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海 王智琛
摘要:从穴盘选择及基质准备、滴灌节水设备的应用、品种选择、育苗、苗期管理、壮苗标准、定植、定植后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出了沙漠干旱区露地甘藍一年两熟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沙漠干旱区;甘蓝;露地;一年两熟;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6-0084-04
Abstract:In terms of drough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mechanism of drought resistance and drought resistant molecular level of sorghum,summarizes the drought resistant germplasm screening of sorghum, sorghum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under drought stress and drought resistance molecular level study,and the drought resistance breeding of sorghum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Sorghum [Sorghum bicolor(L.) Moench];Drought resistance;Germplasm screening;Drought resistance mechanism;Molecular level
甘肃省古浪县自2012年由武威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决策,以精准扶贫脱贫为契机,开启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下山入川”移民工程项目,目前已移民2.63万人,新开发土地2 113.3 hm2。移民区属沙漠地带,海拔2 700~3 000 m,年平均气温在1.2~5.5 ℃,年日照时数为2 628.9~2 852.3 h,年平均降水量为306.7 mm。该区域气候干燥,土壤沙化严重,水资源非常匮乏。甘蓝是甘肃省种植的主要高原夏菜,因产量高、效果好而深受广大菜农喜爱[1 - 5 ]。为此,针对移民区域存在的实际问题,以甘肃省农技服务体系项目为支持,我们于2013年在该区域沙化地块内开始进行西北沙漠干旱区露地甘蓝一年两熟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于201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已种植露地甘蓝45.0 hm2。该栽培模式所产甘蓝色泽鲜艳、结球紧实、绿色天然,商品性好,经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合格率达到100%,甘蓝一般平均产量可达67 500 kg/hm2以上,产值可达39.0万元/hm2以上。该技术所产两茬甘蓝均以提前上市为目标,供应市场淡季,产品销往新疆、兰州、上海等地,有效地增加了移民区农民的经济收入。
1 穴盘选择及基质准备
1.1 穴盘选择
一般选择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的穴盘,这类穴盘具有韧性好、抗度强、无毒性、防老化等优点。通常选择72孔、108孔穴盘。
1.2 育苗场地及基质准备
一般在闲置日光温室内育苗。苗床床面要平整,上铺1层棚膜,防止秧苗扎根土壤。有条件的可将育苗穴盘放置在床架上,床架上用遮阳网覆盖,有防日晒、降温作用。育苗基质可用蛭石、草炭、消毒田园土按体积比为1∶1∶1的比例混合,基质中加入磷酸二铵2 kg/m3、高温膨化鸡粪2 kg/m3做基肥。该营养基质配方的特点是经济实用,它综合了蛭石的松软、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及草炭富含有机质的优点,基质所含营养成分基本满足甘蓝苗期对营养的需求。条件好的也可购置优质无土基质。
2 滴灌节水设备的应用
根据该区域水资源紧缺、土壤沙化严重等存在的实际问题,应铺设滴灌节水施肥一体化设备。滴灌带均选用直径φ16×0.4 MPa的PE管,选用内镶压力补偿式滴头。在额定水头工作条件下,滴头流量为1.38 L/h,滴头间距为30 cm。滴灌带单根长度为垄长加20 cm(一般为6.5~7.5 m)。滴灌带按每垄双管布设,铺设顺直,滴头向上,滴灌带距作物根部6 cm。为防止因水压作用或温度变化引起滴灌带位置变动,可在每根滴灌带上用3~5个铁丝卡将滴灌带固定在垄面上。
3 品种选择
一般选择抗旱能力强、抗病性好、结球早、叶球紧实圆润、产量高、耐贮运的早中熟甘蓝品种。早春茬宜选择早熟品种,如中甘11号;夏秋茬宜选择中熟品种,如中甘20号、庆丰等。
4 育苗
4.1 育苗时间
早春茬于4月上旬在日光温室内育苗,5月上旬移栽,苗龄30~35 d。夏秋茬于5月下旬育苗,即上茬收获前35 d育苗,7月上旬移栽,苗龄35~40 d。
4.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甘蓝种子缓缓倒入50~55 ℃温水中浸泡,待水温降至室温时再浸种2 h。浸种后将种子洗净,用干净的湿布包好,放入垫有秫秸的瓦盆内,覆盖潮湿毛巾以保持湿度。把瓦盆放在催芽箱内催芽,温度开始控制在23~25 ℃,以后逐渐增高到30~32 ℃。每24 h需用温水淘洗种子1次。40~45 h后,75%左右的种子破嘴或露芽时停止催芽,准备播种。
4.3 播种
播前将穴盘覆盖基质并用刮板刮平,每穴播种1粒,播深0.5~0.8 cm, 播后将穴盘放入日光温室内,用喷壶浇透水,然后覆盖地膜。日光温室温度超过40 ℃时必须用遮阳网遮阴。
5 苗期管理
