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
【摘要】基于胡家河矿工作面实测瓦斯参数异常变化的情况,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埋深、顶底板岩性四个方面,对胡家河矿4煤层瓦斯赋存区域性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高瓦斯富集区的位置和范围,明确主控因素为褶皱构造、煤层厚度、断层、古河床冲刷沉积构造带。
【关键词】煤层;瓦斯赋存;瓦斯地质分析;主控因素
1矿井概况
胡家河煤矿位于陕西彬长矿区南部边界,地处彬县、长武两县交界处,隶属长武县、彬县管辖。地质储量890.61Mt,可采储量为395.44Mt。本井田划分为2个含煤层段,即上段(J2y2)与下段(J2y1),上段含3号煤层,下段含4号煤层,其中:3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4号煤层厚度一般为10~25.00m,煤层倾角一般小于5°。煤层顶板以粉砂岩、粗粒砂岩为主,煤层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
2矿井瓦斯赋存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2.1矿井瓦斯赋存特征
基于胡家河矿有采掘活动的401、402盘区,各工作面采掘期间的瓦斯实测参数统计。胡家河矿不同盘区的工作面,甚至是一个工作面的不同位置瓦斯实测参数变化很大。工作面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能达到55.10m3/min,最小仅为8.71m3/min;掘进期间回风瓦斯浓度最大能达到0.4%,最小不到0.1%。因此,矿井4煤层瓦斯赋存区域性分布特征明显:总体来讲,以中央大巷为界矿井南部(401盘区)比北部(402盘区)瓦斯赋存量高,各区内的某些位置瓦斯又相对富集,尤其以401盘区南翼邻近小庄井田保护煤柱700m范围表现最为突出,形成矿井高瓦斯区域。
2.2矿井瓦斯赋存特征控制因素分析
(1)区域地质构造
彬长矿区属鄂尔多斯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和煤系地层有关的主要构造运动有三期,即印支运动、燕山早期运动及燕山晚期运动。
印支期构造为含煤地层基底构造,对矿井内煤系、煤层沉积和赋存控制作用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层瓦斯的“生、储、盖”。如矿井在古地貌低凹区(见图1中A、B点),沉积厚度较大(见图2中A、B点),而在古地貌隆起区(见图1中C、D点),其沉积厚度相对变薄以至尖灭(见图2中C、D点)。401盘区位于下图1中B点的古地貌低凹区,沉积量大,沉积厚度厚;402盘区位于下图2中D点的古地貌隆起区,沉积量小,沉积厚度薄。因此,401盘区比402盘区具有更多的煤层瓦斯“生、储、盖”的有利条件。而图中B点的位置大致就在401盘区的南翼,邻近小庄矿保护煤柱的高瓦斯区域。该区的沉积量最多,沉积厚度最大,自然拥有的煤层瓦斯“生、储、盖”有利条件也就最多。
(2)矿井地质构造
①褶皱构造
背斜,当顶板岩石透气性差,且未受构造破坏时,背斜有利于瓦斯储存,背斜轴部的瓦斯会相对集中;向斜,在向斜盆地构造的矿区,顶板封闭条件良好时,瓦斯易沿两翼流动。
结合402103工作面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变化情况,对褶皱构造瓦斯流动规律进行具体分析:由于A5向斜轴部的煤层瓦斯不断向其两翼流动,造成其轴部瓦斯含量低,其北翼为古地貌隆起区煤层尖灭,形成了阻隔煤层瓦斯逃逸的天然屏障,造成A5向斜北翼瓦斯相对富集,该段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17.22~23.98m3/min之间,大多在20m3/min以上。而A5向斜轴部及南翼煤层瓦斯流动性好,加之发育有开放型正断层,不利于瓦斯保存,该段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在13.72~11.92m3/min之间,煤层瓦斯最终流向A4背斜的轴部,并且A4背斜轴部未发育开放性断层,顶板封闭良好,从而造成A4背斜軸部瓦斯富集,该段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21.16m3/min。A4背斜南翼至工作面收作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9.85~11.83m3/min。401盘区的401103工作面外段,回风瓦斯浓度在0.1%以下,绝对瓦斯涌出量在0.5m3/min以下;当掘进至A1向斜两翼附近时,工作面回风瓦斯浓度最大达到0.4%,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为2.68m3/min。这充分说明褶皱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②古河床冲刷沉积构造带
