*i=αzi,进而得到技术个体群平均产品真实价格水平p*it=∑li=1vitαzi=αzit及技术需求侧的市场需求增长:
gdit=(-lnη)[(pt-pi)+(zt-zi)αtan(πσ-π/2)]+gdt(7)
由式(7)可见,技术需求侧的市场需求增长是关于其产品价格及质量的函数。
(四)技术市场需求均衡增长率与技术选择
技术产品定价原则分为两方面:第一,对技术产品的定价要大于该技术生产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第二,对产品的定价应使技术在产品供给能力与产品市场需求之间实现一种均衡的需求增长。前者保证技术生存条件,后者保证不会导致该技术存在过剩产能。换句话说,当价格太高时,该技术供给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将大于需求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造成产品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局面;当产品价格太低时,该技术供给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将小于需求侧的市场需求增长率,造成产品有效需求旺盛、产品生产能力不足的局面。因此,技术的产品定价应是一种使该技术市场需求实现均衡增长(gsit=gdit)的均衡价格。基于此,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均市场需求增长率也相等(记为gsdt),即gst=∑vitgsit=gsdt=∑vitgdit=gdt。
通过gsit=gdit这一条件,可得到i技术市场需求的均衡增长率(git):
git=gsdt+{[(-lnη)tan(πσ-π/2)]/[1+(-lnη)(-lnλ)]}α(zi-zt)+{2(-lnη)/[1+(-lnη)(-lnλ)]}(ct-ci)(8)
通过式(8)可以将i技术的市场需求均衡增长率、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及其技术个体群中平均水平联系在一起。
(五)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
将式(8)代入式(3),得到决定技术个体群中不同技术市场份额变迁的技术选择动力方程:
dvitdt=vit{-lnη/[1+(-lnη)(-lnλ)]}[(zi-zt)αtan(πσ-π/2)+2(ct-ci)](9)
该动态变迁微分方程不仅能够体现不同技术个体成员动态竞争的过程,而且能够刻画一项技术是如何演变成适应性技术
借鉴演化经济学的适应性概念,定义适应性技术为经过市场选择后留存于市场中的技术。的。
1.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正(0.5<σ<1),即消费者偏好高质量产品
由于消费者使用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收益高于为使用高质量(zi-zt>0)
高质量产品是指质量水平高于技术个体群平均水平(zi-zt>0)的产品;而低质量产品是指质量水平低于技术个体群平均水平(zi-zt<0)的产品。产品所付出的搜寻、学习和时间等成本,因此消费者更愿意用高质量产品替换低质量产品(zi-zt<0),即消费者偏好高质量产品。消费者对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技术个体需求的增加,减少了对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个体需求。随之生产者倾向于淘汰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而采用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技术,生产高质量产品技术的比重不断攀升,生产低质量产品技术的权重下降。
若在成本和产品质量同时具有优势或劣势的技术个体群(称为第一类技术个体群)
产品质量和成本同时具有优势或劣势的技术个体群是指这样的技术个体群,技术个体成员或是以低成本生产高质量产品,或是以高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中,以低成本(ct-ci>0)
低生产成本是指低于技术个体群平均水平的生产成本(ct-ci>0);而高生产成本是指高于技术个体群平均水平的生产成本(ct-ci<0)。生产高质量(zi-zt>0)产品的技术个体,一方面因生产成本低而使其生产的产品价格低廉,另一方面因生产的产品质量较高为消费者所青睐,因此该技术被生产者纷纷采用,最终该技术的权重将趋于上升。而以高成本(ct-ci<0)生产低质量(zi-zt<0)产品的技术个体,不仅产品价格因成本高而昂贵,而且产品性能为消费者提供的效用也不高,消费者拒绝购买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导致生产者拒绝采用该技术而采用生产成本低且产品质量高的技术个体,最终该技术的权重将趋于下降。换言之,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正时,以低成本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技术比重趋于上升,而成本高且产品质量低的技术权重将下降。
若在成本和产品质量优势与劣势互补的技术个体群(称为第二类技术个体群)
产品质量和成本优势与劣势互补的技术个体群是指这样的技术个体群,技术个体或是以低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或是以高成本生产高质量产品。中,当σ取值于0.5~1之间且小于特定值σ1时,即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正净收益较小时,相比于产品性能,消费者更关注产品价格,原因是高质量产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的正收益过小。生产高质量产品且成本较高的技术(zi-zt>0,ct-ci<0),将因其产品所带来的收益过小而无法弥补产品高价格所带来的负效用,最终失去消费者,使得生产者因市场需求较小而不再采用该技术,最终该技术权重趋于下降;而以低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ct-ci>0,zi-zt<0),则因其产品低价格带来的效益大于产品低质量的负效用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导致生产者扩大该技术生产范围和规模,最终其权重将趋于上升。