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山东人“闯关东”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2019-09-10 18:55雒纬昕
新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清末民初闯关东东北地区

摘要:十九世纪中期,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加之山东地区因人多地少、连年遭灾造成人民食不果腹、哀号遍野,于咸丰十年(1861年)清政府正式将山海关以东地区解禁,山东地区大批灾民相继涌出关内,这一规模宏大的移民浪潮,历史上称为“闯关东”。

关键词:清末民初;“闯关东”;山东移民;东北地区;

“闯关东”在东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移民范围涵盖整个东北地区,移民数量更是远超当地原住居民。这其中山东无疑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他们占“闯关东”的绝大多数,所以将移民后的东北社会称之为是山东社会的延伸,这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山东移民迁入东北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此时列强正威胁着东北,大量的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兵力与劳动力以保卫边疆的安全,并为边疆的开发做出了贡献。“山东人实为开发东北之主力军,为东北劳力供给之源泉。荒野之化为田园,大半为彼辈之功。其移入东北为时既久,而数量又始终超出其他各省人之上”。[1]

一、移民使人口合理分布

“闯关东”进程中,大量的人口迁移,改善了以前全国人口分布不均的情况,平衡了东北地区的人地差异局面。自1861年开禁以来,大批山东灾民、难民出关谋生,“闻风景附,益至蚁聚蜂屯,势难禁遏。”[2]从同治元年到宣统3年共60年,东北三省人口增长了1,525万人。这其中除自然出生人口外包含大量移民。据估计,宣统三年(1911)东北人口共1,841万人,“其中约1,000万人是由山东、河北、河南省先后自发涌入的流民,而其中以山东为最,约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由此推断,清代山东移往东北的流民约在七百至八百万人之间”。[3]在1860至1911年这一时期“来东北垦荒的主要是山东流民”,[4]大量的山东移民涌入东北,使得东北地区真正意义上成为山东社会的延伸。

二、移民促进农业、工商业发展

“闯关东”进程中,农业、工商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东北地区经济面貌得到改善。山东移民的大量涌入改变了东北传统由渔猎、采集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并逐渐向农业转变,原来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也开始兼营农业。随着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当地人和移民不断的接触,频繁的交流,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移民进入东北,帶去了很多中原地区的作物品种,不仅使农业素称发达的辽沈地区五谷俱全,就连边陲僻地也广泛种植各类作物。因山东受孔孟思想影响,“重本抑末”根深蒂固,因此农业相较发达。他们“观汉人之务农,年年余盈,不胜企羡,近年来亦从事于耕植,凡设郡县之区,类皆农业重于牧,操作亦仿汉人。”[5]山东人“一年种荞,一年种麦,三年种粟。且知审定地味之干湿,区别农作物之种子,使地力不虚耗,秋获时无不收美满之结果”。[6]他们移民东北也将这种先进的轮作方法带到关东大地,通过这种方法,土地得到休息,利于更加合理利用耕地,也促进了东北农业的发展。养蚕缫丝是山东地区的传统农业,这种技术同样也伴随着移民的到来在东北地区推广开来。东北三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厚使得柞蚕业在东北地区发展迅猛,并间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新型农业的发展也使工业应运而生。先是从轻工业开始,移民将原有技术带进东北,创办了诸如榨油、缥丝、烧酒等行业。重工业则先是从成为工人开始,近代东北地区重工企业大都是日资工厂,虽然山东工人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壮大并间接为其侵略中国的图谋提供了经济支持,但在客观上它促进了东北重工业的产生,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其修建的铁路,为以后东北地区工业,农业和商业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保障,有力促进东三省地区的发展。民国建立初,关东地区已经完成了自身经济的一体化。“东北重工业基地”地位的确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物质保障。

商业也伴随农业和工业而出现。随着大量移民的进入,山东的资本业随之而来,资本的涌入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再次基础上,资本积累也有助于扩大生意网。山东移民成为商人并从事的商业活动,帮助东北的经济发展,他们逐渐扩大实力,成为“山东帮”。“来东北之经营商业者,多系内地各省之客籍商人。以直鲁晋三省之人为多”。[7]移民的商业活动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生活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不仅繁荣了城镇经济,而且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三、移民促进了民族融合

“闯关东”进程中,来自中原地区的汉族移民同东北原住的少数民族一起生活、生产,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开禁之前,关东地区是满族人的大本营,但清王朝腐朽堕落,很多满洲贵族已不会劳作,山东人肯吃苦,又受孔孟教化,觉得种地当农民才是正经营生。他们与当地的满族人成为朋友,共同推进着东北大地上的民族融合。他们不仅接受当地的风俗习惯,也带去了属于自己的家乡风俗。生活在东北土地上的原住民大都是少数民族,移民在与其生活的过程中,帮助彼此学习,促进彼此的了解,他们共同将东北土著文化与山东移民文化相结合,形成并促进了东北地区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仅要接受外来更要入乡随俗,所谓“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现有习俗,或导源于满,或移植于汉”。[8]汉人来到东北后,“从人学射猎,驱马试讴吟”,[9]。东北地区原以满语满文为主,后逐渐被汉语汉文所取代,东北原有风俗习惯逐渐汉化与汉族趋同。“久沉异域,语言习俗,渐染边风”。[10]

四、移民提升了精神文化

“闯关东”进程中,山东文化也毫无疑义地随之进入了东北,来重新孕育一种新的别具一格的地区文化景观。原有的文化接受外来的文化,本身就是二者互相生活、交流与学习中慢慢同化的过程。民间信仰与民间艺术便是二者相融强有力的说明。两地信仰原本有着千差万别,山东地区固受孔孟儒家思想影响,东北满族人则信奉萨满教。但因着两地人民的集体生活与劳作,东北人民的习俗逐渐发生转变,直至形成了新的易于双方接受的文化信仰。山东的底层人民将自己的民间艺术带到东北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互相融合,并对其产生深深地影响。随着山东移民一同进入东北的还有山东传统的剪纸艺术。在与东北土著剪纸艺术相互磨合的过程中,一种新的剪纸艺术便在东北大地扎下根来并迅速得以传播。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在发展道路上也深深地受到山东戏曲的影响,大量的山东移民带着自己喜爱的吕剧、柳剧等戏曲来到东北地区,受此影响,结合东北传统戏曲,二人转便由此产生。

参考文献:

[1]吴希庸.近代东北移民史略[J].沈阳:成文出版社,1941:52.

[2][3]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卷四[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4]李治亭.东北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614.

[5]张伯英.黑龙江志稿卷十六物产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6]牛淑萍.清代山东移民东北论述[J].烟台: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0.

[7]范立君.近代关内移民与中国东北社会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4.

[8]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30.

[9]张玉兴.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M].沈阳:辽沈书社,1988:396.

[10][清]吴兆骞.秋笳集·与计甫草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144.

作者简介:雒纬昕,1994年11- ,女,汉族,山东即墨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专业。

猜你喜欢
清末民初闯关东东北地区
我与 《闯关东》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闯关东”的那批干部,有人打虎、有人成虎
清末民初文学变革与东北小说的文体构建
泥人再现闯关东的移民生活
闯关东文化与美国西部开发文化差异性研究
社会意识、诗学、赞助人视角下侦探小说的翻译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