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伟
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提及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点工作时说,“要全面增强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的本领,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那么,生态环境领域的中国故事谁来讲?当然要由直接参与和关注生态环保事业的普罗大众来讲。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2019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正是创新环保科普宣传方式、讲好生态环境领域中国故事的一个好办法。
2019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从3月底启动,历经报名海选、专场选拔赛,直到5月28日在吉林长春举行总决赛,近千名参赛选手把所见所闻的环保素材,用演讲、小品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同时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起到了讲好生态环境领域中国故事的效果。
把“烧脑”话题演绎成有趣故事
2019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的主办方希望通过该活动,发掘生态环境解说人才,打造生态环境科普宣传铁军,讲好山、好水、好生态、好工程、好项目、好技术的中国故事,传播生态环保正能量,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生态文明。
2019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分申报海选、专场选拔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4月,各单位组织选拔的参赛选手录制讲解视频上传至主办方指定平台。经专家评委会审核后,200多名选手于5月5日至20日,分别在吉林长春、浙江杭州和四川南充参加专场选拔赛。
值得一提的是,在杭州余杭区中泰乡九峰村举办的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专场选拔赛,是在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旗下的生活垃圾发电厂区举行的。这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堪称青山环抱、绿树如茵的生态公园,完全颠覆了此前对生活垃圾处理场那种臭气熏人、蚊蝇飞舞的恶劣印象。这些参赛的“生态环境讲解员”们把垃圾围城、核辐射、污水处理等“烧脑”话题,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活灵活现的小品等方式,演绎成普通人能看得进去听得明白的有趣故事。
15名选手都要“打通三关”
5月28日,从各专场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15名青年才俊齐聚长春,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同台竞技,决出了2019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的冠亚季军和最佳表演奖、最佳应变奖、最佳解说奖、特别鼓励奖以及优秀奖等奖项。
参加“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总决赛的选手们,既有中学生和森林警察,也有环保从业者和高校学子。主办方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让选手们展开才艺比拼:第一个环节是自主命题讲解,选手们借助视频、图文、幻灯片等方式声情并茂地讲解,内容都围绕生态环境主题,得分占总成绩的50%,这一环节要根据选手表现评选出最佳解说奖;第二关是风趣活泼的小品展示,每三名选手一组,围绕各自选定的主题来表演小品,得分占总成绩的20%,该环节要评选出最佳表演奖;第三关是“更加严酷”的随机命题讲解,选手现场从15个候选命题中随机抽取1个做讲解,内容要与抽取命题密切相关,得分在总成绩中占比30%,这个环节中要根据选手临场发挥评选出最佳应变奖。
小品《洋垃圾的背后》让观众泪下
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王元辰讲解的主题是“暖战时代”。她说,“暖战”就是人类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战争,这比一战、二战和冷战更要严峻,“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几度就对地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要减缓这种趋势,首先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改为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其次,个人也要通过节约能源和绿色出行等方式做贡献。‘暖战时代’的终结将会带来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长春财经学院的学生李炳録在讲解中号召大家一起“塑战速决”,保护海洋环境,向塑料宣战,他认为保护海洋环境不只是去科考和當环保志愿者,更需要“把平日里的小习惯微微改一改”,因为少用一个塑料袋,就能少缠住一只海龟,少堵住一条鲨鱼的胃。
在第二个环节的小品展示中,15名选手每三人一组表演了5个小品:《如此一刀切》《环保与经济携手一起走》《生态入侵》《洋垃圾的背后》和《以蛾传讹》,为观众们奉上了环保才艺秀。来自四川乐山师范学院的童敏在小品《洋垃圾的背后》中的表演尤其“动人”,她噙着泪水控诉洋垃圾给村民和亲人带来的病痛与灾害,让现场许多观众眼中闪现出泪光。
最后的环节是随机命题,考验选手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他们围绕着垃圾焚烧、挥发性有机物、反应堆、生态入侵、重金属、重污染天气等生态环境热点话题比拼。
把大政策用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
总决赛现场让观众爆发出阵阵掌声的不仅仅是选手们的精彩表现,更有评委嘉宾们画龙点睛般的评述。本次总决赛的评委阵容强大,由原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盛连喜、中国科学院文联副主席(原中科院监审局局长)沈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高校影视学会副理事长)姚国强等7位嘉宾担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在点评中提到,自5月5日启动赛事以来,他从预赛现场到决赛现场都深受触动,既受到了知识的熏陶也体验到了美的享受。他认为参赛选手在讲解内容上还要突破,有的选手在讲解过程中的学术化气息还比较重,如果内容上多一些故事情节就能更拉近与观众距离。他说,在多位选手的讲述中听不到高深的专业名词和术语,能把大的政策用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确实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最后总结评述中,评审组长、原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高度评价了15名选手的现场发挥。他说,选题的现实意义很大,多名选手并不是搞环保的专业人士,但在讲解类似“碳足迹”这样的生僻概念时处理得令人满意。不过,有的选手在生物多样性等题目上如果从正反两方面来讲,效果会更好;还有几个小品在表现家庭关系时需要对台词多加推敲,使之在表演上更加可信。总体来说,“选手们的表演瑕不掩瑜,对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非常有益”。
青年演员受聘“生态环境科学传播大使”
在赛后颁奖环节中,除了个人奖项和优秀组织单位奖花落各家外,青年演员黄灿灿也出现在台上。据主持人介绍,黄灿灿参演了国内环保题材电视连续剧《我的莫格利男孩》,她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一直努力践行并让公众参与生态环保公益事业。本次大赛组委会高度评价了黄灿灿在传播生态环保、号召绿色低碳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榜样力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为黄灿灿颁发了“生态环境科学传播大使”的聘书。
最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在对本次活动做总结时指出,2019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是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切实体现,选手们的精彩演绎为公众献上了一堂宏大的环保公开课。他说,“在我国这样一个领土广袤的大国,单靠25万生态环保系统干部和职工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和付出——从各位生态环境讲解员到传播大使黄灿灿,再到现场每位观众,都要在实践行动中把今天比赛的气氛和理念传播出去,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赛事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无论从赛事规模还是组织严密程度上,本次活动都比去年有了很大提高,从形式上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成效上能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的成功举办,让讲述生态环境领域中国故事的手段更加多元化,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