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入,让数学课堂绽放光彩

2019-09-10 07:22:44苏礼娟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题目创设小学生

苏礼娟

长期以来,在学生心目中,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障碍。一节课,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激发起学习的欲望,那将会事半功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来巧妙的导入新课,就犹如磁石一般紧紧的吸住学生,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故事导入,以趣激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创设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如果能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而富有趣味的故事,创设轻松、偷悦、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就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在讲“相遇问题”时,我是这么说的: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考教授》的故事。小学生一下被吸引住了,因为他们想知道谁考教授?教授被考住了没有?教师接着开始讲:我国著名的数学专家苏步青教授,在一次去德国学术访问的时候,一位外国著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个题目,要求他在下车前答出,这个题目是:甲乙两个人相对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走10千米,狗比人走的快,它同甲一起出发,当碰到乙时它就往回走向甲,到甲时又折回走向乙,这样在甲和乙之间来回走,那么甲和乙相遇时这条狗走了多少里千米?教室里很安静,每个同学都在想,教师继续说:那位外国数学家说完题目后问:“苏教授,要不要再说一次题?”苏教授说:“不用了”。苏教授稍微考虑了一下说:“狗走了100千米”。那位外国数学家激动地说:“OK”!“同学们,这个题目你们能做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相遇问题”。这个故事,就像一块“吸铁石”,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课始,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独辟蹊径,巧妙的将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在故事的展开中很自然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相遇”含义。这一别出心栽的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导入,以趣激学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充满趣味的各种游戏,能吸引他们更多的注意力。我们常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创设各种形式的游戏情境,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从外部刺激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欲望,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如学习“20以内法”时,可设计一个“挂灯笼”的游戏,将20以内加法算式做成灯笼,每完成一道题就把它挂在相应的得数下面,在指定时间内,看哪一组同学挂的灯笼最多。学生兴趣极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竞赛导入,以趣激学

教育家夸美组斯说:“教育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小学生大多争强好胜,竞赛活动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在数学课堂中,用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的争强意识得以激发培养,又使学生养成了合作竞争的学习习惯,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加减数接近整十整千的数的速算》时,教师可设计“分小组夺奖杯“比赛。比赛规则是:“老师出示两组题,请两个组参赛,每组选四人,每人做一题,前面一个做完,把粉笔传给其后面的一个人接上,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只要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奖品就奖给哪一组。”

第一组            第二组

338+195           138+200-5

589+602           589+600+2

638-397           638-400+3

1571-602          1571-600-2

很明是,第二組做的又对又快,师:现在我宣布,第二组算得又对又快,把奖杯奖给第二组,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呢?

生1:第二组的题目可以口算,而我们组的题目不能口算,这样比算不公平。

生2:我们要求交换题目再比。

师:可以,20分钟后再比赛,要想20分钟后取胜,不能只靠交换题目,而要研究第一组题目是不是真的不能口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加、减数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

这样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场面,促使其进入了新知探索的最佳状态,这时再让学生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就水到渠成了。

四、生活导入,以趣激学

数学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的油漆桶问:现在老师想把这个油漆桶进行包装美化,作为班级的便利箱,你能帮老师算算需要买多少包装纸吗?这样,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引出学习内容,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和进味性,使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增强了数学教学现实性。

总之,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精心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新课导入出绽放出灿烂的光彩,让数学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猜你喜欢
题目创设小学生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2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是小学生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求知导刊(2015年15期)2015-05-30 00:51:54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