当σ取值于0.5~1之间且大于特定值σ1时,即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正净收益足够大时,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更关注的是产品质量,而产品价格则成为其购买产品所考虑的次要因素。以高生产成本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技术(zi-zt>0,ct-ci<0),虽然生产的产品价格较高,但因其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大需求而被青睐,因此生产者也因市场需求增加而采用和扩大该技术的使用规模,其权重也随之上升;以低成本生产低产品质量的技术(ct-ci>0,zi-zt<0),其产品价格虽然便宜,但无法满足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产品效用需求,因此市场需求不大,其权重也随之下降。换言之,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获得正净收益较小时,以低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个体权重将上升,而成本高且產品质量高的技术权重将下降;当正净收益足够大时,成本高且产品质量高的技术权重将上升,而成本低且产品质量低的技术权重将下降。
命题1 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正时:在成本和产品质量同时具有优势或劣势的技术个体群中,具有双优势技术个体的市场份额将上升,而具有双劣势技术个体的市场份额将下降;在成本和产品质量优势与劣势互补的技术个体群中,技术个体市场份额的变迁趋势存在一个消费者偏好门槛效应。
2.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零(σ=0.5)
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零时,消费者认为淘汰低质量产品而使用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收益与付出的成本相等,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最终所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因此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产品质量不再是考虑的因素,而只是关注产品的价格。首先,具有成本优势的技术(ct-ci>0),其权重不断上升,且成本最低的技术将占领全部市场,成为适应性技术。其次,具有成本劣势的技术(ct-ci<0)权重不断下降,直至完全退出市场。这是因为价格受生产成本的影响,因此低成本的技术个体生产的产品价格低,而高成本的技术个体生产的产品价格高。因此,成本低的技术个体因其产品价格低廉而在技术个体群中的权重将上升,成本高的技术个体权重因其产品价格较高而将下降。
命题2 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零时,技术个体群中成本最低的技术个体将成为适应性技术。
3.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负(0<σ<0.5),即消费者偏好低质量产品
由于消费者认为为使用高质量产品而付出的成本大于从高质量产品中获得的收益,因此消费者宁愿使用低质量产品而不选择高质量产品,即消费者偏好低质量产品。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技术市场需求下降,而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市场需求量上升。此时,生产者也随之倾向于缩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技术生产规模,并采用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
若在成本和产品质量同时具有优势或劣势的第一类技术个体群中,当σ取值于0~0.5之间且小于特定值σ2时,即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收益足够大时,以高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ct-ci<0,zi-zt<0),因其产品性能适合消费者对低质量产品的偏好而被青睐,从而弥补高成本的劣势,引致生产者扩大该技术的使用规模,最终其权重不断上升;低成本且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技术(ct-ci>0,zi-zt>0),即使其产品有低价格优势,也会因产品性能不适应消费者对低质量产品的偏好而使其权重下降。当σ取值于0~0.5之间且大于特定值σ2时,即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收益较小时,高质量产品因性能不适合消费者对低质量产品的喜好所带给消费者的负效用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消费者更关心产品价格。因此生产高质量产品且具有成本优势的技术(ct-ci>0,zi-zt>0)将因产品价格低廉而吸引更多消费者,最终其权重上升;以高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ct-ci<0,zi-zt<0)却因其产品价格过高而失去消费者。换言之,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净收益足够大时,以高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权重将上升,而成本低且产品质量高的技术权重将下降;当负净收益较小时,成本低且产品质量高的技术权重将上升,而成本高且产品质量低的技术权重趋于下降。
