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建设“两聚一高”新江苏的进程中,要想做到文化自信,有必要对江苏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有清晰的了解。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新书《文化江苏:历史与趋势》如春夜喜雨,为了解江苏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历史与趋势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文化江苏》的作者之一贺云翱教授现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主持过上百项国家部委和多个省市科研课题。本书的雏形即源于贺教授为一些领导干部讲课的课件,后又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加以完善。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不止参考了《史记》《汉书》等古代正史和《建康实录》《三朝北盟会编》等重要史书,还广泛参考了《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地理方志和《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容斋随笔》《全唐诗》等文集、笔记、类书,而包括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等现当代历史学者的作品,也都在作者的参考文献之列。这种“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学术写作态度,使得本书有别于文学化、诗意化、相对个人化的文人写作的地域文化著作,具备更强的知识性、系统性和严谨性。
《文化江苏》基本上依据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把江苏自古到今的地理空间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一一进行比照罗列,让大家在空间上有了较为明晰的认知。从徐州、连云港到扬州、苏州,当然还有南京,更有后来的盐城、南通,这些城市的前世今生,却原来是筚路蓝缕,如此走来。
如今江南繁盛,苏北相对滞后,但曾几何时,至少在两汉时期,苏北、苏中之繁荣发达要远胜江南吴越之地。作者提出:“两汉时,诸侯王国都分封在大江以北,尤其在今丰、沛及徐州地区是开国皇帝刘邦及一大批汉初重臣的故乡,入居中央的高官勋戚甚多,加之名儒辈出、文化发达,遂使今江苏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由高到低的梯度区域。”作者甚至认为:“先秦两汉及三国时期,江北著名文化人远远超过江南。”
在作者看来,苏北相对苏南的落后,主要是由于近八百年的历史进程造成的。南宋先后与金和蒙古对立时期,苏北地区战乱连连,很多地域几乎成为无人区;而后来,黄河夺淮的改道,也让苏北大片区域成为黄泛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地区的落后与贫困。苏北的落后,是政治因素的战乱和自然因素的天灾所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当今战乱不再、和平日久,同时河道治理等自然状况大为改善的情况之下,苏北的发展,理应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可能性。而南通和无锡在近代以来的崛起,则跟两地重视教育与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同时又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有直接关系。由此,作者进一步展开了对于江苏未来发展的展望,既要重视千年以来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复兴,又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包袱上止步不前、不思创新。
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对于江苏多元文化的历史渊源的利与弊,做了客观的分析。一方面,这种多元文化的并存让江苏的发展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更有助于培育包容、博大的江苏精神;另一方面,这种多元文化架构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走向“分裂型地域文化”,出現对抗性甚至内耗性的文化格局的可能。这种两分法的客观分析,值得江苏发展的每一位参与者警醒。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大量历史地图、考古发现和文化遗产插图,也起到了证史、补史和建构“文化记忆”的作用。根据该书内容制作的微信场景秀一经推出,阅读量即近万次,并被大量转发,其中既有热心的普通读者,也不乏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等著名学者,一致认为本书既立足省域,又能不拘泥于省域之内,给人以强烈的历史纵深与宏阔的整体扫描,不失为详略得当令人信服的人文地理读本。
作者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