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2019-09-10 15:24简梦莹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荷塘荷叶

【摘要】:《荷塘月色》语言优美堪称经典,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位文学大家、一位语言大师的传世之作必须要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到极致,要把繁杂喧嚣的现代化生活抛在脑后铺,静下心来领略其,魅力所在。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眼睛所见诉之于笔尖,读者再将其转化为画面生成于头脑中,前者需要高超的写作技巧,后者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本次微课,就其中的一段景物描写为例,逐句赏析,从手法到用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荷塘之美。本次微课的制作初衷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含蓄隽永的语言所营造出来的荷塘美感。因此教师从描写荷塘的句子入手分析修辞手法,遣词造句,意在触及他们的感受神经,将语言与画面有机的进行转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荷塘月色》 微课教学

一、导入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成功,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文中的月下荷塘段落,感受在《荷塘月色》清秀隽永的语言魅力。

二、段落赏析

这段写月下荷塘美景,抓住了荷塘中的哪些景物呢?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

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并品味它的妙处。

1首先我们可以找到描写荷叶的句子

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运用比喻手法在写荷叶的风姿。

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呢?

我們经常用“亭亭玉立”来形容花木主干挺拔 或美人身材修长。所以亭亭二字写出了荷叶的枝干挺拔纤细。

把荷叶比喻成舞女的裙是因为舞动的裙摆可以彰显舒展,旋转的动感,这样,荷叶在水中亭亭玉立,便像是垫起足尖正在旋转着的舞者,裙摆“蓬松”身姿“纤细”“挺拔”,灵动飘逸的状态正好表现出了荷叶圆润饱满又随风微动的柔美风姿,极具动态美。

2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花的呢?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的运用。

3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作者以歌声写花香,将听觉转化为嗅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那“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究竟有何相似之处呢?

渺茫的歌声就是远处飘来的歌声,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正好如荷花的香气般轻淡飘渺、沁人心脾,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4作者转而写宁静中的荷波

荷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微风略过荷塘,荷叶如波涛般荡漾开去,如闪电般轻快明朗,如此这般的动态效果,使这静谧的荷塘动如脱兔,可爱至极。

又一句“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再次加以拟人化。“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写荷叶的繁茂,紧凑,亲密依偎,一阵风过便荡漾开去,这不是水波,而是荷叶之波,宛若碧水荡漾,荡出片片涟漪,于是有了这一道道凝碧的波痕。风吹花叶的描写展现出了清幽恬静之余,荷塘的娇媚动人,极富风姿。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这古诗的意境在朱自清笔下便成了“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小结:

本段写景重点本段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彰显超凡脱俗的语言表现力运用了多种手法,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可谓精妙绝伦。这便是朱自清笔下的月下荷塘,他用如此隽永清秀的语言成就了你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荷塘月色。

四、教学反思:

微课视频在教学的第二课时进行,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理解,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将荷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出浴美人。为什么说叶子像“舞女的裙”,为什么描写流水用“脉脉”而不是“默默”或者其他。学生会发现“唉,是哦,可是究竟为什么呢?”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产生,又难以诉之于语言。这时候播放本次的微课视频,学生们在音乐的带入中渐入佳境。在聆听的过程中,有的同学闭上双眼静静感受,有的趴在坐上陶醉其中,有的动笔标注圈圈画画,将手法和精妙之处记在文段旁。播放完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美妙至极”“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在接下来的月色的描写段落的分析理解中,学生们明显找到了感觉。纷纷挑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仿佛是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是笼着轻纱的梦”……经过微课的启发,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鉴赏散文中的诗化语言,诗化语文也在教学中自然形成。学生学会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并且在学生心中留下了难忘的画面,一堂语文课便不仅仅只是语文课,感受到了美,也学会了如何去捕捉美。这才是语文教学最美好的初衷。

本次微课也有不足之处,若能抛开逐句鉴赏的思维,加入动态的荷花实景的视频,会使效果更加逼真犹如身临其境。盼望一种如3D甚至4D影院式的课堂,可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让学生们置身其境感受其美。

【参考文献】:

【1】文体学视角下探讨《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J]. 严雪梅.企业导报.2016(13)

【2】从翻译审美客体角度分析朱纯深英译《荷塘月色》[J]. 薛媛媛,任培红,张优.海外英语.2016(02)

作者简介:简梦莹(1987.03)女,汉族,籍贯:吉林省吉林市。文学硕士,文艺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单位: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荷塘荷叶
荷塘月色
荷叶像什么
荷塘里的“怪物”
荷塘月色
四季的荷塘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叶圆圆
小世玉智闯荷塘
荷塘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