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文化安全战略中的文艺教育政策论析

2019-09-10 20:46徐彦宾
关键词:文化安全俄罗斯

摘 要:普京執政以来,面对民族精神低落、文艺人才培养质量下滑、民族文艺经典价值失落和国际影响力下降等文化安全危机,将强化文艺教育作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以“新俄罗斯思想”为核心,以弘扬爱国精神、强化文化认同和提升公民素养为目标任务,以强化多层次文艺人才培养机制为主要内容,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政治性、延续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特点的文艺教育政策,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安全战略意识和国家主义特征,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实施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安全;文艺教育;新俄罗斯思想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9)06-0132-08

Review on The Policy of Literature and Art Education in the 

Strategy of Contemporary Russian Cultural Security

XU Yanbin

(School of Literatur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Abstract:

Since Putin came into power, in the face of the cultural security crisis such as the downward national spirit, decline of the quality of literary and art personnel training, the loss of the value of national classic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decline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e took strengthening literature and art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He took “New Russia Idea” as the core of ideology, carrying forward patriotism, strengthening cultural identity and improving citizens' quality as the goal and task, and strengthening the multi-level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for literature and art as the main content, and thus a series of literature and art education policies with political, continuou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reflecting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strategic inten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and nationalism, which are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policy-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relevant fields in China.

Key words:

Russia; cultural security; literature and art education; New Russia Idea

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已成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提升软实力的基本手段。文艺以精神的高度密集性和情感的强烈感染力,一直以来在国家精神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维护文化安全重点之一。普京执政以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国内的核心价值真空、文艺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文艺国际影响力式微等文化安全威胁,从扩大国民文艺教育普及程度和提高专业文艺教育质量入手,保护俄罗斯独特的文艺人才培育体系,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弘扬俄罗斯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和保持文艺特色的相关政策,展现出鲜明的国家主义色彩。本文拟在文化安全的视域下,以普京执政以来的文艺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沿革、制定背景、核心理念和具体举措等进行探讨。

一、俄罗斯文艺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帝国建构基础与政治文化根性

作为文化立族的重要支点,文艺对于俄罗斯而言具有民族本质规定性的巨大意义,它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审美形态和文化理解,更是渗透于斯拉夫人精神血脉中的弥散性的人生存在方式。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下,俄罗斯长期处于“东方社会”形态,加之蒙古专制统治方式的嵌入性影响,从而造就了少数社会精英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方式和以感悟、想象等直觉为主的亲东方思维方式。这两种方式作为文化基因,沉淀、凝聚于俄罗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造就出俄罗斯特有的以东正教、专制主义和民族性为核心的“沙皇-贵族-平民-农奴”一体化的帝国思维。特别自彼得大帝全面推行西化、开启俄罗斯现代进程伊始,由于俄罗斯国民一方面缺乏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启蒙,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自上而下的社会转型变迁造成的强烈冲击,因而俄罗斯的帝国政治文化思维首先诉诸于感性世界,通过浓烈深郁的文艺审美形象传达俄罗斯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惑思索和生存体悟,以及对现代化、全球化及民族性的独特感受,从而使文艺替代哲学成为建构和担承现代俄罗斯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主要形态。

因此,以文学、芭蕾舞、古典音乐、民族绘画、造型艺术、戏剧艺术、马戏等为代表的俄罗斯经典文艺成为了整个俄罗斯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承载,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柴科夫斯基、康定斯基、乌兰诺娃等享誉世界的文艺大师及其经典的文艺创作成为俄罗斯国民自我认同的显性标志和国家形象传播的独特符号甚至代名词。[1]俄罗斯文艺中包含的帝国征服的大国思想、辽阔疆域的经验认识、村社共识的责任伦理、灵魂关怀的哲学深思、使徒献身的悲剧精神以及弥赛亚意识的宗教情怀等最终构成了“俄罗斯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典型表达,作为俄罗斯民族世代累積的集体无意识和审美乌托邦,深刻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历史道路选择和发展未来。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普希金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演说所言,以普希金为代表的文艺巨匠是“新的指路明灯照亮俄罗斯黑暗道路”,他们以文艺的杰出作品表现出不断发展的人民性,是最富于民族性的俄罗斯力量。[2]正是由于文艺对俄罗斯民族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主导力、文化吸引力和审美感召力,自彼得大帝以来的历代俄罗斯帝国的统治者都将强化文艺教育视为维护政治文化安全、凝聚国家精神力量的重要手段,形成了独特的文艺人才和文艺普及的国家体系,展现出鲜明的帝国意识和文化认同等文艺政策特性。

