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 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变化,文化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高校的思政课程需要伴随着新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精准思维的应用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课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综合关注学生的课程需求,进行思政课程改革。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于学生的需求进行研究,结合精准思维的理念,研究课程中不同的内容,采用有益的改革方法。基于此本文对于“精准思维”深入推动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精准思维;新时代高校;思政改革探究
引言: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所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在这种思维的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问题中的细节进行研究,精准的对于问题进行解决。在目前的社会治理中,精准扶贫、精准改革,对于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进步,同时也对于工作思想以及工作的形式形成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因此,需要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进行改善,应用精准思维,对于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生群体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进行解决,引导其建立正确的、全面的以及客观的认知。
一、结合大学生思政课程的内在要求,应用精准思维
当代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信息传播方式进步的影响,在其思维的领域中充斥着多种的声音。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经历过长期的学习与思考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思维思考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到杂乱信息的影响,在其思维的深处,会产生一定的茫然、迷惑的心理。在一般思政课程中,对于大学生实际的状况关注有所不足,因此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的行为,受到思政课程的影响较为有限。精准思维下,学生思政工作的进行,能够有效的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行后期的跟进工作。
二、应用精准思维的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此外,精准的思维模式,能够对于学生自身处理问题的方式形成一定的影响,在学生接受思政课程的过程中,应用精准的思维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接受其中的思想内容,同时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解决的途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
例如:由于目前的学生受到西方价值体系的影响,对于个人主义等具有较为强烈的认同意识。应对于学生的这种状况,教师需要从实际的生活中以及历史文化形成的趋势中,对于学生阐明群体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在鼓励学生保持个性的同时,也能够对于传统的群体性规则进行遵守。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对于个人主义在西方的形成过程,以及这种思想在西方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发展进行阐释,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这种思想的内容形成系统化的了解。在分析个人主义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现代化以及工业化的客观事实进行强调,同时对于个人主义在西方社会影响中不同的面向都进行阐述。在对于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系统的解释之后,教师需要联系历史文化的因素,以及我国当代的发展事实,引导学生对于群体化的思想产生系统进行了解。在其中帮助学生建立理性分析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应用客观价值的判断标准,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
三、应用精准思维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高校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由于存在不同的学习状况,以及思维的能力,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一些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在社会认知、哲学认知等问题上思考的程度有所不足,因此,对于哲学的原理无法进行理解。
思政课程的改革,需要应用精准思维的相关应用事件,引导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解与学习。例如,在哲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的应用效果进行关注,引导学生应用实际的案例,对于其中所含有的哲学内涵进行分析。在目前的高校思政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课程的教授,学生进行被动的听讲。尤其是在哲学的学习部分,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对于课程的内容缺乏理解,将会导致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从,出现没有学习兴趣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应用实际的案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哲学内容的理解,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2]。
四、在学科建设视角下思考问题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特殊问题,在一般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正面对问题做出全面的应对,这不仅是工作科学性的体现,还能在工作中起到统一思想和凝聚合力的良好效果。以精准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一方面要做到科学性和政治性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为指南,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充分运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和方法论,
同时综合现实案例、过往经验和实践探索,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抓住问题中的关键点,以务实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3]。
结束语:
在精准思维的引导下,高校的思政课程将会具有更为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精准化的问题解决。在推进教学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更为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柯. 精准思维引领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釋与优化[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05):1-6.
[2]张明,罗伟明.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路径探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5):1-4.
[3]何畏,王洋. 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J]. 群众,2019(0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