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垠广 滕娇春 田秀岩
2019年3月12日,习主席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退役军人安置、伤病残军人移交、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等工作,配合做好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下篇文章,共同把强军事业推向前进。
一、军队有偿服务的简要历程
(一)军队经商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奠定了发展的主基调。1978-1985年,是我国军费开支的相对衰退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刚进入起步阶段,国家财政支出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国防指导思想首要服从经济建设,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为支持改革开放决定节省军费开支。因此,这一时期国防经费总额明显下降,从1979年的223亿元下降到1985年的192亿元,军费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14.84%下降到1985年的8.71%,军费占GDP的比例从1978年的4.6%下降到1985年的2.11%。那一时期,在1984年整编之后,军队员额仍有430万人,军费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1985年4月,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制定《关于军队从事生产经营和对外贸易的暂行规定》,鼓励军队从事生产经营和对外贸易。同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施行。主要内容有,军队生产经营的方针;军队从事生产经营必须遵守的有关政策、法令和纪律;军队从事生产经营的范围和内容等。
军队经商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分散了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的精力,相当数量的部队和干部不务正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队履行职能的能力,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二是军队经商与民争利,对国家经济秩序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军政军民关系;三是经商容易滋生腐败,败坏部队风气,腐蚀军队人员。
(二)军队有偿服务
1986-1998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这一时期我国军费支出稳定上升,军费支出增长率介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率之间,从1986年的201亿元上升至1998年的935亿元。同时,鉴于军队经商的弊端,中央军委逐步收缩、分步整顿、停止军队经商。1991年,军委规定师以下作战部队不准经营企业;1993年,军委决定军以下作战部队不准经商;1996年初,军委决定进一步清理整顿全军的生产经营,剥离地方挂靠企业;1998年3月,军委决定非作战部队也不搞生产经营;1998年7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从确保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政治本色的高度,果断作出军队和武警部队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决策。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走私活动,彻底调查、停止軍队、武警部队的一切经商活动。
军队停止经商活动后,为了合理利用军队富余资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军委确定允许10个行业在保证完成军内任务的前提下,结合业务工作,利用富余设备、场地和技术条件,为社会提供服务并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也就是对外有偿服务。此外,另有5个行业也自行开展了有偿服务。这15个行业主要涉及幼儿教育、新闻出版、文化体育、通信、人才培训、基建营房工程技术、储运设施、民兵装备修理、维修技术、司机训练、房地产租赁、农副业生产、招接待、医疗、科研。
在当时第三产业薄弱和紧缺型经济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军队利用富余资源开展有偿服务活动,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和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在特定时期对锻炼技术队伍、提高平时富余资源使用效率、缓解标准经费不足起到了一定作用。近年来,随着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加之内部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在不良风气影响下,一些单位开展有偿服务的摊子越铺越大,投入精力和资源越来越多,成了事实上的经营活动。甚至出现违规运行、滋生腐败等突出问题,既严重冲击干扰正常的战备训练秩序,又损害了军队形象、破坏了军队风气。
二、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
1999-2015年,是我国军费的高速增长期。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我国军费支出进入“补偿性”快速增长期。尽管与世界强国相比,中国军费支出仍相对较低,但军费总额持续迈上新台阶。2004年超过2000亿元,2010年超过 5000亿元,2015年达到9087.84亿元,年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同时,军队有偿服务偏离军委当时决策意图,给部队建设带来危害的问题,引起了习主席和军委首长的高度关注。2015年4月,全军对外有偿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面开展军队对外有偿服务清理摸底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先期清理摸底工作。2015年11月24日-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举行,强调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下决心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
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着眼于强军兴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永葆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提高部队战斗力创造有利条件。军队的根本职能是打仗,应心无旁骛谋打赢,如果偏离根本职能搞副业,不仅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影响有效履行职责使命,而且有可能误党误国、祸患无穷。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对纯正部队政治生态、保持我军性质和本色,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意义。
2016年2月,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对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开展以来,军地各有关方面坚决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重大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国家任务、强军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聚力攻坚克难。军队出台《5个行业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政策指导意见》《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项目审核认定办法》等政策文件。军队医疗科研岗位津贴制度、医院经费收支管理制度、职工分流安置和待遇保障办法等配套文件陆续实施。2018年6月,中央军委批准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军队不经营、资产不流失、融合要严格、收支两条线”的标准,按计划分步骤稳妥推进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为军地各级深入推进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建立军地联合工作机制――支持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建立支持停止有偿服务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为支持和推动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任务落实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地方政府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积极配合军队开展这项工作,全国31个省区市成立军地协调领导小组,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将停止有偿服务工作纳入拥军重要内容,各部门通力配合。
到2018年底,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的“停止”任务已经完成,全面停止一切以营利为目的、偏离部队主责主业、单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项目。
三、做好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下篇文章
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需要迎接市场与战场关系的新挑战,处理好军队停止有偿服务带来的新课题,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产权和利益分配等阶段性问题。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的“停止”任务基本完成,进入盘活利用资源的新阶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下篇文章。
一是明确军队资产的根本属性是军事性,严格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军队资产的首要目的是围绕部队备战打仗主责主业,保障战备需求、服务部队建设。对于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后出现的部分富余空置资产,必须坚持军事需求牵引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根据军事战略需求、军队改革和建设需求,在军队内部统筹调配使用,发挥军事效能。另一方面,根据资产特点,结合国家赋予军队的任务,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合理开发利用。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深入推进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后空余房地产、农副业生产用地、大型招待接待资产,全部由中央军委集中管理、统筹调控。
二是统筹安排后续工作,做好军队保障社会化和軍队存量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军队购买服务和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基本模式,巩固深化饮食保障、商业服务、物业管理、油料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化成果,对营区内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官兵工作生活必需的超市、食堂、洗衣店、理发店、银行、邮局、物业等社会化保障项目继续予以保留,规范管理运行。统筹战略投送、设施建设、卫生医疗、物流储备、环境治理等保障资源,推动住房、保险、教育、营区水电气热等军地公共服务衔接,把后勤保障的力量之源扎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厚土壤中,实现军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军地统筹安排,推动军队仓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和空余房地产等存量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军队所属的博物馆、院校等文化教育资源的融合利用,使其在全民国防教育、两用人才培养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军地密切协调配合,进行管理创新。对复杂敏感的有偿服务项目,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委托管理、资产置换、保障社会化等方式进行处理。制定军队资产管理总体方案,加快筹建国有独资公司,统一管理和盘活军队停止有偿服务后的存量资产。军地有关部门协调合作,研究提出有关标准条件、准入程序、审批权限、运行管理等政策办法,实行规范管理,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政策规定,切实发挥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指导做好重大示范项目经费保障,推动军工科研设备设施开放共享,积极支持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等重点工作。
四是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实行依法融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重要指示。在前期对包括“不符合实行军队社会化保障和全面停止有偿服务要求” 在内的各类政策法规文件清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优化法制环境,确保在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后续工作中做到,在法律范围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保证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责任明确。(作者简介:李垠广,海军军民融合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滕娇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田秀岩,国防工业出版社电子事业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