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意识及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还要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身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能力。但是,我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校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自主阅读,为了兴趣的虽然有62.5%,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却仅占37.5%;为了提高语文素养的更低至23.9%,而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看电视;什么也不做的居然占30.6%,能做读书笔记的很少;在自主阅读中遇到困难时选择跳过和放弃的占46.5%;看过一本好书后选择质疑深究的只有9.5%。由此可见,我校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亟需解决。那么,怎样提升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素养呢?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巨大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才会挤时间,有滋味的阅读,才能从中汲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1.精心创设情境,唤起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例如:在教学《溜索》一文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怒江大峡谷和溜索的照片,饱含深情的范读课文,引起学生对这篇文本的阅读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激发阅读兴趣。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都是有限的,但它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使至塞上》一诗时,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阅读能力逐步提高,自然也就“爱读”了。
3.开展读书活动,增强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朗读比赛、读书会、故事会,举办成果展览(如剪贴报、手抄报、摘记本),交流优秀读书心得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变革模式,还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自主阅读中,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就要转变角色,将自己定位为指导者、引领者而不是自主阅读的包办者。教师要增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点拨,而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思考和体验。因此,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还给学生,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去阅读和思考,让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传授方法,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朗读、默读,勾画法,批注法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融合贯通各种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1.找准文本的切入点
教材所选入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具有典型性。因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首先就
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文本的独特之处。这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从写作思路切入,不仅可以快速理清文本的结构层次,还可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②从文章题目切入,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有一种整体感;③从关键词句切入,抓住关键字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品味,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④从课后习题切入,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也使文本的教学价值得以充分利用。找准切入点就是找到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它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完全按照课文内容逐一讲解的教学方法,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拓展与延伸文本
文本并不是孤立的,在解读文本时我们要拓展与延伸,也就是由此及彼,善于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这样才能使阅读深入,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同一作者相近作品的赏析与比较,以及不同作者相近作品的赏析与比较,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意图。例如:在教学《灯笼》一文时,让学生再读几篇章吴伯萧早期散文(收集于《羽书》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初出版)和他新中国成立后写的一些散文(收于《北极屋》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体会他早期散文和后期散文各自的特点。又如:在教学《时间的脚印》一文时,让学生深入思考:本文的拟人写法,与《大雁归来》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四、创设条件,搭建学生自主阅读的平台
好读书,读好書,受益匪浅。可我校处于较偏远的农村,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手里的课外书籍有限,即使想读书,有时也无书可读。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可以采取了这样的办法:(1)开设班级读书角;(2)延长图书室的开放时间;(3)开展“共享名著”活动等形式来搭建形式自主阅读的平台。
只有教师在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主阅读的价值和作用,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阅读,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的素养,才能让学生在良好自主阅读能力的约束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发和升华,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