18世纪初期,彼得一世在法国启蒙主义的影响下全力推进俄罗斯现代化,将欧洲古典文艺的引入视为俄罗斯帝国文艺振兴和民族富强的重要标志,将文艺教育作为整个社会形成崇尚公平正义、道德至上的理性能力的主要途径。他从西欧许多国家聘请著名的文艺大师到俄罗斯进行交流和传授,建立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和斯摩尔女校,重点培养来自国家政治精英——贵族家庭后代的文艺素养和气质,从而开创了俄罗斯文艺教育的新纪元。以戏剧教育为例,彼得大帝时代穿插音乐剧和芭蕾舞剧等片段的“教学戏剧”就充分发挥了政治宣教的独特作用,通过演出,“俄罗斯观众对欧洲文学作品有了概括性了解,尤其是那些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人民的欢乐、英雄事迹和崇高情感的戏剧对俄罗斯人民的作用和影响都是很大的。”[3]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俄罗斯文艺教育进入以浪漫主义潮流为主的积极发展期。伴随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酝酿中的贵族革命,国家主义的高涨使这一时期的文艺彰显出对民族特性和国家历史的浓厚兴趣。格林卡、扎哈罗夫、普济连斯基、乌申斯基等许多文艺教育家在音乐、美术、建筑等教育实践中均揭示了俄罗斯民族文艺创造能力的特性,以及文艺在精神人文教养中的作用。19世纪50年代,依莲娜夫人首先建立了艺术沙龙和音乐教育班,柴可夫斯基就毕业于该校。1856年,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创建,为收藏文艺珍品和开展文艺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98年,尼古拉二世在米哈依诺夫皇宫建立了俄罗斯博物馆,成为俄罗斯第一座以收藏本国艺术作品为主的造型艺术博物馆。[4]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政治文化基础,改变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平,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的高层领导人将扫盲、发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有专门技能的建设人才以及发展科学和文学文艺作为主要任务,掀起了一场旨在对社会的精神生活和人们的社会意识进行变革的“文化革命”。其中,在文艺教育领域提出了“使文艺靠近人民,并使人民靠近文艺”的文艺教育名言,苏联各时期的党纲、党中央决议、部长会议决定、宪法、教育法、教育方案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法规性文件,都对文艺教育在国民教育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予以确认,形成了以学者、教育家和艺术家在文艺教育领域协同合作的体系,有效促进了当代俄罗斯文艺教育发展。[5]这一期间,为吸引劳动大众对戏剧、造型文艺、古典音乐的兴趣,国家专门组织了戏剧、音乐会的免费定向演出,举办讲座和免费参观美术馆;成立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讲习班,作为培养无产阶级作家、文艺家、演员的群众性学校,尤其是在国内战争时期,培养了爱森斯坦、佩里耶夫、亚历山德罗夫、阿菲诺格诺夫等一批苏联文艺家;1920年架上画画家协会兴建了第一所苏维埃美术高校——莫斯科高等美工实习学校,学校的教育宗旨就是用形象再现人与当代生产和政治生活的相互关系。

进入斯大林时期,文艺教育与文化高压政策的领导体制相适应,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确立了所谓“文艺真理”的垄断地位,个人崇拜和文化专制主义成为国家文艺生活的主旋律,文艺教育成了为政治服务的教条主义工具,其帝国意识的文化特性和教育宗旨达到了历史顶峰。赫鲁晓夫实施的“解冻”政策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斯大林时代苏联社会高度集权的一元化统治进行了全面改革,倡导以“民主化”和“公开性”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新思维”,将文艺政策和文化思潮全面放开,由于未认真面对文艺在苏俄意识形态化的历史及其后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遭受强烈质疑,文艺领域乃至苏维埃文化内部遭受剧烈震荡,导致了苏维埃文化从一元向多元发展的历史转变和强制撕裂,引发了苏联解体后到普京执政前国家意识形态的真空状态,为俄罗斯文化安全及国民文艺教育造成空前危机。

