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2019-09-10 07:22张晋萍
山西教育·招考 2019年6期
关键词:故乡教育

张晋萍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探寻中华文化古籍时虽未曾发现“图腾”这一词语,但自古以来先人们将或具象或抽象的物体造型树立为民众精神崇拜的标志,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信仰,在今天被人们确立成为“图腾”概念。在华夏悠久灿烂的法律文化长河中,图腾信仰实际很早便已确立,独角神兽———獬豸,则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个性鲜明的中华法图腾标记。

通过獬豸利用头顶直角辨别善恶的方式,我们又可隐约感知到古代社会对于司法程序的认知和理解。所谓“触不直者,去之”,可见古时司法者更多注重案件纠纷的实体性处理。獬豸的生成与信仰在一定层面上也折射出古代自然法观念的盛行。自然法原则从来不是具体细微的,它是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抽象法则体系,多借助于某种古老的、朴素的传统认知,将人类世界的理想追求依附于一种客观主体,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观念文化气息,赋予了特定民族群体的独特文化性格和精神。

獬豸作为法律图腾信仰,又与“天道”“人道”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道”被视为统摄宇宙万物、行乎天地人心的规律和准则,“道”是一种自然秩序,獬豸以其带有神化地感知“直与不直”也就是人类理想附托的“自然之道”。与獬豸威严的怒目圆睁迥然相异的是西方法律图腾———手持天平利剑却蒙目而立的正义女神,“天平”表示公平正义;“利剑”表示追惩罪犯,决不姑息;“蒙目”则寓意以心灵来观察,司法纯靠理性。法律同时又是一种建立在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理想观念基础上、并最终以制度化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社会治理方式,中西方法文化理念虽各有差异,但主旨无外乎追求一种人间正道,民族认同与文化背景的殊异,正义实现方式及治理模式自然有所区别,故也就无所谓苛求追求公义的高下之分了。时见今人从人治与法治层面,衡量对比中国古代传统法图腾“獬豸”与西方法律象征“正义女神”的价值隐义,却难免有偏颇之论,这又需我们客观而非偏狭地融汇体悟本民族独具特点的传统文化背景及其积淀因素,对其法律文化隐义加以理智辨析了。

(康民德《解读中华法图腾的文化隐义》,有改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华夏悠久灿烂的法律文化长河中,獬豸被树立为民众精神崇拜的对象,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中华法图腾标记。

B.獬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断案神兽,也是古人理想化地评判道义是非曲直黑白、彰显律法公正无私的象征物。

C.据说,獬豸利用头顶之角辨别善恶,“触不直者,去之”,这是我国古代自然法观念盛行的一种体现。

D.法律制度的建立与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理想观念有关,中华法图腾獬豸就与“天道”“人道”有紧密的联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对“图腾”进行了简单解读,然后明确提出观点———獬豸是中华法图腾标记。

B.文章引用《说文解字》中对“”与“”之间的联系的阐释,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C.文章将獬豸与正义女神进行对比,具体阐述了中西方在法文化理念、正义实现方式上的不同。

D.文章按照“总分”的思路,讲述了中华法图腾特有的文化内涵,层次清晰,又有现实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在审理疑难案件时就用獬豸,秉持的是“神明裁判性”,审判者坚信不会出现不公平。

B.“触不直者,去之”包含了审判与惩治的双重含义,“触不直者”是审判,而“去之”是惩治。

C.自然法原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所以才促成了獬豸这一法图腾的生成与被信仰。

D.客观地融汇体悟本民族独具特点的传统文化背景,就能公正地评价中西方法图腾的价值隐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伴随信息化时代扑面而来,人类文明及传统生活习俗已发生深刻变化。”近日,在“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李延保的开场演讲,直击会议主旨———“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

与此呼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的发言,也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与讨论。“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共享养老院,现在冠名共享的行业越来越多,当然也影响到教育。未来,从共享课程、共享图书到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将形成规模。”丁钢认为,“共享教育的提出,更多是希望强调如何从终身教育走向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更多关注非系统知识、非系统能力的获得。”

科学技术的迅猛高度发展,使知识成为一种可自由获得的生产资料,大大强化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专家断言,未来三五年,学校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办学体制上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校園界限,不限固定学习场所;在教学结构上打破固定课时、跨越学科界限、重建课程体系,这些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在今后的智能学习过程中,定制服务不再是难题,有教无类能够真正实现”。

教育的作用始终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彰显。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任,倡导“全球共同利益”,应该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这没有办法按图索骥,只有在未来实践进程中才能够创建。(摘编自时晓玲《共享教育将引发学习方式变革》)

