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晗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在自身的安危与国家兴亡面前,你要如何抉择?于谦站在京都北城墙上,望着寂静廖阔的天空,他这么问自己。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王朝三十万精兵,客死他乡。京都防务空虚,只剩下数万老弱残兵。十月,瓦剌军大举南下,也先迂回京师,挟英宗逼和,列兵城外,气势汹汹然。城内人心惶惶,士气低落,朝中大臣多数主张迁都南京,再商战事。
是战,还是和?明朝的运势一片混沌,北京城因为如此艰难的抉择迷漫着黑色的尘雾。
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大明王朝几十年的国运就这样结束了吗?一旦选择放弃,蒙古骑兵必将长驱直入,大明江山社稷必将不保!黎明百姓必将遭殃!靖康之变的耻辱还在历史的尘埃中未消散殆尽,金兵的铁骑犹嘶鸣在耳,苍生的呻吟辗转至今。不行!不能让宋的悲剧再次重演!不能就这样放弃!
“社稷为重,君为轻!”
于谦抛却了个人的前途命运,坚决地选择了扶郕王朱祁钰上位,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亦为自己的悲剧结局铺上了一层乌云。
接下来,于谦颁布了史上最严军令。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一道道军令犹如电光石火点燃了整个京都的天空。在生死攸关的战争面前,于谦和他的军队选择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和英勇。
于谦一刻也容不得迟疑,立刻调兵遣将,布署作战,急调兵员,发动群众,准备大量粮草和水,一個多月他组建了一支二十二万人的军队列阵北京九门外。但这看似人数多于蒙古十万铁骑的庞大军队,其实弱不禁风,根本无法与装备精良的铁骑一战,是的,战争从来就不是一场看人数的游戏,更多的是靠装备,靠战术……
南方传来一片马蹄声,该来的还是要来。于谦看向那尘土飞扬的南方,再看向那自己手下这一群严阵以待的将士。来吧!是时候决一死战了!
“杀!”“杀——”
士兵们放弃了防守,放弃了城墙的保护,选择了主动出击,蒙古人无不惊异于汉人的英勇,但战场上是没时间考虑这些的,既然你主动出击,那就来吧!
无数的士兵倒了下来,尸体在马蹄下被践踏,整个战场充满了浓浓的血腥味,于谦紧紧地抓住了手中的剑,无论这个选择成败与否,于谦无怨无悔!
风,带走了血腥味,但带不走一颗赤诚的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在贫寒中,他选择自己的操守,在被抄家时,家贫如水,连冷酷的锦衣卫都不禁潸然泪下。
“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在利益面前,他选择为民请命,不怕得罪权贵。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他选择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
你选择了什么,你人生的天空就是什么模样。
在浊浪滔天的世界里,大明名臣于谦选择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几百年之后,历史的天空依然会因为他的抉择而澄清和明亮。
(作者单位:邵东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