二、当代俄罗斯文艺教育政策的制定背景:西方文化侵袭与本土文艺式微

文化安全集中体现为国家文化话语权和主导权的牢固度和稳定度。叶利钦时期,经历政局动荡和制度剧变,俄罗斯人的精神和意志陷入巨大困境,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意识形态冲击并瓦解着俄罗斯精神世界和国家认同,并在经济能力整体萧条衰落中使包括文艺教育在内的整个俄罗斯文化陷入安全危机。具体表现在:

(一)意识形态真空,文化安全壁垒岌岌可危

俄罗斯联邦后,原来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迅速走向没落,西方自由主义、欧亚主义、保守主义等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表演,但没有一种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正如麦德维杰夫所指出,“周围的一切都开始坍塌……但谁能给国家提供一种新的意识形态,领导国家进行革新和复兴呢?”[6]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民众的价值观趋向于多样化和分散化,整体上表现出消沉、悲观、冷漠的倾向。可以说,当时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分裂状态,“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文化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是行为失范与管理无序。”[7]政治文化的分裂致使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的一致性陷入困境,保持自身特殊意志及其控制权力的俄罗斯民族文化自足体面临瓦解危机,造成了民众普遍的心理紧张、价值失落与认同危机。

(二)西方文化入侵,文化身份失落

苏联解体后,美国继续凭借覆盖全球的综合信息传播体系对俄罗斯进行文化扩张与渗透,通过大规模输出好莱坞电影、流行歌曲等娱乐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特别在文学文艺领域实行“文化帝国主义”的殖民入侵,使俄罗斯国民“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美国文化,造成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的经典文艺陷入低潮。普京执政前,传统经典、高雅严肃的影视、音乐等文艺作品鲜有人问津,电影院、电视台中则大量播映美国好莱坞商业类型影片。俄语中出现大量的外来词,不少读物词汇斑杂、风格浮躁、言之无物、晦涩难懂。文艺作品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调笑戏仿等消费娱乐因素、甚至色情和恐怖内容大行其道,维系国家文化安全的俄罗斯民族文艺纽带在剧烈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三)国内局势恶化,文艺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由于叶利钦时期政治的急劇动荡和经济的整体衰弱,从1995年开始俄政府停止了文艺领域除了工资外的其他拨款。俄罗斯联邦法规定全国预算的2%、地方预算的6%用于文艺事业,而实际上的拨款却少于预算,仅为1%。在文艺教育领域,儿童艺术学校财政拨款严重不足,教师缺少应有的社会地位,造成师资大量流失,文艺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当时俄罗斯文化部与教育科学部统计,全俄罗斯儿童艺术学校财政经费缺口达70亿卢布。艺术类教师工资长期低于平均工资,而教师额定课时量则远高于其他普通教育机构教师,同时大多数教师学历层次较低而且整体队伍老化,其中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数占22% ,半数教师已接近退休年龄,可见当时俄罗斯文艺教育师资情况的窘境。[8]《俄罗斯文化(2001—2005年)联邦目标纲要》总结了普京执政前俄罗斯文艺教育的困境程度:“俄罗斯理应为自己的音乐、戏剧、歌剧、芭蕾等感到骄傲。但是目前表演文艺的总体发展水平下降了,专业文艺团体对于文艺人才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培养质量下滑。当前国家文化政策一个任务便是解决文艺发展的问题,这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消耗相当久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指出,虽然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造成了普京执政前俄罗斯文艺教育及文化安全的重大危机,但俄罗斯的国家文艺教育体制、教育方法、教学大纲和主要教材得到了较好地保存,以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等为代表的文艺教育资源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为普京时期俄罗斯政府实施一系列扶持和调整政策,传承文艺教育文脉、保护文化安全和保持俄罗斯文艺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三、当代俄罗斯文艺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增进文化认同与保持民族特色