材料二

未来几年,共享教育有可能成为一股巨大的新动能,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宁夏部分地区的共享教育成效并不显著。

记者走访一些农村学校发现,硬件设施都不错,但软件建设跟不上,网速慢、网络不畅通,导致远程教育课程使用率低,时常遇到那边的教师已经讲完了一个知识点,这边却因网络“卡壳”还没有听到。“学校现在是10兆、50兆宽带,不能满足授课需要,希望能提高到100兆。”相关人员如是说。

此外,一些城市学校仍对信息化发展缺乏认识,存在等待观望、消极被动现象,部分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另外,有些学校只抓项目建设,不重视应用效果,不想用、不会用的现象依然存在。据反映,目前,宁夏各级各类学校有3406所,进入在线课堂平台的不到十分之一。

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传统教育相比,制作网络课件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负担,应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老师制作优秀课件。“应当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学习资源输送到网络平台上。”宁夏教育厅副厅长说。

(摘编自于瑶、杨泽《一根网线撑起共享教育》)

材料三

可以说,共享教育的前提是,如何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

根据“共享经济”的释义,可以对共享教育加以释义: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识拥有权和强调使用权的作用,在共享教育体系下,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手段和方法,在克服囿于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狭隘性,表现出个人对于知识多样性、异质性发展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并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与共享。即所谓“随需所获,学以为己”。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所有习得是为了自己的持续成长。这点恰恰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正向契合。

共享教育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个性化学习的问题。相比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技术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关键在于从“如何教”走向“如何学”,在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努力达到的一种平衡,强调学习是一个情境化的过程。同时,个性化学习是以个体学习为中心,在任何地方和场所,在流动的任何时间,从差异性需要出发,共享不受限制的多元的教育资源,可在在线与非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并与非正式学习整合。

(摘编自丁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专家们对共享教育的利弊进行了讨论。

B.教育的作用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得以充分体现,而为了发挥教育更大的作用,就应该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让其服务与全人类。

C.共享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然而受制于经费不足、设施不足等因素,我国一些地区的共享教育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

D.尊重每个学习者的意愿和需求是共享教育的前提,在共享教育体系下,每个学习者可以“随需所获”,同时每个学习者也是“学以为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处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共享教育就无从诞生和发展。

B.传统教育阶段,“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进入共享教育阶段,“有教无类”能落到实处,不同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C.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制作网络课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负担,为此,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制作高质量的课件供其他老师共享。

D.作为新生事物,共享教育未来会获得蓬勃发展,而在其体系下,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被弱化,使用权被突出,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6.在共享教育时代,人们应该如何学习?请结合材料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往事

沈从文

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因为第二次我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辫子就不见了。那是夏天秋天之间。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至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

爹好象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的打了他一顿呢。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我凤皇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抹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捡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

那時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为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什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做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①,到了?”大哥很着急的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的头痛了。

他一路笑大哥不济。

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年不见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到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②各人手上提了一捆地萝卜进来。

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

乡里有趣多了!既不什么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

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手竟不能相掺。满姑又为偷偷的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拾得一衣兜花蚌壳。

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包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争先恐后的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为从大油坛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

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

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的说:“小娥,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肚子!拿把我,不然晚上又吃不得鸡膊腿了!”

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都无肉卖。

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惟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

(有删改)

【注】①四满:湖南乡人称叔叔为满满。②满姑:湖南乡人称最小的姑母。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如“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儿童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B.从满姑偷桃、四叔照鱼等细节可以看出乡下生活的有趣自由,从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细节可以看出乡下人际关系友善和谐。

C.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在城里的生活,既体现了“妈”对孩子们的疼爱,也交代了“我”和大哥去乡下的原因。

D.小说描绘了乡下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和开头“我”在城里的生活形成对比,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对城里生活的厌烦。

8.小说两处画线语句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写了十多个人物,但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十一年,台州方国珍起海上。达识帖睦迩奉诏与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往招谕之。明年,盗起河南。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至则修城池,饬备御,贼不敢犯其境。迁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十五年,入为中书平章政事。时中书庶务多为吏胥迟留,至则责委提控掾史二人分督左右曹。出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寻兼知行枢密院事,许以便宜行事。时江淮盗势日盛,南北阻隔。达识帖睦迩独治方面,而任用非人,肆通贿赂,卖官鬻爵,于是谤议纷然。所部郡县往往沦陷,亦恬不以为意。

