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关于博物馆历史的书写通常是对大事记的简单梳理,然而《國家的科学: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历史透视》一书的出版问世却打破了这个书写定式。这部论文集叙述了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创建和兴盛,并将其与更广泛的政策转变、行业调整、科技进步及社会变革等联系起来,生动直观地反映现代博物馆的跌宕命运以及博物馆人如何适应当时的文化生态,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可谓伦敦科学博物馆的数个剖面图,涉及建筑、展示、收藏等。各章作者大多在该馆工作数年,他们的独特经历让文章变得厚重而有张力。其以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立足于实践经验和研究方向,从事件、展览与藏品出发,记录了该馆的方方面面,同时探讨了博物馆不断变化的角色、功能和愿景。
本书共有13个章节,由三个部分组成:(1)事件。作者将伦敦科学博物馆置于国家与工业的交汇处,借回溯自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向我们阐明了馆长更替、资金援助、战争冲突等的深远影响。该馆正是在曲折中奋进,逐步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国家科学机构。(2)展览。进入20世纪后,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展陈理念出现了改变。20世纪20年代,开始关注设计技术,对诸如标签、字体等细枝末节进行规范。20世纪30年代,开始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利用实景模型来布展,即“画刊式”。随后的几十年里,新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广泛应用,给策展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与电视、网络等媒介竞争观众。通过调查,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并非一成不变。于是,便选用了一种结构化叙事的展览风格,创造出不同以往的全新建筑空间。此外,该馆还开始重视教育服务,建立儿童展厅,积极与学校展开合作,鼓励学生来馆学习科学知识。(3)藏品,包括藏品的构成、藏品的储存及藏品的表征。在藏品数量激增的同时,获得藏品的方式日益多元,而收藏遵循的标准也不尽相同。19世纪80年代,伦敦科学博物馆严格按照类别进行收藏。20世纪20年代,该馆成为企业最佳的宣传窗口,许多工厂纷纷主动提供关于产品研发的内部资料。20世纪80年代,对藏品选择的关键在于能否与历史或现实建立联系、能否通过阐释引起观众的共鸣。另一方面,藏品的增多产生了存储的压力,伦敦科学博物馆为释放这一压力,建立了两个外部存储空间,但收购还在继续,未来将以何种方式保存藏品,馆方尚在竭力思考。
在这本书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伦敦科学博物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经典展览、丰富藏品,还能看到该馆陷入困境时的纠结、探索与尝试。其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寻求平衡和创新,从而发展成为集自然、科技、农业、工业和医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这种拓宽了边界的写作方式使得伦敦科学博物馆以更加饱满、立体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科学博物馆是帮助人们理解科学的场所。作为一个国际化机构,伦敦科学博物馆与德意志博物馆、史密森学会在内的多个科学博物馆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而各国语境下具有差异性的科学博物馆实践也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现今,国内科学博物馆飞速发展,本书同我们分享了科学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具有共性的问题,以此个案为参照,有助于启发相关从业人员,推动我国的科学传播与博物馆学研究。
书 名:《国家的科学: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历史透视》
编 者:皮特·J.T.莫里斯
译 者:冯秀梅、曹高辉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