面对西方国家文化侵袭和民族文艺精神衰落等文化安全威胁,普京具有清醒认识和深刻焦虑。他在文化艺术总统委员会会议上借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和赫尔岑的经典名篇直言不讳地指出:面对西方文化,我们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文化弱势的境地,‘快餐’流行文化给俄罗斯文化认同、核心价值和精神符码造成了严重问题,将会破坏我们的社会团结和文化免疫力;当前,我们仍要着力解决那两个经典问题——“谁的罪”和“怎么办”。为此,早在2000年执政初期,他就提出“新俄罗斯思想”,并将其确定为新的国家意识形态,意在通过弘扬俄罗斯历史传统,强化爱国主义,唤醒民族精神,拨正思想混乱,抵御文化侵袭,为推动俄罗斯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针对国家文艺教育的重大问题,俄罗斯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出台了《俄罗斯艺术教育系统发展前景》和《俄罗斯(2008—2015年)文化艺术领域教育发展构想》两部指导性文件,并在三期的《“俄罗斯文化”联邦目标纲要(2001—2005年)(2006—2011 年)(2012—2018 年)》——这一俄罗斯文化事业发展国家规划中连续提出“保护俄罗斯文化特性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和“传统与时代需求兼顾的文艺教育系统和人才培养系统的现代化”的基本战略目标。进入总统新任期以来,普京在“新俄罗斯思想”的基础上加快了国家层面规划与实施文化安全战略的步伐,并于2014年12月24日正式批准了由他亲自授意、总统办公厅和总统文化艺术委员会负责起草的《俄罗斯国家文化政策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这一新阶段俄罗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将实现国家认同、促进社会团结和保障教育安全确立为战略重点,从“保持俄罗斯文艺特性是决定国家未来正确走向的基础”和“为青少年一代传承道德和美学价值观是坚守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两个方面强调了文艺教育在文化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从“提高国民文艺教育普及程度增强俄罗斯文化认同”和“提升专业文艺教育水平确保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确立了今后一个阶段俄罗斯国家文艺教育战略的核心理念。

(一)扩展国民文艺教育普及程度,增进文化认同,构建统一空间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关键在于其文化主权的实现程度,而文化主权实现的衡量标准则主要依赖于国民对于其本国文化的认同度。特别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多民族国家而言,文化认同更是协调民族关系、激发爱国情感、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条件。为此,普京提出构建俄罗斯“统一文化空间”,指出“在多民族的俄罗斯营造以共同语言、文学文艺和历史传统为基础的国家文化共存感,构建统一的文化空间。”其目的就是要让各族人民对俄罗斯传统文化价值精髓一致体认,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国民文艺教育在公民人格养成过程中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增进文化认同、构建统一文化空间。正如普京在2013年全俄文学大会上所言:“如果不能保持俄罗斯文艺的独特生命力以及国民对此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就不能实现社会团结的培育,以及公民道德感、责任感、创造性的人格养成,从而无法树立全民遵从的价值体系和‘俄罗斯复兴’的宏伟目标。为此,《基础》明确提出:“在全俄罗斯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包含培养学生理解和创作文艺作品的内容,这是必须的,而不是作为附加部分。目的是要能够理解俄罗斯伟大的音乐、绘画和戏剧向我们传递的文化信息,其重要性不亚于全面掌握俄语阅读并理解复杂的文本。”从而超越公民个体人格养成的局限,将文艺启蒙上升到延续承传俄罗斯民族精神和构建核心价值观念的高度上,维护俄罗斯的文化艺术主权。

(二)提升专业文艺教育体系质量,保持创造活力,彰显民族特色

要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和威胁,除了采取积极措施延续民族文脉、整合文化空间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凸显和提升本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创造独立的概念系统和文艺感觉系统去进行自我文化的发现和创造,这也是维护文化主权的根本策略。一直以来,拥有世界领先的专业文艺始终是俄罗斯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和绚丽耀眼的国家名片,也是俄罗斯国民强大文化自信力和精神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这与俄罗斯具有250年历史的完整成熟的文艺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这一体系不仅在国民教育中持续培养了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更直接实现了整个俄罗斯民族文艺感觉系统的创新与文艺创造能力的提高,有效保证了具有潜质的文艺人才从儿童阶段起被发现并系统培养,使古典音乐、芭蕾舞、戏剧文艺、马戏等最具俄罗斯特色的经典文艺门类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染力得以传承,使俄罗斯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创造活力得以延续。因此,普京将文化艺术教育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视,认为“没有俄罗斯文化,维护俄罗斯主权无从谈起!”