若在成本和产品质量优势与劣势互补的第二类技术个体群中,以高成本生产高产品质量的技术(zi-zt>0,ct-ci<0),不仅具有高生产成本所带来的高产品价格劣势,而且因所生产的产品性能不适合消费者对低质量产品偏好而遭到消费者的拒绝,因此生产者将会缩小该技术的生产规模,最终其权重将下降。具有低成本且高产品质量的技术(ct-ci>0,zi-zt>0),其产品价格低廉且产品质量也符合消费者对低质量产品的偏好,因此该技术的市场需求将增加,权重将上升。换言之,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负时,以低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个体权重将上升,而高成本且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个体权重将下降。
命题3 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负时:在成本和产品质量同时具有优势或劣势的技术个体群中,技术个体市场份额变迁趋势存在一个消费者偏好的门槛效应;在成本和产品质量优势与劣势互补的技术个体群中,以低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个体权重将上升,而高成本且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个体权重将下降。
4.技术和产品市场完善程度与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速度
技术和产品市场完善程度越高,技术个体群的结构变迁越迅速,反之,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越缓慢。技术市场越完善(λ越大),生产者越能够快速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技术特性选择技术个体,加速技术权重的变迁速度;反之,减缓技术权重的变迁速度。产品市场完善程度越高(η越小),消费者能够获取的产品市场信息越完全,对市场中差异性产品价格和质量信号反应越迅速,越能快速地选择适合于自身特点的产品,使得技术权重变迁速度加速;反之,导致技术权重变迁速度放缓。
命题4 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速率依赖于技术或产品市场的完善程度:当技术或产品市场越完善时,技术个体成员在技术个体群中的权重变迁速率越迅速;反之,技术个体权重变迁速率越缓慢。
四、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演化模拟
借鉴现有研究方法[28],本文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进行演化模拟,以此来考察技术个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动态演变过程。
(一)模型及参数设定
模型设定。根据式(9)技术个体动态变迁方程,构建技术个体群成员权重演化模型:
dv1t/dt=v1t(-lnη)[(z1-zt)αtan(πσ-π/2)+2(ct-c1)]/[1+(-lnη)(-lnλ)]
dv2t/dt=v2t(-lnη)[(z2-zt)αtan(πσ-π/2)+2(ct-c2)]/[1+(-lnη)(-lnλ)]
dv(l-1)t/dt=v(l-1)t(-lnη)[(zl-1-zt)αtan(πσ-π/2)+2(ct-cl-1)]/[1+(-lnη)(-lnλ)]
1=v1t+v2t+…+v(l-1)t+vlt
变量及参数设定。首先,假设技术个体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成本不随时间变化,取值范围0~1;产品单位服务特征价格相同,α=0.5;技术个体群中有三种技术个体(l=3)。其次,在第一类技术个体群中,技术个体在成本和产品质量方面均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假设成本最低且产品质量最高的技术个体为新兴技术(c1=0.3,z1=0.7),成本最高且产品质量最低的技术个体为传统技术(c2=0.7,z2=0.25),成本和产品质量处于前两者之间的技术个体为中间技术(c3=0.5,z3=0.5);在第二类技术个体群中,技术个体在成本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产品质量最高但成本最高的技术个体为新兴技术(c1=0.7,z1=0.75),成本最低但产品质量最低的技术个体为传统技术(c2=0.3,z2=0.25),成本和产品质量处于前两者之间的技术个体为中间技术(c3=0.5,z3=0.5)。最后,本文假设初始状态下传统技术在市场上已获得充分发展,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权重最高(v20=0.6),而新兴技术则刚开始出现于市场,拥有较小市场份额,其权重最小(v10=0.05),中间技术的市场份额介于前两者之间(v30=0.35)。
(二)技术创新市场选择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本文首先将技术市场完善系数(λ)和产品市场完善系数(η)均设为0.5,然后对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进行演化模拟。
1.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正(0.5<σ<1)时的技术选择
(1)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获得较大正净收益(σ=0.95)
图1中的左右两图分别为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σ=0.95时的第一、二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纵轴为技术个体权重(v),横轴为时间(t)。由图1可知,两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趋势均是由多样性向单一性转变。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获得较大正净收益时,消费者认为使用高质量产品所获收益大于为此而付出的成本,故偏好高质量产品。
图1左图显示,在第一类技术个体群中,具有成本和产品质量最大优势的新兴技术在技术个体群中的比重上升,且最终占领全部市场;而在成本和產品质量方面同时具有劣势的传统技术权重持续下降,直至退出市场;成本和产品质量水平处于前两者之间的中间技术权重先上升后下降,最终也退出市场。这是因为在消费者偏好高质量产品条件下,新兴技术所生产的产品不仅适合于消费者偏好,而且价格低,市场需求旺盛,生产者扩大其使用规模,新兴技术权重上升。而传统技术的产品因价格高且质量低不适合消费者对高质量的偏好,市场需求萎缩,最终被市场淘汰。这验证了命题1。中间技术在初始阶段因生产的产品质量和价格高于技术个体群平均水平,吸引了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上升,其权重随之上升;但是随着新兴技术权重的上升和传统技术权重的下降,技术个体群中的平均产品质量和价格不断接近于新兴技术,直至中间技术失去任何优势,其权重开始下降。