(节选自《元史·达识帖睦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承制居此/徒籍口舌以驭/此辈今张氏复要王爵/朝廷虽微/终不为其所胁/但我今若逆其意/则目前必受害/当忍耻含垢以从之耳

B.我承制居此/徒籍口舌以驭此辈/今张氏复要王爵/朝廷虽微/终不为其所胁/但我今若逆其意/则目前必受害/当忍耻含垢以从之耳

C.我承制居此/徒籍口舌以驭/此辈今张氏复要/王爵朝廷虽微/终不为其所胁/但我今若逆其意则目前必受害/當忍耻含垢以从之耳

D.我承制居此徒/籍口舌以驭此辈/今张氏复要/王爵朝廷/虽微终不为其所胁/但我今若逆其意/则目前必受害/当忍耻含垢以从之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各位生员。

B.“世胄”指世家子弟、贵族后裔。如晋朝左思《咏史》诗有:"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三公”指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也不同。秦朝以后多为虚职。

D.“移咨”指移送咨文。咨文,旧时公文的一种,行文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移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识帖睦迩博通书籍。他自幼与其兄铁木儿塔识都进入国子学学习,读经史,尤其喜好读书。

B.達识帖睦迩专权一方。他出任江浙行省左丞相,不久又兼任知行枢密院事。贿赂公行,卖官鬻爵。

C.达识帖睦迩很有城府。他虽为杨完者主婚,但内心对杨非常厌恶,暗中与张士诚定计除掉杨完者。

D.达识帖睦迩临危不惧。张士诚监禁了达识帖睦迩,向他索取行台印章。他严词拒绝:“我头可断,印不可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达识帖睦迩独治方面,而任用非人,肆通贿赂,卖官鬻爵,于是谤议纷然。(5分)

(2)二人谄事士诚,多受金帛,数媒孽达识帖睦迩之短,以故张氏遂有不相容之势。(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中“杜若洲”“烟暖”“原草”等意象紧扣诗题中的“春望”一词,描绘出春到曲江的无限风情。

B.诗歌首联,触景生情,由眼前曲江岸边、水上的景象想到“人未归”“柴扉”,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C.诗歌颈联写作者思随目转,将无限深情寄托在草上,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

D.诗歌尾联运用了设问,其中下句“万里春流绕钓矶”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写景,以景结清,余韵悠长。

15.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福克纳那样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____的繁华都市、一辈子在书房里依赖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但单单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作家一旦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主题,通常也就到了____的时候。海明威说过,辛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历练。而童年的痛苦记忆,往往与故乡又有着____的联系,()。莫言很早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如此,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

新生代的写作者,是没有故乡的人,所以年轻作家更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材的作品,而对故乡题材____。坚持写作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其笔下的故乡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这个时候,更期待有“逆子型”的作家,去勇敢触碰故乡的隐秘与疼痛,写出震撼的、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痛苦记忆能否被超越并得到正视,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B.能否超越并正视这种痛苦,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C.这种痛苦记忆能否正视并被超越,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D.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痛苦,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B.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C.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

D.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一名写作者。

20.××中学高三学生即将毕业离校,请以学校图书馆的名义拟写一则催还图书通知,告知学生须在5月20日之前到图书馆办理还书手续,清还学校图书。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合理、语言准确连贯,不超过80字。(5分)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基本相同。(6分)

你是一块岩石,你以屹立的样子,站成一道沧桑的风景,凸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材料:

雄鹰落叶修竹

高傲的姿态颀长的身姿卑微的身份

诗意的窗前宽广的大地蔚蓝的天空

奉献的精神谦逊的品质不羁的力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古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術的中国创造,今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新时代的创新。中国创造从未止步,在为世界经济的互惠、互利、共享的路上砥砺前行。

材料二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从而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对于“中国创造”,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獬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断案神兽”表述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虽然今天我们无法确定上古时期此种神兽是否真实存在”。)

2.C(“具体阐述了中西方在法文化理念、正义实现方式上的不同”分析有误。从文中最后一段来看,只是指出有差异,并没有进行具体阐述。)

3.B(A项,“我国古代在审理疑难案件时就用獬豸”理解有误,原文中说的是“每遇疑难案无法直接决断时”,选项扩大了范围。C项,强加因果。原文中只说“獬豸的生成与信仰在一定层面上也折射出古代自然法观念的盛行”“自然法原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可见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D项,说法绝对。原文是说“衡量对比……传统文化背景及其积淀因素”。)

4.A(“专家们对共享教育的利弊进行了讨论”错,从材料一可知,专家们讨论的是共享教育的利的一面。)

5.B(“‘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法于文无据。)

