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師要注意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感知和分析西气东输对具体某区域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方面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辩证思维[1]。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新课标将其归为选修1-2《区域发展》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及能源和消费差异来归纳西气东输原因。另外,要从多视角去探讨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使课程内容更有饱满和有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掌握影响区域农业、工业发展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区域成长的重要作用,本节相当于让学生进行同化学习。但对于需要扩展的其他案例来说,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理解消化,对于学生的迁移能力要求较高。
四、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理解西气东输对于调入地和接收地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如学有余力,可以本节思路认识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于区域整体经济、政治、自然等方面影响,使学生形成对区域的整体认知,理解区域间的联系和发展方式。
地理实践力:能够自己查阅有关西气东输的资料,通过“绘制西气东输路线图”掌握具体路线;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人地协调观:认识我国资源分布现状,明白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形成人类与地球协调发展的观念;更深层次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地理情怀对待环境。
综合思维:掌握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从多个角度、维度去认识区域发展和联系,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南水北调及西电东送等案例;辩证的看待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西气东输的原因;难点:(1)西气东输的路线(2)分析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附:
绘制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
——地理实践评价
西气东输路线学生必须掌握,而死记硬背往往效果不佳,通过绘制以中国地图为底图的西气东输路线图这一有趣的地理小实践,让学生乐于学习中掌握知识。
主题:绘制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路线图
目标:掌握绘制地图方法,牢记西气东输路线
实践设计:
(1)选取实验材料——A4纸一张、临摹纸三张、 多支不同颜色的笔 (2)控制变量——底图不变,三张临摹纸分别做不同专题路线图;(3)默画路线,尤其注意起点和终点(4)分组互相点评提问;(5)获得对结果的认识并结合实际进行相关思考。
操作过程:
(1)教师把班级分组,每组内部再进行分工,分别作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路线图;(2)小组成员根据接收到的任务开始设计绘画(A4纸上有提前画好的完整中国政区图,学生只需在临摹纸上标点、连线即可)(3)小组间进行互相点评,并提问除承担的任务之外的两个路线图,任选一个解释自己的认识;(4)教师把学生作品收集起来,放在班级地理角。(5)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地理软件绘图加深学生印象,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实践结果探究:
学生可创意设计自己的图画,开发创造力,并提升班级凝聚力。图画不管美观与否,只要路线正确即可,选取既美观又正确的图画贴在展示栏中激励同学们。
评价内容:能否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能否搜集信息说明西气东输的路线;能否根据生活经验及资料查找,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沿线城市、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利弊。
参考文献:
[1]付治尧,徐桂.“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详析[J].地理教育,2012(3):15-17.
作者简介:胡韵涵(1996.01~),女,河南许昌,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