结合401103工作面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变化情况,对古河床冲刷沉积构造带瓦斯赋存规律进行分析:由于A1向斜北翼古地势较高,其轴部产生的瓦斯主要沿北翼流动,但由于古河床冲刷沉积构造带破坏了4煤层的完整性和瓦斯流动通道,在很大程度上给煤层瓦斯向北逃逸设置了“天然”阻碍。在古河床冲刷沉积构造带阻隔的401盘区南翼区域瓦斯相对富集,工作面绝对瓦斯瓦斯涌出量23.02~35.03m3/min。而A3向斜轴部生成的瓦斯由于没有阻隔作用,大部分瓦斯继续向北部流动,造成工作面外段绝对瓦斯瓦斯涌出量明显降低,在11.55m3/min~8.71m3/min之间。因此,古河床冲刷沉积构造带对于瓦斯的流动性具有明显地“阻隔”作用。
③断层构造
断裂构造往往是造成同一煤田瓦斯压力、含量分布不均衡地主要原因,开放性断层是煤层与地表相连的连通,有利于瓦斯释放;封闭性断层型断层可以阻断煤层与地表的联系,成为瓦斯向地表流动的屏障。除了DF16正断层外,其余402盘区发育的正断层,均已在402103、402102掘进过程中揭露,掘进期间工作面瓦斯浓度在0.04~0.08%,回风瓦斯浓度在0.1~0.14%,这充分说明开放性断层发育的地方,瓦斯涌出量较小。401盘区的断层目前均未揭露,都位于盘区东南部,该区发育的封闭型逆断层(DF2、DF5)有利于瓦斯储存,可能会在断层附近形成瓦斯相对富集区,应高度关注。
(3)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直接影响生成瓦斯的物质基础,因而它与瓦斯赋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煤层厚度越大,瓦斯生成量越大,当具有良好的瓦斯保存条件时,厚煤区一般也是瓦斯富集区。根据钻孔及实测瓦斯数据,绘制4煤层瓦斯含量与其煤层厚度的关系图(如图3)。可看出,井田范围内4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厚度具有很大的正相关性,即随着煤层厚度的增加,4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大。
(4)煤层埋深
随着上覆基岩厚度增加,储层压力增大,相应地,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增大,封闭条件相对变好,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增强,煤层瓦斯含量随之增大。根据钻孔及实测瓦斯数据,绘制4煤层瓦斯含量与其埋深的关系图(图4),可看出整个井田范围内,瓦斯含量与其埋深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5)顶底板岩性
一般情况下,当煤层顶板为较完整的岩石,如泥岩、页岩时,煤层中的瓦斯容易被保存下来;顶板若为多孔隙或脆性裂隙较发育的岩石,如砂岩、砾岩时,瓦斯容易逸散。井田范围内401盘区和402盘区煤层顶板岩性存在一定程度差异,402盘区4煤直接顶板以粉砂岩、粗粒砂岩为主,401盘区4煤直接顶板以泥岩为主,403、404、405盘区4煤顶板大量发育粉、细砂岩。401盘区和402盘区煤层底板岩性基本为泥岩(部分为铝质),但井田东北部的403、404、405盘区4煤底板底板岩性大量发育粉、细砂岩。综上所述,401盘区的顶底板岩性相较于其他盘区来讲,更有利于煤层瓦斯的保存。
3结束语
胡家河矿4煤层瓦斯区域性分布特征的主控因素为褶皱构造、煤层厚度、断层、古河床冲刷沉积构造带。生产过程中,应对矿井401盘区南翼邻近小庄井田保护煤柱700m范围的高瓦斯富集区进行重点抽放,超前开展区域预抽,加密采前预抽,做到顶分层、切割层、底分层“全煤层”预抽。对厚煤区、背斜轴部、向斜翼部、逆断层、古河床冲刷沉积构造带,应进行地质前探,加强通风和瓦斯预抽,避免瓦斯积聚和瓦斯异常涌出。
参考文献
[1]林伯泉,崔恒信.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2]王强,李振林,等.矿井地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3]于不凡,王佑安.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