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张俊
察隅,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藏语音译为片岩地,旧时有不毛之地的称呼。它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交汇处,这里山高林密,遍布悬崖峭壁,海拔落差较大。当地有这样的说法:“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即便环境如此艰险,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官兵依然日夜守護在这里,在没有界碑的国土上,用忠诚坚守着对祖国的承诺。
凌晨4点,官兵们身背50斤的战斗装具,随着连长马明的一声“出发!”,巡逻分队迎着晨曦,踏上了巡逻路。
经过4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一座坡度超过50度的陡峭山壁挡住了官兵的去路,连长马明告诉笔者,这里是老虎脊,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滑落深谷,必须拉起安全绳才能通过。一边说一边将一根安全绳系在自己腰间,手脚并用地抓着突起的石块,小心翼翼地开始攀爬,一些细小石块随着连长的动作滚落深谷,“哗哗”的声音让人心颤。半个小时后,官兵们双手抓住连长抛下的安全绳,开始逐人翻越老虎脊。
短暂的调整休息后,官兵们再一次踏上了巡逻路。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变得稀薄,积雪的乱石堆越发崎岖难行,稍不留神便会跌落深沟,轻则摔得鼻青脸肿,严重的还会落下残疾。在这种环境下巡逻,腰间盘突出、风湿成了官兵的常见病。突然,走在最前面的中士贺钢脚底一滑,身体失去重心,眼看就要跌落山崖,身后的上士陈新眼疾手快,一把抓住贺钢的背囊,将他拉了回来。“如果真掉下去,我就和拉巴一起在这里守着祖国的边防线!”贺钢语气坚定地说道。“拉巴是谁?”笔者小声地问道。连长马明面露痛苦地说道:“10多年前,巡逻路上连降暴雨,上涨的河水挡住了巡逻的道路,湍急的水流超过腰深,战士们腰上绑着保险绳小心翼翼地组织过河。战士张希保险绳脱落被水流冲倒在水里,危急关头,藏族战士拉巴多吉跳入河中,一把拉起张希,将张希安全送过河,自己却永远留在了这条边防线上。”
“雪崩,小心!”远处山上传来一阵轰鸣声,巡逻经验丰富的上士胡康林拉着笔者,跑向开阔地域,庆幸的是雪崩离巡逻队官兵们距离较远,大家躲过一劫。重新出发,意外再次发生,新战士吾金多布杰不慎跌进“冰川夹层”中,只能看见背囊。笔者连忙要过去帮忙,经验丰富的胡班长连忙叫住笔者说,“你不熟悉地形,我们来!”。只见他和另一名战士小心翼翼地用竹竿探路,慢慢接近,将吾金多布杰从“冰川夹层”里拉了出来。
翻过两座雪山,再爬一段被他们称为“千层梯”的陡坡,远远地看到两块天然大石头,官兵们称它们为“大岩”“小岩”。每次大家到这个地方,都会有些激动,因为看到这两块石头,就意味着距离此次巡逻任务的终点不远了。
中士杨飞明介绍说,这两块石头被称作“戍边墙”,上面写着许多名字。每一次巡逻到这里,官兵们都会用红色的油漆刷上自己的名字。风吹日晒,等到名字变得模糊时,就会迎来下一批戍边人。说着杨飞明用油漆将石头上“拉巴”的名字一笔一画小心地重新描红,然后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接近边境线的巡逻路上,极其醒目的“中国”两个大字随处可见。稍作休息后,官兵们开始了最后的6公里沖刺,2个小时后,官兵们到达了点位。排长顿珠从背包里拿出了一面五星红旗。
面对五星红旗,官兵们开始整理自己的武器装备和战斗着装,一切妥当。在寒风呼啸中,大家背靠雪山,面对国旗大声喊出:“我们就是界碑,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2016年,边防公路通到了连队门口;2016年8月,连队有了士官公寓房;2018年6月,4G网络信号覆盖了整个连队;2018年12月,国家电网的电送进了营区……
2019年春节前,连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掌握战士们的思想情况和走留意愿。结果显示:连队上等兵一致要求增加上等兵参巡名额,满期人员都愿意留在连队服役。
(:雷锋 201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