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双边结合的策略

2019-09-10 15:25赵德明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

赵德明

【摘要】:教育进行改革,学校教育学科从单独的教学走向综合性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理论知识与单项技能,越来越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老师教与学生要有机结合才可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制定教案,以达到学与教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育改革 综合教育 有机探讨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与老师,在这其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服务人员,小学数学的课程本是教会学生理科知识,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技能与理论知识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真真切切的实在問题,并且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加的熟悉,以至牢记在心。目前来看,很多学生学会了课本知识却不能更好的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无法有机结合,如何才能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呢?下面就此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一、正式教学关系

在整个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平等的教学关系,一个是教学的传授者,处于服务地位,一个是教学的需要者,处于被服务地位,很多教师都不能够正视这个关系,凌驾于整个教学课堂之上,应该担负使命而不是教学的压力。教师的言行举止十分重要,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这个职业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调节,根据学生本节课的状态进行知识结构的转换,结构复杂,任务艰巨。

二、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要解决问题,知识的储备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小学数学的知识比较零碎,不能够成为一个体系来让学生吸收与学习,这样的话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老师教起来也比较费力,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比如在教师教给学生学会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在备课时应该将课程在大脑中形成体系教学,把大纲列出再往里面添加知识点,寻找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了解学生所需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制订课程计划,因为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时刻了解学生所需,及时的给学生所需的知识,也就是做到因材施教,,才可以以正确又合适的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数学课《长度单位》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先和学生进行短暂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老师进行及时的了解情况,在正式上课时进行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的紧密结合。

四、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机械性的学习,只是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更是天马行空不着痕迹了。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占主要地位,老师仅仅辅助与纠正。以上面的情景设置的例子来说,如何把绳子截成五段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究,学生可以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进行统合,供学生们讨论,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探究合作式学习,最终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创造有生命课堂的主渠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古代的尊师重道在现在看来有赞成的也有极力抨击的,在本人看来尊师重道是存在了利与弊两方面的关系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尊敬老师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基本礼仪,是高尚品德的表现,但是师生关系不仅要讲求一个尊师重道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可以独裁专权,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例如,老师在讲到《图形的运动》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轴对称图的平移和旋转,然后进行设置问题,将同学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提问,最后请小组代表踊跃发言,发表自己所在小组的核心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与老师有更深入的交流。

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多年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十分纯熟,在解决课本问题的时候也游刃有余,但是如果运用到实际问题上的时候往往显得比较吃力,不知道如果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所以教师只有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问题能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几何的课程时,老师要给学生一个可以实践的平台,学生脑袋中要浮现画面,老师不可只给学生展示课本上的平面知识,应该运用一些简单的教具与模型,然后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特质,通过搭建模型,让学生发现只有三角形稳定时整个模型才会稳定。让学生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不仅仅是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使课堂变的更加精彩有趣。

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相互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知识结构,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最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做到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图形的运动[M]人教版,2018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长度单位[M]人教版,2018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
浅谈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改革
国内移动语言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