图1右图显示,在第二类技术个体群中,新兴技术权重不断上升直至成为适应性技术,传统技术权重持续下降直至最先退出市场,中间技术先上升后下降直至完全退出市场。这是因为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获得的正净收益足够大时,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更看重于产品质量。新兴技术因产品质量优势弥补了成本劣势而获得市场青睐,生产者持续扩大新兴技术使用规模,使其权重不断上升,直至成为适应性技术。传统技术因成本优势无法弥补产品低质量不符合消费者偏好的劣势,市场需求不断下降,其权重持续下降并率先退出市场。中间技术的产品质量和价格虽然在初始阶段相对具有一定优势,但随着时间推移优势不再持续,权重也随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获得较小正净收益
图2左右两图分别为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为σ=0.51时的第一、二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中间图为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为σ=0.903 6时第二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图2左图显示,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正净收益较小(σ=0.51)条件下,第一类技术个体群中各类技术的权重变迁趋势与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正净收益较大(σ=0.95,图1左图)条件下相一致:新兴技术权重持续上升直至占领全部市场,传统技术权重持续下降且率先退出市场,中间技术权重先上升后下降直至退出市场。
图2右图显示,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正净收益较小(σ=0.51)时,第二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趋势与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正净收益较大(σ=0.95,图1右图)时不同:新兴技术和中间技术权重不断下降直至完全退出市场,传统技术权重不断上升直至占领全部市场。这是因为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正净收益较小时,高质量产品所带给消费者的收益较小,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不太注重产品的质量,而更在意产品的价格。新兴技术的产品质量优势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过小,无法弥补因成本高而产品价格也高所带来的劣势,进而失去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其权重也逐步下降;传统技术虽然其产品质量低,但其成本优势导致了产品价格的低廉,这对消费者来说产品低价格带来的收益更大,进而使得传统技术的权重持续上升;中间技术的产品价格和质量因在初始时有优势而在后期优势尽失,使其权重先上升后下降。
图2中间图显示,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为σ=0.903 6时,在第二类技术个体群中三种个体的比重将保持不变。这是因为,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正净收益与高质量产品的高价格所带来的负效用正好相互抵消,因此消费者倾向于不更换正在使用的产品,最终引致三种技术个体的市场份额不发生任何改变。图1右图、图2中间图和右图验证了命题1,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正时,第二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趋势存在一个消费者偏好门槛效应: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正净收益超过某一特定值时,成本高且产品质量高的技术权重将上升,而成本低且产品质量低的技术权重将下降;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正净收益小于某一特定值时,以低成本生产低质量产品的技术个体权重将上升,而成本高且产品质量高的技术权重将下降。
2.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零(σ=0.5)时的技术选择
图3左右两图分别为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零时的第一、二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零的情况下,消费者认为为使用高质量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与所获得的收益相当,因此消费者选择产品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再关注产品质量而仅关注于产品价格,使得技术个体成员权重的变迁过程不受技术个体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影响,而仅仅取决于其生产成本大小。图3左图中,新兴技术最终成为适应性技术,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则被市场完全淘汰;右图中,新兴技术和中间技术先后被市场所淘汰,传统技术权重不断上升,直至占领全部市场。这验证了命题2: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净收益为零时,技术个体群中成本最低的技术个体将成为适应性技术。
