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坤
摘 要:如今,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生产力和政治、文化发展的需求,如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应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取向。本文主要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促进语文教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提升措施;价值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一直延用传统的讲授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如同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灵魂、毫无思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现状,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了主动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育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四種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分别为: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下文将一一展开叙述。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学习环境属于隐性的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积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教师通过在教室张贴名言警句、设立读书角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潜在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下“我的愿望”,然后张贴到教室的一面墙壁上,时刻提醒学生要为了愿望为努力奋斗。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放在教室的文学板块展览,选择学生优秀的美术和书法作品放到教室的艺术板块展览等,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并将其通过文学艺术创作的形式呈现在板报上,激励学生为班级目标而努力学习等等。以上,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既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还能时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帮助。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必备因素。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我们知道,好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因此学生必须要有坚定的毅力对待学习,这样才能逐渐地取得进步。
认真听讲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学习素养,只有认真听讲才能获取知识,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达成课堂目标。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课堂时常会出现打瞌睡、随意讲话、多动等问题,这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比如:当有学生打瞌睡时,教师可以通过点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睡意,或者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旁边以减轻学生的睡意。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教师在时刻关注自己,自然上课的注意力就集中了。对于上课讲话的学生,轻者教师可以点他起来跟学生分享讲话的内容,或点他回答问题,以引起他的注意,对于重者,在课上,要求他站着听课,课下再带领他到办公室接受批评教育,以帮助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另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对此教师可以在每次语文课前,安排一到两名学生将自己最近阅读的课外书籍与其他学生做分享交流,以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再者,识字也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在教学生识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内容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变得轻松而有趣,还能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比如:在执教《花儿也会放风筝》这节课时,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投放出春天美丽的画面:阳光和煦,春风拂面,草长莺飞,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群儿童在草地上放风筝......由此与学生互动:“同学们,美好的春天来了,大家喜不喜欢放风筝呢?”这时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喜欢。然后,笔者接着说:“不光小朋友们喜欢放风筝,花儿也喜欢放风筝呢!”这时学生就有疑问了:“花儿怎么能够放风筝呢?”这时,笔者借由学生的疑问导入课堂:“我们一起从《花儿也会放风筝》中寻找答案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探究文本的积极性。
四、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
如今每节课教师都会设定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的指导和依据,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格外重要。对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执教《丑小鸭》这节课的最后,为了升华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拓展练习,即:假如你是丑小鸭,你会对鸭哥哥、鸭姐姐说什么?会对小鸟、小猫、小狗等说什么?会对农夫说什么?会对自己说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强化学生要尊重别人,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接受别人的短处的情感态度,以及培养学生要向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美好品质。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学生对“美”的正确认知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除了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通过有效地教学方式,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道德素养,以及学习习惯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道德素养,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这条路上走的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薛坤.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陈黎.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华夏教师,2017.
[3]杨丽.浅析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