面对投入锐减、人才流失和西方文化侵略造成的文艺作品缩减和水平整体下降的问题,《基础》提出了以下两项基本任务:一是在文艺人才选拔培养方面,建设一个能够发现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家的教育机制,保证文艺创作的延续性和内生性。主要包括为具有特殊文艺天赋的儿童提供物质支持;增加各类文艺类节庆、竞赛、展览等活动的举办数量;增设青少年国家文艺奖;加强青少年创意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等。二是在专业文艺人才基础扩展方面,建立包括儿童艺术学校在内的文艺教育领域扩展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培养未来文艺专业人才,同时培养所有对有志于文艺学习的普通国民。即“国家文化政策要为保护文艺教育的高品质以及为那些不打算成为专业人士的孩子创造条件。对于年轻人来说能够自由选择古典或是现代的绘画、音乐及其他文艺形式应当成为其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公民文化储备的高水平是专业文艺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民创新能力的保障。”从而使专业文艺教育与国民文艺教育形成相互促进的紧密关联。

总之,普京的文艺教育观继承了历代俄罗斯领导者关于文艺是帝国统一和文化特性根基的政治观念,力图通过建构多民族文化统一空间彰显民族特色和增进文化认同,从而保持俄罗斯文化的生命创造力和团结亲和力,唤醒俄罗斯国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抵御文化侵略 的免疫力,其实质是国家主义观念下的文化安全思想。

四、当代俄罗斯文艺教育政策的实践特征:国家主导下的民族经典传承与国际文化推广

基于上述的当代俄罗斯文艺教育观念,普京执政特别是新任期以来,俄罗斯政府制定形成了以《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联邦文化立法基础》为立法依据,以《基础》等为法规政策基础导向,以《俄罗斯(2008—2015年)文化艺术领域教育发展构想》《“俄罗斯文化”联邦专项计划》等政府文件為发展规划,以国家文艺奖、国际文化年为活动载体,以文艺类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为重要手段的文艺教育政策体系。这些政策以维护文化安全意志、重建文化大国为目的,在实践普京“新俄罗斯思想”的治国理念和文化安全观中体现出以下四点鲜明特征。

(一)以爱国主义和文化启蒙为核心,明确俄罗斯文艺教育作为公民教育重要组成的政治性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特别注重将“新俄罗斯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国民教育,实现国民文艺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公民审美道德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在国家层面强化了文艺教育的意识形态塑造功能,促进社会团结稳定和道德建设,捍卫国家文化安全。

这种国家层面的文艺教育首先体现在中小学课程设置方面。现行的《俄罗斯国家文艺教育大纲》规定文艺教育课程为中小学校必修课程,要求丰富文艺课程的设置,鼓励学校和社会开办各种文艺教育形式的组织,并给予地方学校因地制宜开设文艺课程的自主权。[9]《俄罗斯普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联邦部分》规定在初级(小学)、基础(初中)和完全(高中)教育中文学和艺术课程分别占总课时的24%、13%和10%,在课时上保证文艺教育贯穿国民教育的全过程。[10]其次,在公民教育方面开展全国范围的“俄罗斯文化启蒙运动”,强调“文化确定了俄罗斯民族的特点和道德追求,将公民的精神从普通的民众锻造成最伟大的领导者,如果没有伟大的文化,就不会有俄罗斯”的国家主义文艺教育理念。“俄罗斯文化启蒙运动”的文艺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民族传统文化展览会或艺术节活动;定期举行俄罗斯青年文艺学者竞赛、青年画家作品展览、摄影文艺展览等。[11]例如在《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2011—2015)中就特别提出,由俄罗斯教育部、文化部、体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举办青年文艺家研究和创作爱国主义题材的专题文艺节和建立“俄罗斯爱国者”现代创意青年联盟的规划项目,以此来促进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2013年普京亲自出席了以“弘扬俄罗斯文化艺术传统、保存历史记忆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莫斯科复活节文艺节并致开幕词。最后,在日常文艺教育实践中,俄政府充分利用全俄丰富的博物馆、音乐厅、歌剧院、美术馆和画廊等文化资源作为文艺教育场所,并以此为依托举办大量全国性文艺教育活动。2011年以来,俄政府共组织安排了“贝加尔湖假日舞台”俄罗斯青少年业余戏剧文艺节、“21世纪的歌声”全俄歌曲大赛、俄罗斯儿童民歌大会、“青年俄罗斯”工艺美术与创意美术大赛等全国性文艺节、文艺比赛和文艺展览78场。在当下俄罗斯,教师带领学生到艺术馆、博物馆或名人作家故居等文艺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讲解文艺作品已经成为常态。