3.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负(0<σ<0.5)时的技术选择
(1)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获得较大负净收益(σ=0.05)
图4两图分别为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为σ=0.05时的第一、二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由图4可知,两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趋势是由多样性向单一性转变。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负时,消费者认为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得收益小于为此付出的成本,故偏好低质量产品。
图4左图显示,第一类技术个体群中传统技术的权重不断上升直至占领全部市场,而新兴技术和中间技术的权重均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直至完全退出市场。这是因为由于消费者认为使用高質量产品而付出的代价太高,消费者宁愿选择传统技术生产的价格高且质量低的产品,也不愿选择新兴技术和中间技术生产的价格低且质量高的产品,最终使传统技术权重上升、新兴技术和中间技术权重下降。图4右图显示,在第二类技术个体群中,传统技术的权重一路上升,中间技术和新兴技术权重持续下降。传统技术不仅具有成本优势,且其产品性能也符合消费者喜好低质量产品的偏好,因此其权重不断上升。而新兴技术和中间技术的产品不仅其性能不符合消费者对低质量产品的偏好,而且因成本高于技术个体群中的平均水平,使得产品价格也高,所以这两种技术的权重趋于下降。这验证了命题3。
(2)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获得较小负净收益
图5左图为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为σ=0.096 4时的第一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中间图和右图分别为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为σ=0.49时的第一、二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
图5中间图显示,与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净收益较大(σ=0.05,图4左图)条件下的变迁趋势不同,第一类技术个体群在负净收益较小(σ=0.49)条件下的变迁趋势为:新兴技术的权重不断上升,直至成为适应性技术;传统技术权重不断下滑,率先退出市场;中间技术权重先上升后下降,并最终退出市场。这是因为由于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净收益较小时,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价格而较少关注产品质量。新兴技术虽然其产品质量较高而不符合消费者对低质量产品的偏好,但其生产成本较低,产品价格也低,低价格弥补了消费者为使用高质量产品所付出的使用成本,最终新兴技术的权重不断上升。传统技术的产品虽然性能符合消费者对低质量产品的偏好,但高生产成本导致的高价格超过产品性能所带来的收益,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传统技术的需求不断下降。中间技术在初始阶段时,产品性能和价格有一定优势,其权重趋于上升;但随着技术个体群结构演变,中间技术优势不断消失,其权重由上升转为下降。
图5左图显示,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为σ=0.096 4时,新兴技术、中间技术以及传统技术的比重将保持不变。这是因为,此时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净收益被新兴技术产品的低价格带来的正效用所抵消,消费者倾向于不更换正在使用的产品,最终引致三种技术个体的市场份额不发生任何改变。图4左图、图5左图和中间图驗证了命题3,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负时,第一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趋势存在一个消费者偏好门槛效应: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净收益小于某一特定值时,成本低且产品质量高的技术权重将上升,而成本高且产品质量低的技术权重趋于下降;当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净收益大于某一特定值时,成本高但产品质量低的技术权重将上升,而成本低且产品质量高的技术权重将下降。
图5右图显示,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净收益较小(σ=0.49)条件下,第二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趋势与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负净收益较大(σ=0.05,图4右图)时的趋势一致:传统技术比重持续上升,新兴技术和中间技术的比重持续下滑。
4.技术市场完善程度对技术选择的影响
通过对λ取2个不同数值来刻画两种不同的技术市场完善状态:完善程度较高的技术市场状态1(λ=0.9)、完善程度较低的技术市场状态2(λ=0.1)。本文以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系数σ=0.8时的第一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为例,模拟不同技术市场完善程度对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的影响。图6左右两图分别表示的是,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正条件下,技术市场完善程度较高和较低的第一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