6.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持续成长”这一目的。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注重非系统知识、非系统能力的获得。③定制适合个人特点、满足个人需要的学习内容和手段、方法。④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每点2分,写出其中三点,意思相近即可)

7.D(“对城里生活的厌烦”说法错误,文章只是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并没有写“我”对城里生活的态度。)

8.①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小说的整体性;②表明“我”对四叔的辫子很感兴趣,突出“我”幼年时的淘气和四叔的和蔼憨厚;③表达“我”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为下文写美好的人情关系做铺垫。(每点2分)

9.①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更能表现乡村人的人性之善;②淡化个体,更能突出“往事”的主体地位,点明题意;③叙写众人之善,更能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④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B

11. A对“诸生”的表述中“各位”错

12. D应为“普化帖木儿”

13(1)达识帖睦迩专权一方,而又用人不当,贿赂公行,卖官鬻爵。批评者议论纷纷。(方面、肆、谤议各一分,句意2分)

(2)二人谄媚张士诚,多次挑拨张士诚与达识帖睦迩的关系,使二人有不相容之势。(谄事、媒孽、纷然各一分,句意2分)

14.C(“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信”分析有误,颈联第二句说的是,故乡海门浪高,自己寄往故乡书信变少了。)

15.①颔联上句“故园何处风吹柳”属于虚写,运用想象的方法。细腻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②下句“新雁南来雪满衣”属实写,通过对看到的从南方归来的新雁的细节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江南故人、故园的相思之情。(每点2分,意对即可)

16(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B(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作“酒绿灯红”。语境强调的是繁华都市的特点,故此处应填“灯红酒绿”。江郎才尽:泛指才思枯蜗。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语境强调的是作家用尽心才思,故此处应填“江郎才尽”。干丝万缕: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语境强调的是童年的痛苦记忆与故乡联系紧密,故此处应填“千丝万缕”。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嗤之以舜: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语境说的是不写故乡题材,而不是看不起,故应填“敬而远之”。故答案为B项。)

18.C(根据句子主语的一致性,可排除B、D两项;根据“正视”在先、“超越”在后的逻辑顺序,可排除A项。故答案为C项。)

19.A(阅读语段,分析画线句的句子成分,可知该句有两处语病,前一个分句搭配不当,“解脱”与“压力”不搭配,可将“解脱”改为”摆脱”;后一个分句语序不当,属于多项定语的语序不肖,应将“一名”移至“不再”前。分析四个选项,只有A项对两处语病均做了正确的修改,故答案为A项。)

20.各位高三同学:

毕业在即,为了规范学校图书资产管理,请同学们于5月20日之前到图书馆办理还书手续,归还学校图书。请相互告知,予以配合。

××中学图书馆

2019年4月20日

(首先明确要拟写的内容,即通知内必须展现的内容。如题干中的“毕业离校”“催还图书”“5月20日之前”等,这些都必须体现在通知中。另外,还要注意通知的格式要求,要有称呼和落款,且要注意通知应用使用书面语体,表达上要简明、连贯、得体。你写出答案后,需注意体查字数。)

21.你是一只雄鹰,你以高傲的姿态,翱翔于蔚蓝的天空,展现出一种不羁的力量。你是一片落叶,你以卑微的身份,飘落于宽广的大地,诠释出一种奉献的精神。你是一片修竹,你以颀长的身姿,摇曳于诗意的窗前,彰显出一种谦逊的品质。(每句2分)

(首先要按照雄鹰、落叶、修竹的特点对其他词组,进行归类。如“高傲的姿态”“蔚蓝的天空”“不羁的力量”是用来形容雄鹰的;“卑微的身份”“宽广的大地”“奉献的精神”是用来形容落叶的;“颀长的身姿”“诗意的窗前”“谦逊的品质”是用来形容修竹的。然后根据所给例句的句式进行仿写即可。)

四、写作

22.【写作指导】阅读作文材料,要学会把握关键词。材料一主要讲新时代“中国创造”从未止步,为世界经济的互惠、互利、共享提供能量,即“中国创造”对世界经济的作用。材料二主要讲中《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涉及创新、质量、绿色、结构优化、人本等关键元素,也提到了“中同创造”有助于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自己的体验,对“中国创造”进行独特思考。

总体来说,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写作:①“中国创造”对于中国、世界的价值和意义;②“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③我为“中国创造”而骄傲。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强调自身的个体体验,要融入现实中看到、听到或者感受到的例子,从而进行论述。

猜你喜欢
故乡教育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故乡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故乡的山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故乡常在我梦里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