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国家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亟需大量的法律人才。那么自然地,我们也就面临着在本科阶段中如何培养出的卓越的法律人才这一大难题,旧有的法学教育模式在面临新时代变革大潮下需要作出改变。
关键词:法律人才;理论;实践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认识一件事物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前人的经验,即通过学习。二则是通过亲自参与接触事物,谓之实践。各院校的教育方式也不外乎是这两种方式。学生们在课堂上汲取知识,在课下通过实践活动进而加深对所学的理解。这种理想化的教育模式,实际上存在着许多细节问题值得探讨。
一、对课堂教育平衡理论与应用的思考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师的教学侧重不同,主要可划分为两大派别。一个是“理论派”,教师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理论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另一个是“实务派”,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讲解许多案例,以理论服务实际。理论与应用并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一味讲求理论知识,容易空谈理论,脱离实际,同时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缺少实例,抽象的理论往往难以接受理解。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法学生必须要在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来接触案例,否则教师在课堂中过多的引述案例容易给同学们造成一种天花乱坠之感,学生也难以体会其中的奥妙。
妥善处理这二者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个人认为学校的教务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对教师授课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教师也应当对此进行反思。目前,多数学校往往将理论课的学习作为必修,将实务应用课程作为选修。这种制度上的安排难免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轻实务”的错误认识。法学专业的课程在本科阶段相对繁重,出于减轻法学学子学习负担,平衡理论与实务二者关系的考虑,个人认为可以选择将二者合一在课堂上讲解,合理分配二者的比例关系,在普及理论知识的同时适当附以案例,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对教学内容与法考接轨与否的思考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因大学中的包括法学的各个学科教育主张熏陶教化,理论理论学说在大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以为主,但本科的法学生未来将面临着法考的挑战,随着法考的改革,它考察越来越注重法律实际运用,考察内容与教学内容大相径庭。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与法考内容接轨,是否应服务实际,以及原有考试的试卷题目是否要进行变化,这一切都值得思考。
三、对学校社团实践活动的思考
法学学子们除了在课堂上接受法律知识外,就是在课下以实践的方式来深化对所学的理解了,丰富的大学生活本身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很多学校都设立“法律服务中心”之类的社团,学生可以参与其中的普法活动、模拟法庭,或者以公益法律咨询的方式来加深对自身所学的体验。但社团活动毕竟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如果其中缺乏专业老师、社会人士的指导,可能仅仅是学生的自我探索,也许不会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甚至由于现实状况给学生造成某种错误的认知。但是从客观上讲,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犯错,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敢迈步尝试的理由,但若能在专业的指导下组织活动,也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比起正规的教学活动来,学校对于社团活动的管理就相对松散。因此个人建议校方应加强对法学社团活动的管理,安排专业的老师对组织的活动把关,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及时指导同学们的在法学实践中困惑。另外,如果校方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也可以适当为学生社团拨款。社团可以用校方的资金与其他社会上的专业机构,如律所进行合作,请专业的人士亲临指导。同时这种专业人士可以为法学学子讲解大量法律应用实例。相信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一定会对我们的法学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四、对假期實习活动的思考
在假期里,同学们往往选择实习作为课外实践的另一种方式。于是法学生们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前往律所、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组织,开始为期不等的实习生活。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一开始做的一般都是学习法律文书检索,整理卷宗等基础工作。不过,我们在学习法律实务程序的同时,还可以对它们背后的本质内容进行探寻。我们可以对卷宗文书记载的案件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尝试梳理其中复杂的法律关系,用所学的法律规定与其相对应。律师如何为当事人寻找法律依据,法院在双方各有法律依据时又应如何进行裁判等。现实中的案情永远比法律规定错综复杂,法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会觉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我们在合适时机向专业人士请教,经受他们的点播。大体上而言,个人认为实习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实践途径,在实践过程中,法学生们往往会有自身理论基础薄弱的感慨,这也有益于我们自己自觉的发现自身知识的漏洞,使自己主动去弥补完善,点燃自身的学习热情。
五、结语
一入法门深似海,想把自身雕琢成真正的法律人才,离不开学校培养和自身的努力。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法学学子们已然在法律之路上渐行渐远。我们终将投入到中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浪潮之中,以一己之力为铸就法治社会的贡献全部力量。这是一项光辉的事业,希望每一位法学学子都能够竭尽所能,将自己培养成真正的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2]吴涛,邹洪伟.“强化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作者简介:
张菀芙,女,本科在读,现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法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