由图6可知,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速度在不同技术市场完善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特点: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速度在左图中比在右图中更迅速。技术市场完善程度的降低延缓了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过程,阻碍了新兴技术占领全部市场、中间技术先上升后下降、传统技术退出市场的演变速度。这是因为消费者即使对市场上不同技术所生产的不同产品表现出不同的偏好,生产者也会因为技术外溢性程度的降低而无法自由选择技术个体,难以对不同技术个体作出快速反应。
5.产品市场完善程度对技术选择的影响
通过对η取不同数值来区分两种不同完善程度的产品市场:完善程度较高的产品市场状态1(η=0.2)、完善程度较低的产品市场状态2(η=0.7)。同样,本文以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正(σ=0.8)时的第一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为例,模拟不同产品市场完善程度对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的影响。图7左右两图分别表示的是,在消费者更换高质量产品所获净收益为正的条件下,产品市场完善程度较高和较低的第一类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
由图7可知,技术个体变迁曲线在产品市场完善程度低的右图中要比在产品市场完善程度高的左图中更加平滑,这说明技术个体变迁速度与产品市场完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这是因为产品市场越不完善,消费者越难以获得不同技术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与质量等信息,进而难以对不同技术的产品做出快速反应,最终放缓了市场对不同技术选择的速度。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研究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文献研究缺少一个完整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这一问题进行诠释。鉴于此,本文采新古典经济均衡分析理论与演化经济学演化理论之长,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特点,通过构建技术选择动力方程,基于生产成本与产品质量两个维度刻画不同技术创新的异质性,从生产者和不同偏好的消费者经济行为从发,推导出技术创新的市场均衡需求增长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费希尔原理,探析市场选择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市场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自发的、内生的技术创新选择机制。第二,在不同的消费者偏好条件下,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不尽相同的技术个体在技术个体群中的权重变迁趋势具有差异性。第三,技术或产品市场完善程度与技术个体群结构变迁速度成正比。
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
首先,尊重技术市场规律,减少对技术选择的行政干预。通过本文分析可知,面对众多类型的技术个体,市场具有一套内在的技术选择机制。消费者根据自身偏好选择不同类型技术所生产的产品,进而通过产品市场价格与生产者形成互动,形成对特定技术的市场需求,决定技术个体在技术个体群中的变迁方向,最终选择出最适合于市场需求的技术个体。因此,在关注未来技术类型选择时,需要尊重技术市场选择规律,减少行政对技术选择的干预,避免造成技术选择机制的扭曲。
其次,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特点是企业技术选择成功的关键。通过本文结论可知,技术选择的结果并非以技术的生产成本和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为选择原则,而是由消费者需求偏好与技术特点共同决定。其中一项技术能否被市场选择最终由消费者需求偏好进行调节。因此,企业在选择技术类型时,应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获得较为完全的技术市场需求信息,做好市场调研准备工作。
第三,提高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完善程度,加速技术选择进程。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完善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技术个体群中个体成员的变迁速度,即技术或产品市场越完善,适应性技术越能快速被市场选择出来。而技术保护以及产品信息传播分别是影响技术和产品市场完善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政府在进行技术保护时应注重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需要企业通过广告等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加速产品信息的扩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29(2).
[2]Freeman C.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M]. London: Routledge, 2004.
[3]Schumpeter J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 London: Routledge, 2017.
[4]Markillie P. 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J]. The Economist, 2012, 21: 312.
[5]何傳启. 新科技革命引发新产业革命[N]. 人民日报, 20150705(5).
