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
贝聿铭是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师,代表作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如今贝聿铭已年满102岁,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而这得益于他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旅行中锻炼
1917年4月,贝聿铭出生于广州,他家是江南的一户豪门望族。18岁出国后,他迷上了探险游,曾背着行囊走遍了欧洲的名山大川。
中年以后,贝聿铭的工作十分繁重,一旦感到自己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就会想办法放松一下。
美国人流行健身,喜欢追求肌肉感。合伙人也邀请贝聿铭去健身,但他去了一两次后,就再也不愿意去了。首先,他不想变成那种满身肌肉的“猛男”,他认为身材匀称、不肥胖就可以了,没必要特意去追求那些虬结的肌肉;其次,他觉得健身房的训练太过无趣,总是不停地在器械上重复一个动作,所见的都是单调的画面,所听的都是粗重的喘气声,所闻的都是混杂着各种荷尔蒙的汗味……
对于锻炼,贝聿铭有自己的看法。他喜欢行走,最喜欢在旅行中锻炼。尤其是长途旅行,是一项消耗较大的运动。无论是徒步还是爬山,都比一般的健身运动消耗体能。而且一旦离家出游,一切大事小事都抛在身后,精神放松,也有益于身心的调养。
到了老年,贝聿铭常常去郊外,到有田野、河流的地方走走、看看。他手携一卷书,坐在谷堆、土块上,闻闻阳光、泥土的气息,甚至牛羊粪的气味,都足以让他安心惬意。
书中自有黄金屋
贝家是地道的书香门第,信奉“遗儿千秋富贵,莫若良言一句”,家中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就是让儿女们读书。耳濡目染之下,贝聿铭从小就嗜书如命。他常常躺在被子里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夜。
到了中年,贝聿铭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他常常告诫年轻的设计师要多读书:“知识涉猎一定要广,要多看看金融、财会、进出口、税务、法律方面的书。”他告诉他们,要想成功,仅靠设计才能是不够的。
90多岁时,贝聿铭仍然每天听新闻、看报纸。他时刻关注着行业的新动向、新材料、新技术,保持思想的与时俱进。即使到了老年,他的作品仍然闪耀着先锋、时尚的光芒。
现代研究认为,老年人要健康长寿,首先必须延缓大脑的衰老。勤读书、勤思考,能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保持大脑的各项功能。
学会“解压”一身轻
建筑设计师是一项极度复杂的工作,需要与各方面打交道:政府、业主、工程师、施工方等等。尤其是公用建筑设计,更容易受到媒体的批评和民众的指责。贝聿铭一辈子都站在风口浪尖,但即便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他也始终淡定从容。
就在贝聿铭声名渐盛时,他设计的波士顿保险公司大楼三分之一的窗户被风吹落,玻璃散落到整个街道。批评和责难蜂拥而至,贝聿铭几乎被推到了悬崖边上。在最难熬的时光,是不断的阅读和工作拯救了贝聿铭。
贝聿铭做罗浮宫项目的近十年中,跟法国民众讨论就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在建造罗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时,贝聿铭事必躬亲:施工方和材料制造商都是他亲自挑选;每扇玻璃、每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从每一张设计草图到材料的选择,他都要与工人们仔细商讨。与此同时,贝聿铭每天都要找时间放松大脑,比如出门呼吸新鲜空气、做适量运动。他时常出入办公室,通过变换环境来解压。
1988年,“玻璃金字塔”成為最令法国人骄傲的建筑之一。那年3月,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勋章。
贝聿铭90多岁时,还先后进行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南京六朝博物馆的设计。当人们向他讨教养生心得时,贝老一本正经地说:“工作可以让人不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