(二)以增强民族文艺生命力为核心,保持三层次文艺人才培养体系的延续性

《基础》指出:“恢复已证实为有效的俄罗斯传统专业文艺创作人才的培养体系”。这种文艺人才培养体系,最初形成于18世纪下半叶的彼得一世时代,以彼得堡舞蹈学校、莫斯科教育之家的芭蕾学校、美术研究院等封闭性贵族艺术学校成立为主要标志,后经过200余年发展逐渐建立形成了“儿童艺术学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三层次一体化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这一培养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能够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天赋的儿童、并能够保证其未来的专业文艺教育不受社会状况和居住地点影响为宗旨,以儿童音乐艺术学校、舞蹈社团、美术学校等专业教育机构的联通性和大众性为基础,构建自5-6岁年龄段至所有高等教育阶段的不间断文艺教育模式。正是这一教育模式使俄罗斯自现代以来始终保持着民族文艺的优良传统和世界领先的优势地位,当前依旧在文艺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俄罗斯文化部统计,截止2010年在俄联邦境内共有74所文化和艺术大学,278所中等专业教育机构和5500多所儿童艺术学校。在所有的教育机构中有将近150万学生,其中在高校95000人,在中等专业教育机构7500人,在儿童艺术学校130万人。文艺类教师148000名,其中高校专任教师有8500人,在中等专业教育机构有16500人,在儿童艺术学校中有118000人。[8]近年来为巩固这一教育模式,解决新时期面临的机构减少、师资短缺和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俄政府在《俄罗斯(2008—2015年)文化艺术领域教育发展构想》中提出“继承和完善俄独特的文化艺术教育体制,保持文艺创作的生命力”的目标,并以提高文艺教育体系的创新能力和现代化适应程度为核心采取了以下主要举措:

一是完善从最初级、中级到高级阶段、逐层发掘和选拔文艺人才的培养机制。以扩展塔基——儿童艺术学校、增量主体——中等专业教育机构和锤炼顶尖——高等艺术教育机构为方针,设立天才儿童国家奖学金和创意学校项目,深化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文艺教育方案和保存发展已形成的文艺教育理念,运用当代信息和技术手段着重培养文艺精英人才。俄政府预计到2018年学习文艺儿童的总人数达到2011年儿童学生总数的12%。二是提高文艺教师基本待遇。2011 年时任总理的普京曾亲自命令俄文化部副部长阿捷耶夫尽快出台提高儿童艺术教师社会地位的相关政策。随后俄联邦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儿童艺术教师工资新标准,把艺术类教师工资提升至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之上。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力度。2008年文化部为保护儿童课余文艺教育召开了《21世纪俄罗斯儿童文艺教育和培养、现状和未来》的全国研讨会,参会者包括来自俄罗斯72个地区的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的领导者。2010 年,文化部组织400 名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进修学习。四是设立文艺教育类专项国家奖,表彰文艺教育领域杰出人才。在普京的提议下,俄罗斯自2013年开始在原有文化艺术总统奖基础上增设了儿童和青年文艺总统奖,专项奖励在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领域具有特殊贡献的专业人士。2014年3月25日,普京亲自在克里姆林宫为获得儿童和青年文艺总统奖的获奖者授予勋章并颁发给每人250万卢布奖金,其中包括动画制作文艺家埃都阿尔特·纳扎洛夫、儿童画家亚历山大·特拉乌果特和儿童作家弗拉基斯拉夫·克拉比温。除此之外,文化部、教育部还联合设立了“儿童艺术学校优秀教师”奖、“中学生与大学生文艺”奖等,以激励和推动儿童和青少年文艺教育发展。