[6]王志刚, 勇立.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头[J]. 求是, 2015(1): 2628.
[7]杨长湧. 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J]. 全球化, 2018(8): 2538.
[8]易信.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1): 7993.
[9]Arthur W B. The nature of technology[M]. New York: Free Press, 2009.
[10]Shapiro C, Carl S, Varian H R. Information rules[M]. Cambridge: Harvard Business Press, 1998.
[11]安同良. 中国企业的技术选择[J]. 经济研究, 2003(7): 7684.
[12]Bas M, Berthou A. Does inputtrade liberalization affect firms’ foreign technology choice?[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17, 31(2): 351384.
[13]陈明明, 张国胜, 郑猛. 技术选择中是否存在格雷欣法则[J]. 经济学家, 2019(2): 3446.
[14]林毅夫, 张鹏飞. 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 经济学(季刊), 2006(3): 9851006.
[15]Bartelsman E J, Gautier P A, De Wind J. Employ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choice, and worker allocation[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016, 57(3): 787826.
[16]杨汝岱, 姚洋. 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08(8): 2941.
[17]陈雯, 苗双有.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选择[J]. 经济研究, 2016(8): 7285.
[18]Gutiérrez E, Teshima K. Abatement expenditures, technology choi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8, 133: 264274.
[19]余泳泽, 张先轸. 要素禀赋、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 管理世界, 2015(9): 1331.
[20]许岩, 尹希果. 技术选择: “因势利导”还是“适度赶超”?[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8): 5571.
[21]Fisher R A. The genetical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a complete variorum ed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2]Metcalfe J S. Competition, Fisher’s principle and increasing returns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994, 4(4): 327346.
[23]Hofbauer J, Sigmund K. Evolutionary games and population dynam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4]理查德·纳尔逊, 悉尼·温特. 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 胡世凯,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25]梅特卡夫. 演化经济学与创造性毁灭[M]. 冯健,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6]Nelson R R. Behavior and cognition of economic actors in evolutionary economic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16, 26(4): 737751.
[27]周健明, 陈明, 刘云枫. 知识惯性、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4(10): 15311538.
[28]董志强, 魏下海, 李伟成. 再论公平偏好的演化起源: 改进的模拟模型[J]. 经济评论, 2015(1): 1725.
[本刊相关文献链接]
[1]安志, 路瑶, 张郁. 技术创新、自主品牌与本土企业出口参与[J]. 当代经济科学, 2018(6): 9197.
[2]吳忠涛, 张琅, 张裕华. 经济转型时期的科技型企业创新效率比较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18(3): 5765.
[3]韩国高.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产能利用率——兼论“环保硬约束”如何有效治理产能过剩[J]. 当代经济科学, 2018(1): 8493.
[4]李云鹤, 李昱. 法律保护、非国有股权与企业创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18(1): 106115.
[5]刘辉, 温军, 丰若旸. 收购兼并、异质企业与技术创新[J]. 当代经济科学, 2017(2): 7285.
[6]白雪洁, 李爽. 要素价格扭曲、技术创新模式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17(1): 3042.
[7]刘政, 杨先明, 张国胜. 市场多样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立足本土还是依托海外[J]. 当代经济科学, 2016(4): 111.
责任编辑、校对: 郑雅妮
The Study on Market Selection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CHEN Mingming1, ZHANG Guosheng2, ZHANG Wencheng3
(1.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of CASS, Beijing 100044, China; 2. Schoo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3. School of Econom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In the face of a lot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in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how does the market choose dynamically?This paper, based on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attempted to combine the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with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puts techn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mand behavior of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into a united analytic frame by structuring the technical selection dynamic equati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marketselection’s process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first, there is a mechanism of technical choice in the market economy, which the structure of individual technical group changes from diversity to oneness. Secondly, under different consumer preference conditions, the tendency to weight change of technical individuals is different from different product quality and cost. Thirdly, the degree of the perfection of the technology and product marke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hange of the individual technical group.
Keywords: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ical heterogeneity; Technology demand; Market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