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红
摘 要:探寻“习作难教”的根,架构“基于教材”的网,践行“超越教材”的路,让习作变得轻松愉悦,让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之路游刃有余,学生的习作旅程趣味横生,教材优化与序列重构不失为一条捷径,这也是学生习作由失真走向归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材优化 序列重构 归真
目前困扰小语教学的一大难题仍然是习作难教、难写。指导不得法、功利心太重、定位不准、兴趣缺失……种种恶相,束缚了师生的思维、扼杀了孩子的个性。无数一线教师或有识之士前赴后继,探寻诸如“活动作文”“童化作文”“情境作文”“茶馆式作文”“快速作文”“个性化作文”“素描作文”等等高效习作教学之路。笔者浅薄不敢与大家并论,认为从现行小学习作教材本身出发,回归课本,对习作教材进行优化与系统架构,也可以让习作变得轻松有趣。
一、探寻“习作难教”的根
1.教材可能存在纰漏
任何一个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比如现行苏教版教材是2001版的国标本教材。时代在进步,理念也在变换,我们也在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苏教版的习作体系,我们发现,这套教材在编排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读写结合设计不合理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而课后小练笔的设计随意性太大,密度设计不合理也造成了教师对小练笔的不重视。
2.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教师、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有自己积累与经验,任何一套教材都无法全面满足“活”的人的实际需要。大多数教师囿于教材,唯教材是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王栋生在他的“作文教学笔记中直言”——“不喜欢在星期三写作文”。“死教书、教死书”,固定时间、固定内容、模式僵化,这是习作教学之所以“难”的罪魁祸首。
3.教材缺少创新使用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告诉我们,习作应关注生活、扎根生活、来源于生活。对现有教材的习作体系进行适度的优化、改组与重构,“培养兴趣,贴近生活;读写结合,说写结合”应是我们创造性使用习作教材的关键所在。
二、架构“基于教材”的网
(一)架构基于教材的语言训练体系
1.现行教材问题描述
从阅读教材中出發,紧密结合文本,利用好教材中的范文功能,在认真揣摩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落脚点,让写成为文本的延续或拓展,这就是读写结合的目的所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笔曾是读写结合训练的一大亮点,然而,就目前看来,它的安排仍然存在两大问题:(1)小练笔安排的随意性。(2)小练笔安排的内容指向。
2.基于教材的体系构建
“基于教材,高于教材”是这个体系构建的主要凭借,其要旨还是“用好教材”,如同是新苏教版三上的第八单元,不妨根据其叙事单元的特点安排练笔:《菩萨兵》一课的人物对话是亮点,那就安排人物对话的练习,用好课文的插图,想象朱总司令与藏族同胞们的对话,写好对话,用好表情、提示语。
(二)架构基于教材的习作话题序列
1.现行教材问题描述
现行部编本或新苏教版习作教材的“分散安排、螺旋式上升”颇有特色。尤其是每个练习一篇(每学期7-8篇)的习作设计,话题设计精致,练习循序渐进,堪称习作教材中的精品。但这些教材其实在实施中也是有问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习作练习与阅读教学基本脱钩。(2)部分情境设置过于简单。(3)习作批量安排不足。
2.基于教材的话题序列
课程标准关于小学阶段习作(写话)教学虽然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但对于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需要具有导向性和操作性要求,以利有针对性地确立每年级、每学期、每单元的习作目标。但课程标准作为一个纲要性的文件,自然不可能细化、具体化到满足教师的实际操作需要,可见《课程标准》目标宏观粗放。
(三)架构基于教材的口语交际指向
1.找寻适合习作的口语交际
新苏教版或部编本教材中有很多口语交际的设计是非常适合习作的。如二年级下册“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先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形状、颜色,再尝尝味道怎么样。将看到的和感觉到的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这样的练习,不仅是口语交际,更是习作的绝佳教材,这个口语交际既指导了学生习作观察的详细过程,又对学生的习作要点进行了说明。
2.挖掘口语交际中的语言训练点
很多口语交际教材,如果你细读口语交际教材,仔细发掘,你会发现,已暗含很多的语言训练点,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巧妙利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习作表达的严谨、准确、灵动。如六上练习4中“学会解释”的口语交际,可以借机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表达的度,甚至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从习作的角度考虑就是习作中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三、践行“超越教材”的路
1.合理改编教材
合理改编教材不是替换,而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适度调整、增删。其目的是为了更适合教学。如笔者听有些老师教学四上第4单元“学写象声词”的习作时,我觉得应对教材进行适度修编。教学之初,出示大量的象声词供朗读,接着出现了带有象声词的例句进行品读。紧跟着,再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星期天,我跟爸爸妈妈回老家”,然后就是一组象声词:“咚咚”的敲门声,“汪汪”的狗叫声,“喵喵”的猫叫声,“哈哈”的人笑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合理的想象填补空白,完成了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架设。
2.适度提升教材
小学习作中的很多例文,是学生习作的样板。但也有部分例文过于直白、简单,学生往往是“取法乎中,得之乎下。”如原苏教版三上习作4的《山坡上》的例文,例文可以让学生借鉴模仿,如“山坡上是草的世界。草的颜色各不相同,有深绿色的,有浅绿色的,也有淡黄的。”以此句模仿写出“草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________的,有________的,也有________的。”例文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如“蝴蝶却不怕人,依然在我身边飞来飞去,有时竟敢落在我身旁的野菊花上”,则可以让学生练习提升“有时,它还会_________;有时,它竟然______;呵,真是个________的小精灵呀!”
3.适时创编教材
有的主题单元,在无法调度其他单元的习作过来搭配的情况下,也可以由教师进行适度的习作教材的创编。如三下第2单元的叙事单元,有事有情,事、情融合的写作方法,可以融入到习作的训练中。而本单元的习作中没有这方面的安排,则不妨在教学本单元中,创编一个适合的教材,引导学生回顾三篇课文的不同表达方式,写一写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既可以写像刘翔那样的《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励志文,也可以写像《雪儿》那样人与动物交往的情感文,还可以写《花瓣飘香》那样的亲情文。
探寻“习作难教”的根,架构“基于教材”的网,践行“超越教材”的路,让习作变得不再难教,让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之路变得轻松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撑起一支长篙,向教材更真处、更美处漫溯,让教材成为我们师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阅读的力量》(美)斯蒂芬·克拉生(著),李玉梅(译)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王栋生(著),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