(三)以传承经典优秀作品为重点,突出文艺教材编写和教法改革的民族性

教材和教法是当代俄罗斯文艺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价值载体,当前俄罗斯政府建立常设国家机构统一负責安排统一文艺教育领域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加强以民族传统和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统一文艺教材建设,将大量俄罗斯民族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教材和课堂教学,弘扬俄罗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一是增加国民教育中文艺类课程的课时,贯彻普通学校“一贯制”和“小班额”的文艺教育宏观模式。在已通过的俄联邦教育标准中,虽然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课程均减少了,但在普通学校的小学阶段却增加了包括音乐、造型艺术和世界文艺赏析在内的一年的文艺教育课程,从而充分保障了学生接受文艺教育、培养文艺特长、发展文艺个性的基本权利。[12]二是在国家统编的各类文艺教材中强化民族传统文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文艺精神。以最新的俄罗斯音乐文化教材《音乐》为例,这套适用于俄罗斯普通学校1至9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综合教材,在低年级阶段就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俄罗斯勇士赞歌、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普洛科夫耶夫的《灰姑娘》等民族经典音乐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俄罗斯民间传说和传统节日。在高年级单独开辟《俄罗斯——我的故乡》篇章,让学生认识俄罗斯经典作曲家,礼赞和歌唱祖国的土地。《丰富的一天》用音乐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普希金的诗歌、博物馆雕塑、参观修道院等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点的典型内容。[13]此外,俄罗斯古典音乐和戏剧是中小学音乐戏剧教材的主要内容。大量俄罗斯杰出文艺家的作品被编入教材中,如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和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和歌剧《黑桃皇后》、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达尔戈梅斯基的歌剧《爱斯梅拉尔达》和《水仙女》等俄罗斯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因为其中蕴含的鲜明民族特色和高超的文艺造诣,历来为俄罗斯音乐文艺教材所极力推崇,虽然经历多次改革其经典地位岿然不动。[9]三是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对比、激励等案例法,注重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本民族的文化观念。例如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大量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文艺接受阶段的个人或集体的创作、表演、交流、评论等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经验和感性材料,使学生体验俄罗斯民族文艺课程的魅力,增强孩子对本民族的文化理解,获得爱国主义的教育熏陶。[14]

(四)以实施文化年和文艺节等活动为载体,推进俄罗斯文艺教育的国际性

普京执政以来始终将文艺教育国际化作为文化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国际传播平台和教育机构,以民族经典文艺为主要内容推广俄罗斯文化、铸就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声誉,特别强调在继承和发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放眼世界,在促进国家间文明对话和文艺交流的同时,着力宣传自身文化价值,激活民族精神资源,加快重建文化大国进程,拓展俄罗斯的国家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一方面,俄罗斯政府加快推进文艺教育领域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步伐,在改进制定教学方法、开展国际版权问题研讨、探索授予国际一体化联合学位途径、科学组织法律合作等方面整合全俄资源,为俄罗斯文艺教育融入世界开辟道路;另一方面,通过与亚洲和欧洲等国家共办大量国际性美术、戏剧、音乐、造型文艺等演出活动,宣传和推介俄罗斯传统及当代的优秀文艺作品,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塑造俄罗斯文艺大国的国家形象。例如,在2013年末颁布的俄罗斯国家文化年活动计划中,涉及与青年教育相关的俄罗斯民族经典文艺的推广项目共有15项,占总项目的12%,专项经费拨款达 6.68 亿卢布。主要活动项目包括:“绿色理念”国际青少年音乐节、“俄罗斯套娃”传统民俗文化国际艺术节、“斯坦尼斯拉夫”国际戏剧节、“白夜之星”国际音乐节、“克里姆林宫的学生”年轻文艺家优秀作品全俄巡展等。这些活动由俄罗斯政府牵头,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联邦通信与大众传媒部、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独联体事务-境外同胞及国际人文合作署等多部门组织实施,体现出俄罗斯在民族文艺国际推广方面的战略举措和重视程度。

