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琪
摘 要:根据卫生经济学理论来看,我国的老年人口卫生服务的供需会受到其经济能力以及卫生费用等很多因素的综合制约,这也都会对实际业务开展带来相关的影响。通过分析老年人卫生服务的特色,为现今老龄化不断加剧下老年人口卫生服务提供相关建议,也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老年人因为其身体因素,很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因此而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影响其卫生费用增长的因素包括个人的健康状况、医疗保险、城镇化等,老年人卫生服务有多样性的需求,应该有针对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在实际业务开展的基础之上,再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来引导老龄患者就近就医等,对于整体制度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符合老龄化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整体社会的和谐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供给需求;老年人口;卫生服务
一、老年人口卫生服务现状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我国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根据我国学者的相关统计数字来看,国内老年人口疾病经济负担不断增长,甚至于超过了我国同期GDP增长的速度,也超过了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口因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对其生活而言也是重要的经济负担。2015年,我国卫生服务部门有相关的统计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患有慢性病的概率在67%左右,与此同时住院率也在逐年提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一系列常见的慢性病,对于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慢性病不仅会为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大量的问题,也会使得很多的卫生资源因此而被占据,因此如何解决该问题,释放相关的资源,满足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的社会医疗需求,也是新时期相关从业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影响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大体上包括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所患慢性病、医疗技术进步水平情况、老年人收入情况、医疗保险扩张情况以及城镇化发展等要素。
二、老年人口卫生服务需求特征
整体来看,老龄人口卫生服务需求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合经济学家的需求理论来看,卫生服务需求的构建必要条件包括购买卫生服务的渴望以及相应的支付能力两个要素。老龄人口卫生服务需求主要受个人健康状况、社会文化发展因素,以及传统经济学消费观念所影响,服务的价格、个人收入水平以及主观的偏好和时间价值等因素也会对此带来制约。老年人容易患慢性病,使得健康受到损害,因此,从需求弹性角度来说,卫生服务需求总体上是缺乏弹性的。而慢性病的需求价格弹性则相对来说比较大,按照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供需法则来看,卫生服务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反移动的关系,也就是当整体价格下降时,其需求才会逐步上升。而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其整体报销比例也逐步提高,也就会从侧面使价格相对下降,因此,人们对于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会有较大的增加,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各项政策的扶持力度越来越高,因此他们对于卫生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老龄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还呈现出多样的特征,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于健康的需求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结合不同老年人的区别以及相关需求来做好分类的对待工作,对整体的资源利用率提升很有帮助。比如,健康老年人可以继续完善他们的生活方式,亚健康老年人则需要结合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来给他们一定的帮助,而慢性病老年人则需要综合治疗、跟踪随访以及心理干预,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地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来开展相应所需的服务。从整体上来看便捷性、稳定性也是老年人的综合需求。
而在供给方面则主要是结合我国医疗体系的发展来进行相应的研究,医疗卫生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也属于稀缺资源,整体占GDP的比重虽然在增加,但相比于需求还显得不足,因此在提供卫生服务方面公平性会有所影响,效率也不是很令人满意。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的满足需要运用大量的社会资源,特别是老年人群的慢性病所需的卫生服务,将会遇到有限的卫生服务供给和无限性的健康需求之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也将会直接制约着整个体系的效率。总而言之,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的供给在我国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如果没有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也将难以有效地推进下去。
三、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对策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结合供给需求理论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来更好地推进其发展。
第一,加强对老年人口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结合实际的发展来看,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上,国外对于这方面的内容研究相对都比较完善。在很多的政策推广以及实践活动中都需要提出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这样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及时地做出解决。但是,现今在我国还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结合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不断推进老年人口卫生服务的相关研究,在扎实的学术基础之上再做好相应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将很有利于提升整体的效率。
第二,提升对于老龄人口的健康管理。结合慢性病的分级诊疗和分类管理来提升业务的效率,结合老龄人口卫生服务的特点,做好分级分类的健康管理制度建設工作将有利于提升老龄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提升老年人口的可支付能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在老龄人群中普及,从而降低慢性病发生的可能性,定期对老年人口做好健康的评估工作。对于可能存在的疾病及时地干预,结合着综合治疗、跟随治疗、及时治疗的模式,来对老年人做好长期的照顾和康复工作,这对于实际的成本降低而言很有帮助。结合美国的发展来看,做好了慢性疾病的分类诊疗和分类管理制度,有80%的慢性病也是可以干预的,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分类管理制度,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也很重要。
第三,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降低老龄家庭疾病的经济负担。人口老龄化的迅速推进,不仅使得医疗费用迅速上涨,也使得相关的资源服务成本迅速提升,根据供给需求理论,价格的上升不利于需求的增加,这也不利于我国医疗卫生更好的发展。老龄人口收入低,卫生需求却很大,特别是患有慢性病和长期护理需求的老年人,因此需要结合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鼓励和支持发展老龄商业保险制度,以此为补充来满足社会人群的多元需求,降低社会医疗体系的压力,促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尔西丁·买买提,董亚莉,魏先华.新疆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影响因素预测及供求关系评价[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33(04):592-603.
[2]高采文,张静静.中国人口老龄化序列分析预测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04):9-10+21.
[3]史玥.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唐山市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7(10):122-123.
[4]董亚莉,热那古·塔衣尔,尔西丁·买买提.新疆老龄化人口与总的医学敏感人群的预测[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04):548-551.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