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2019-09-10 16:25王丰良安美忱杨崔阳李雯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全面从严治党

王丰良 安美忱 杨崔阳 李雯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党员发展提出“严格发展程序,提高党员质量”的具体要求。面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该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抓住关键因素,建章立制,构建“五位一体”模式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党员发展质量 保障体系

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必须确保其质量,方能发挥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积极功能。这里的质量既包含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也包含发展过程的质量保障,不仅会影响党的建设和发展,也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探索科学规范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员 发展工作的成效。

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背景意义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高校应更好地发挥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阵地作用,更好地完成好在新形势下优化党员结构,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大学生党员的质量高低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保证党员的高质量,才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长期任务。

2014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明确了党员发展工作的新要求。《细则》中指出,发展党员工作的核心在于提高质量,目的在于发挥作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完善发展党员工作长效机制,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坚实保障。因此,各高校应该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探索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发展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现状

通过对部分高校党员进行调查研究,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普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90后”“0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点鲜明,思维方式形态各异,增加了培养党员及发展工作的难度。其次,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的意识形态使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功利化、实用化。再次,培养教育不连贯不深入不全面,缺乏对学生的科学培养、深入教育和后期监督。最后,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发展标准不太具体、发展程序不太严格、监督机制不太完善、培养教育不太连贯、党务队伍不太健全等问题。

(一)发展标准不具体,量化标准不全面

党章里面对申請入党的资格和党员的权利及义务相关规定属于基本标准,但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在申请和考察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情况量化标准。每个人对优秀的界定都不一样,不能只是考察发展对象的综合质量测评或者学生工作,还应该有思想觉悟、奉献精神、群众基础和党性修养等重要品质需要得到量化。

(二)发展程序不严格,发展关口把关不严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存在着未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的情况,如:审查制、公示制、票决制以及谈话制等等,在发展党员过程有时候缺失。一旦党员发展关口没有把握好,将严重影响发展质量。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公示机制不健全

鉴于当前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学生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党务工作者因为自身素质原因对党员发展工作没有进行全方位监督考核,也没有建立健全发展对象和党员严格要求自我的监督机制,缺少对学生党员的监督震慑,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四)培养教育不连贯,顶层设计不合理

有些学校因为工作安排没有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存在着对于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不连贯不深入,缺乏对学生的科学培养和深入教育,导致部分学生放松懈怠,发展前后判若两人,最终成为一名不合格的党员。

三、构建“五位一体”模式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面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抓住关键因素,建章立制,构建“五位一体”模式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从而确保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一)科学构建量化发展标准,综合全面考核拟发展对象。要使考察积极分子入党条件具体化,根据党章和高校发展党员相关规定,量化发展党员标准,通过分值高低评估入党申请人条件是否成熟。党员标准可分为政治标准、学习标准、实践标准、群众标准。具体标准内容如下:

1.政治标准。①入党动机端正,坚持为人民服务;②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纲领;③积极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理论水平;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党性修养。

2.学习标准。①学习认真,刻苦钻研;②综合质量测评在本专业排名在50%以上;③无违规违纪现象;④党校培训成绩合格。

3.实践标准。①担任学生干部1年,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表现良好;②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达到50个志愿服务学时以上;③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及学校学生活动,每学期不少于5次;④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至少1次,形成社会实践报告并表现优异。

4.群众标准。①在班级和学生组织中群众基础好,班级推优同意票达2/3以上,且所在团支部予以推荐;②群众考察意见评价良好以上;③辅导员及入党培养联系人同意其入党;④通过上级党组织谈话安排。

(二)严格履行发展制度,规范发展党员程序。要严格按照最新的党员发展细则,规范党员发展环节,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审查制、公示制、票决制以及谈话制等等,严格履行发展程序,规范党员发展环节。

1.审查制。由学院党委授权各学生党支部负责,充分听取入党申请人汇报,并指定专人全面审核其发展材料。

2.公示制。拟列为发展对象需要在公告栏及学院党建工作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

3.票决制。党支部在讨论吸收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时,要在集体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人选。

(三)强化监督意识,加大党员发展透明度。各支部要高度重视群众反馈的不同意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才能确保发展群众满意的学生党员,并充分发挥作用。

1.在群团组织推优、确定发展对象、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等环节,建立党组织把关和群众监督机制。

2.确定发展对象要经过群众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及公示等环节。3.预备党员转正要通过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党员转正汇报等环节,条件具备的可以采取转正答辩的方式进行综合考察预备期的表现。

(四)实现全过程教育培训,提高拟发展对象的党性修养。深化党员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党员入党前、预备考察期和转正后的持续性教育,实现教育培训全过程,充分发挥三级培训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1.入党前,要加强党史党情的培训教育,端正入党动机,要进行积极分子培训和拟发展对象培训,加强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掌握。

2.预备党员考察期,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考察对象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

3.预备党员转正后,要加强党性修养、党风党纪内容的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

(五)设立党员培训培养师资库,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严格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选拔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和领导干部任课,规范党课教师队伍,提高授课质量。

1.要建立党员培训培养师资库,跟进高校学生入党培养的全过程,建立一对一的全程培养体系。

2.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和组织专员队伍建设,及时进行业务更新和理论培训。

3.充分发挥辅导员以及离退休老党员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抓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因素,调动各方面资源,使之产生有效的合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进而保障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侃.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2】张雪,王一侠.新《发展党员细则》下构建高校发展党员质量保障体系[J].科教导刊,2016(6).

【3】林小云.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

【4】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王丰良(1980—),男,汉族,山东潍坊人,讲师,哲学硕士,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东北农业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专项课题《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8KYC027。

东北农业大学“大北农学者计划”教育学人基金项目暨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项目编号:JYXRRK2018052.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及先进经验收集整理研究》,课题编号:GBB1317015。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全面从严治党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