四、结语

“对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民族而言,本土精神的延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通过国民教育体系和媒介宣传两大渠道完成的。”[15]中俄两国同为寻求民族复兴的大国,当前面对来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同化、文艺话语权争夺和文化渗透遏制的危机境遇,并都将延续民族文艺血脉、维护文化经典价值作为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代俄罗斯国家文艺教育政策根植于帝国传统和民族文化之中,彰显着文化安全的战略意图,是一种以掌控国家文艺话语权为主要诉求、以凸显国家主流文化权威为施政本位、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最终目的治国理念,具有鲜明的国家主义特征。虽然其实践执行效果受到国内经费限制、政治思想分歧、文化思潮多元特别是欧美自由主义文化观念的种种牵绊和限制而有待观察,但至少有以下两点经验值得关注:一是夯实文艺教育的民族美学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眼光。普京提出将千年传统和现代精神相结合的“新俄罗斯思想”来统摄整体国家文艺政策和文化安全战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国家主义引入文化领域,通过重拾民族文艺传统、召唤文化自信、对抗文化帝国主义、重振俄罗斯雄风。以此为镜鉴,我国也应树立民族本位的文化政策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性、以中华美学精神为灵魂,发挥文艺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积极功能。其中,既要体现文艺教育在现代性语境下作为人文精神价值关怀的本质特点,更要坚定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灵魂的科学论断,在文艺教育中应汲取苏联时期文化专制主义和俄罗斯联邦建立初期自由主义的弊端,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艺观,把握文艺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二是以捍卫国家文化主体性为首要任务,在文艺教育中焕发民族传统文艺的时代魅力和创新力量。重建文艺教育与传统经典文艺间的血脉联系,必须在全球化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秩序和新格局中检讨审视传统文艺的价值和局限,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态度,呵护滋润民族传统根脉,融会时代精神创新文艺教育理念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从而使我国文艺教育保持生机活力,以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独有的意义元素、生命形态、精神气象、审美境界有力抵制来自西方披着消费至上、感官刺激和娱乐至死外衣的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参考文献:

[1]田刚健.当代俄罗斯国家文艺奖的评选机制与价值导向[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2):69.

[2]童道明.阅读俄罗斯[M].上海:上海三聯书店,2008:178. 

[3]Т·С·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 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76. 

[4]М·Р·泽齐娜,Л·В·科什曼,В·С·舒利金.俄罗斯文化史 [M]. 刘文飞,苏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55-157. 

[5]董毅.俄罗斯当代音乐教育管窥[J].比较教育研究,2005(10):78.

[6]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时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M].王桂香,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354.

[7]尼·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M].王攀,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

[8]李迎迎,宁怀颖.21 世纪初俄罗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战略[J].西伯利亚研究,2012(5): 48-49.

[9]刘月兰,周玉梅.培养具有艺术精神和艺术诗性的人——俄罗斯艺术教育及其启示[J].人民教育,2014(10):65.

[10]张男星.权力·理念·文化——俄罗斯现行课程政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1.

[11]戴慧.普京加快国家文化建设的构想、定位及实践[J].学术交流,2015(1):76.

[12]黄作林.俄罗斯当代艺术教育探微[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18.

[13]白雪.在感悟音乐文艺中走向世界——新一代俄罗斯音乐文化教材《音乐》简介[J].基础教育课程,2007(8):41.

[14]张立新,曾菲,耿艳艳.俄罗斯学前艺术教育的目标及其功能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3):127.

[15]潘一禾. 文化安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51.

(责任编辑:王勤美)

收稿日期:2019-10-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族性视阈下的当代中俄文艺政策比较研究”(16BZW021)。

作者简介:

徐彦宾,女,黑龙江巴彦人,讲师。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猜你喜欢
文化安全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文化安全的对策思考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构建我国“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
论文化安全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思考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