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周旋 陶永尚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个性化教育理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小学在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研究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小学个性化育人'MCR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立项号:2016ZQJK030)的研究实践中,尝试通过对学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构建,推进个性化育人模式在小学中的实践探索,使课程更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形成个性化育人“MCR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构建优质特色教育。
课程构建设想
设置原则 一是多元性原则。学校个性教育课程设置考虑到学生个体的情况,设定多元智能发展目标,搭建综合多元的学习平台,这是个性化育人的前提。二是选择性原则。所谓选择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智能优势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方法、伙伴、作业,甚至是考试内容等的学习方式。三是适切性原则。个性化教育基于学生个性特点,以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强调为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需要的多样化学习资源、教学方式、学习指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全面发展。
内容结构 个性化育人的“MCR模式”中,多元性指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目标的多元化;选择性是聚焦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成长;适切性是对模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三者贯穿个性化育人的整个过程体系,是科学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三者共同作用,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课程安排 根据个性化育人“MCR模式”的课程构建原则,课程安排突显灵活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二是开展学科渗透式教学与活动。三是限定时间范畴,校内校外实践相结合。
课程组织与实施
突破学校行政管理框架,提高课程管理的灵活性 以学校课题组、教研组为单位实施课程管理,突破学校行政管理框架,更具自主性和创新性。校长和主要行政者加入相关的组别,实施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
切合教学实际,创新教研模式 主题式学科教研让每一位教师都提炼出自己教学的重点疑难问题,这样的问题更具讨论性,更加切合教学实际,在开展相关探索向科组汇报的同时进行问题的收集整理,形成科组的宝贵经验。自教研开展实施四年来,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构建校本特色课程体系,提升办学综合效益 在开展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落实校本特色课程体系构建,重点科目课程管理趋于科学、合理,使课程散发着特有的魅力。
创建特教资源室,发展特殊教育 学校拥有高标准特教资源室,资源室是开展特教工作的重要平台。在推进特教工作方面,学校加速融合教育理念的传播,在践行中调动多方面的力量,教师、家长、义工、社会人士都参与其中。学校还创新引入区特教中心及街道社工组织,探索随班就读学生教育。
课程实施成效
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 个性化育人“MCR模式”下的课程构建,助力学校推进个性化教育、特色化办学,也助力教学的综合改革与优化,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真正做到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教研模式,培育科研型教师团队 在特色办学、科研兴校的理念支持下,学校以教育科研引领和提升课堂教学的发展,在“顺德区伍周旋名教师工作室”的带动下,创新教研模式,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科校本课程建设,培育出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
实施学科优化方略,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一是全力实施“学科优化方略”。根据学科教学发展情况,学校提出利用学科教学优化改革金字塔发展原理,通过个性化发展、课堂优化、专家推进、科研引领,全面推行实施学科优化方略。
二是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获得师生及社会广泛认可。学校经过多年实践,在各学科教学中总结提炼了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深受家长、学生喜爱,获得广泛认可,收获各类奖项百余项。
灯谜特色彰显,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模式 学校大力建设具有灯谜特色的校园文化,以谜激趣益智、以谜怡情养德,在创新传统文化传承中,走出了一条以“谜为媒介、科研引领、融入社区、参与竞赛、校际交流”的发展模式。
课程构建的反思与展望
经过多年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学校在个性化育人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仍有继续深化和拓展的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课程实施策略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亟待拓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仍需不断完善,以适应教育綜合改革的需要。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根据学校实际,发挥特色优势,整合有效资源,积极探索实践,力争使学校的课程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个性化育人‘MCR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2016ZQJK030)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