播种后,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8~20 ℃、夜间控制在8~10 ℃,遇高温天气及时遮盖遮阳网,注意棚内通风、透光、降温。穴盘内基质持水量出苗期达100%以上,幼苗期基质持水量为60%~65%,成苗期基质持水量为35%~45%。当幼苗出现2片真叶时,可用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 500倍液喷雾预防病虫害发生。幼苗生长至4~6片叶时,可用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喷雾预防病虫害发生。
6 壮苗标准
甘蓝幼苗有6~8片真叶,下胚轴、节间短、叶片厚、颜色深、茎粗壮、根群发达、无损伤、无病虫害。定植前4~6 d 通风炼苗。
7 定植
7.1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5 d 结合整地基施农家肥75 000~90 000 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1 500 kg/hm2,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 kg/hm2加48%毒死蜱乳油30 kg/hm2拌细沙375 kg配成药土进行土壤消毒,然后深翻耙耱均匀,做到地块平整。土壤绵软。
7.2 滴灌带铺设
合理铺设滴灌设备。一般要起垄,垄沟间距按120 cm开沟,中间向两边分土,形成顶宽80 cm、底宽90 cm、高15 cm的梯形断面垄,在垄面上铺3 cm厚的细砂,再铺设滴灌带(图1)。滴灌带铺设后,及时覆盖幅宽100 cm的聚乙烯地膜,铺膜时不得将已固定的滴灌带位置随意移动。
7.3 定植
早春茬定植前3 d用滴灌渗透垄面,3 d后选择整齐一致、无病虫害的壮苗移栽。一般要求在晴好天气9:00时 — 11:00时定植,在垄上按株距30 cm、行距45 cm呈“丁”字形破膜打穴定植。苗坨应与垄面齐平或略高,然后回土填实。保苗60 000~67 500株/hm2。夏秋茬甘蓝苗应在早春茬两穴中间移栽,方法等同上。
8 定植后田间管理
8.1 水肥管理
甘蓝生长前期,施肥要勤施少施,莲座期以后要多施且以氮肥为主。定植7 d后可利用滴管施肥灌追施尿素75~105 kg/hm2,每隔7~10 d追施1次。莲座期施肥量应占全期施肥量的50%以上,并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追施尿素105~120 kg/hm2、三元复合肥450~750 kg/hm2,每隔7~10 d追肥1次。包心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硫酸钾45~75 kg/hm2。结球期适时根外追肥,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及适量中微量元素,如缺硼可喷施0.2 g/kg硼砂溶液2~3次,缺钙可喷施0.3 g/kg氯化钙溶液或0.3 g/kg硝酸钙溶液2~3次。追肥后要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植株吸收。
8.2 病虫害防治
8.2.1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心腐病和软腐病等。霜霉病可用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或10%腈霜唑悬浮剂 2 000倍液喷雾防治,老叶背面也要喷到。根腐病和软腐病,发病初期及时用72%农用链霉素水剂加10%葡萄糖酸钙75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
8.2.2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地蛆等。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0%艾美樂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可选用40%绿菜宝乳油1 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10~15 d防治1次,交替使用2~3次。地蛆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3 5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4 000倍液灌根防治,隔7~10 d灌1次,共灌2~3次。如发生幼虫为害,可用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1~2次。
9 采收
早春茬甘蓝从育苗移栽到结球成熟仅需30~35 d,即“六一”后即可采收上市。夏秋茬甘蓝从育苗移栽到结球成熟需40~45 d,即8月中旬采收上市。该段时间正好比其他露地甘蓝早上市40~50 d,价格较高,效益良好。
参考文献:
[1] 马彦霞,张俊峰,张玉鑫,等. 高台县甘蓝及娃娃菜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7(7):50-54.
[2] 刘润萍,马丽荣. 兰州市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及建议[J]. 农业科技通讯,2010(12):34-38.
[3] 冯毓琴,李国锋,李 梅. 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 中国蔬菜,2009(11):9-12.
[4] 贠文俊. 兰州市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的优势与做法[J]. 甘肃农业科技,2012(4):36-39.
[5] 杨 森,张建农,刘 凯,等. 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12(3):41-43.
(本文责编:郑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