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皇帝谥号字数的增加

2019-09-10 08:55周明喆
高考·中 2019年6期

周明喆

摘 要:谥号是古人避讳生前之名的称谓,出现于西周初期,作为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儒家伦理和事功文化。唐代皇帝谥号与前代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唐代政治文化的缩影,与皇權加强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有密切联系,也对后世的皇帝谥号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皇帝谥号;初谥;加谥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而皇帝谥号始于汉,最早享有谥号的是刘邦,谥曰“高皇帝”。从汉朝至隋朝,皇帝谥号以单谥和复谥为主,其中单谥者67人,复谥者58人。到了唐朝,皇帝谥号的字数则大幅增加。

下面我们将分析唐代皇帝谥号字数增加的表现、方式、原因、影响。

一、增加的表现:

唐朝,皇帝谥号的字数大幅增加,开启了一个皇帝谥号“以繁为贵”的时代。唐初两位皇帝高祖和太宗,遵循旧制,高祖初谥太武皇帝,太宗初谥文皇帝,但自高宗开始,加谥变得频繁,初谥字数也开始增加。一般地,皇帝谥号以最终确定的谥号为准,故唐代二十帝谥号字数情况列表如下:

从汉朝到隋朝,皇帝谥号字数无外乎单谥、复谥两类,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享有多谥,皇帝谥号字数平均1.46字;而到了唐朝,仅有末代皇帝哀帝为单谥,最长的宣宗谥号字数更是多达18字,皇帝谥号字数平均6.55字,具有显著增长。

二、增加的方式:

唐以前皇帝谥号为一到两字,而唐代皇帝的谥号字数普遍远多于前朝,唐代皇帝字数增加的方式,一是加谥,另一个即是皇帝初谥字数的增长。

1.加谥

加谥是指为前代原本己有谥号的皇帝增加谥字的行为。皇帝加谥在唐代才开始出现,前代并无成例可以遵循。

唐代皇帝主要的加谥,集中于高宗、玄宗、宣宗和懿宗四朝。除高祖谥号在第一次加谥时没有改变字数外,其余各次加谥均增加了谥号的字数。

2.初谥字数的增长

初谥是皇帝死后所获得的最初的谥号。最早在初谥上就打破旧制,增加字数的是高宗,谥曰“天皇大”

其后的中宗,初谥孝和,恢复了复谥。此后从睿宗到昭宗,皇帝初谥字数均不低于3字,最多的肃宗9字。唐代二十帝谥号总字数131字,其中加谥字数43,初谥字数88,可见初谥仍是唐代皇帝谥号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增加的主要原因:

唐代是古代皇帝谥号发展历程的重要转折时期,其折射出的是社会形势的变迁,总体而言唐代皇帝谥号字数增加的原因有二:

(一)从宏观上看

社会制度和形势的变化通过影响君主与官员的尊卑关系影响皇帝谥号的变革。因为既然谥号具有评判性质且又由后代皇帝和臣子一同商定,皇权的尊卑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臣议谥和撰写谥议文时的情感态度取向。

1.门阀制度遭遇挑战

两晋以来,在士族与皇权为绝对权力展开的斗争中,士族似乎始终稍占上风,但到了唐代,士族阶级因为自身的不思进取,日益腐朽,加之农民起义频发,庶族地主兴起,士族的经济基础受到动摇,最关键的是唐朝采用科举制度选官,士族的政治优势遭遇巨大挑战。总之,唐朝的士族起码在唐初已经无法像之前那样左右皇权了,包括左右皇帝增加谥号。

2.行政体制不断变革

唐代三省六部制逐渐完善,“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三省中权力最大的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于公元622年废除,之后,他官任相频繁,三省职权进一步削弱。随着行政体制的不断变革,皇权在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方便了皇帝谥号的增加。

3.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科举制在唐朝得以发展,但科举制也有其弊端,出身寒门的弟子们在皇帝面前更加卑躬屈膝,为了加官进爵,他们自然极尽阿谀奉承之能讨好皇帝,议谥时自然会拟出充满溢美之词的谥号褒赞先皇,以迎得当朝皇帝的欢心。

(二)从微观上看

具体来说,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个人的品性喜好对历史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昏庸的君主贪图享乐,追求盛名美誉,想求得更长更溢美的谥号,他们的愿望自然被后代们所铭记;贤明的君主因为各种政治目的,加长祖先的谥号,自己死后也通常能得到相同的待遇。

四、增加的影响:

1.警示君主

中华民族的重史传统影响深远,谥号作为授予死者的带有时人评判性质的文字,算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影响到其在后世的评价,因此历代君王皇帝对此都非常重视。很多帝王在位时兢兢业业,不敢为所欲为,就是担心后人会给自己一个恶谥,让自己遗臭万年。但谥号对皇帝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重塑约束作用也是有限的,客观上也助长了昏君暴君无道的行为,如不理朝政达30年,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的嘉靖皇帝都得谥“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2.历朝沿袭:

自唐朝开长字谥先河之后,此后历朝均基本沿用。宋代皇帝谥字字数以16字为主,如:太祖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武皇帝”。辽代皇帝谥号最初循汉制,多为以孝开头的复谥,自圣宗起循唐制为先皇加谥,辽代皇帝谥号由简入繁。元代皇帝谥号字数长短不一,但以四字谥为主。明代皇帝谥号字数大幅增加,洪武和崇祯皇帝谥号21字,其余14帝均为17字。清代是皇帝谥号字数最长的朝代,太祖谥号25字,除宣统帝无谥外其余各帝谥号均超过20字。由此可见,自唐代开长字谥先河之后,历朝在其影响下都采用了长字谥,谥号也难以用于对皇帝的称呼,成为皇帝彰显个人品行的工具。

结语

唐代皇帝字数的增加,“是由于子孙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也参杂者现实政治的考量”②。皇帝的长字谥使称呼谥号变得极不方便,谥号失去了其产生之初避名讳的作用,同时愈长愈美的谥号失去了儒家赋予谥号的作为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的手段。唐代皇帝的谥字繁多也为后朝沿用,并逐渐形成了谥号字数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趋势。作为皇帝谥号制度的转折点,唐代皇帝谥号所反映的人们的道德意识、政治斗争与社会形势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人教版(2017年秋季)季0133号必修一14页

[2]唐代皇室谥号研究_赵雪梁.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