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还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小班教学中,如何将剪纸活动开展好,挖掘它的更多价值,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的现状
一是活动形式单一,使幼儿丧失了兴趣。一把剪刀、一张纸,操作材料简单,形式单一,尤其在活动区时,剪纸的幼儿很快会被其他区域的活动所吸引,不再专心剪纸。二是剪纸的作品只能用于欣赏,不能与幼儿真正地互动。幼儿的剪纸作品会被放在比较明显的地方,教师则会引导幼儿观察,但孩子们看过一两次后就不再关注了。三是教师不能读懂幼儿的作品,缺乏正确评价。教师评价幼儿的剪纸作品,总是习惯用“好不好、像不像”这种单一的话进行评价,只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带给幼儿的鼓励与启发。
针对上述出现的现象,我在开展幼儿剪纸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入手,进行了一些尝试。
小班剪纸活动的开展与实践
游戏化的剪纸方法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是小班幼儿的活动特点,同样,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开展剪纸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一是情景法。“小剪刀去散步,咔嚓咔嚓向前走,一二一,走整齐,走到草坪就停下,踩了草坪可不好,回过头来重新走。”这是在引导幼儿学习直线剪“胡子”的过程。为了让幼儿不剪断,教师把画的绿线比喻成草坪,让幼儿在剪的过程中到“草坪”就停下,回过头来重新走。这种方法远比教师机械地教要更简单,也更有效果。
二是魔术法。小班幼儿还处在自由剪的阶段,他们很喜欢拿张纸剪呀剪,到最后剪完的东西像什么就是什么了。抓住幼儿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变魔术的方法引导幼儿对折自由剪。将纸对折,小剪刀开始变魔术“爬山坡、钻山洞、过小河”,引导幼儿自由剪,最后打开看看,原来的纸变成什么了?这种方法对于幼儿来说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变出一个样,每个作品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剪出的东西充满好奇,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是提问法。教师根据幼儿剪出的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幼儿丰富原有经验,富有个性地进行创意剪纸。这样每位幼儿都能剪出成功的作品,增强自信心,提高对剪纸的兴趣。
剪纸与教学中的互“动” 剪纸作品不光是用来欣赏的,我们可以把它进行加工变成可以动的玩具、可以看的动画、可以讲的故事角色等。多种形式呈现剪纸作品,挖掘其中的内在价值,使其不再成为单独的作品欣赏。
一是剪纸玩具。将幼儿剪的人物、动物作品压膜,然后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分解后,用可以活动的螺丝连接。这样,所有的剪纸小人就会跳舞了,小动物们也可以动起来了,孩子们拿着这些剪纸玩具,做游戏、讲故事,在感受剪纸的有趣的同时,发展了自身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剪纸动画。小班幼儿不可能完整剪出一个有情节的剪纸作品,但他们可以剪一个个独立的作品。教师将零散的剪纸作品进行规整,拼摆成为一幅幅有情节的画面,再用手机软件中定格动画的功能,制作出一个属于幼儿创作的剪纸动画,可以讲、可以看,深受幼儿喜爱。
三是剪纸故事。在故事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掉进酒缸里的老鼠”的故事,于是我就将这个内容迁移到剪纸活动中,引導幼儿共同来剪这个故事。能力较强的幼儿就剪大花猫,有卧着的、站着的、生气的、高兴的,还有的剪小老鼠,得意的、害怕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就剪酒缸、老鼠洞等。孩子们被一个个剪纸故事中的角色吸引,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剪纸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收获了自信。
以幼儿的视角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的自信心源于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的评价。因此,评价应注重艺术与生活、文化、情感等的联系,加强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如在剪纸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你看我剪的飞机”,宝鸿边说边举着自己的剪纸作品。我一看还真是个飞机的形状,就是机身太宽,比例完全不合理。我对他说道:“宝贝,你的飞机真可爱,可是我觉得它好像飞不快吧。”“不是的,老师,你看它飞得很快”,宝鸿边说边演示给我看。“可是机身有点宽,翅膀有点小,你看看这架飞机”,我马上从交通工具的书里给他找了一架飞机的图片。宝鸿看了看我,很有信心的地说道:“老师我有办法了。”只见,宝鸿把机身剪下去一点,打开一看我马上说道:“这回飞机瘦了,翅膀也变长了,一定飞得更高”,宝鸿得意地点点头。我又说道:“怎么让飞机变得更漂亮一点呢?”宝鸿听到后,马上又在剪纸飞机上镂空。原本只是形似的飞机现在变得有模有样的,宝鸿越剪越投入,整个过程有了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剪纸活动的开展,让我认识到民间剪纸在幼儿美术教育之中的重要作用。小班幼儿剪纸的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幼教工作者精心地呵护和培养。我相信只要他们喜欢剪纸,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像那些民间剪艺高超的人一样,剪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剪纸文化。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教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