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国库事后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9-09-10 04:11:22田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
关键词:国库会计核算核算

田莉

摘 要:随着央行现代支付系统的快速发展,国库会计核算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库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TCBS)和国库信息处理系统(以下简称TIPS)的顺利上线运行,并实现连接后,逐步实现了国库业务处理电子化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国库会计和风险防范日益发展,迫切需要更新监督理念,探索新的监督方式,以提高监督和监督的效率,从而有效防范国库资金的风险。

关键词:国库会计核算 国库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作为国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库资金安全的一个重要内部控制防线,对规范国库核算操作,提高国库核算质量,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央行国库会计核算体系的不断变革,新业务、新程序、新制度层出不穷,其核算理念、核算手段、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事后监督却受到业务信息、制度程序、监督手段和监督技能等因素的制约,没能充分发挥监督和预警作用。如何提高央行国库事后监督工作迫在眉睫。

一、国库业务事后监督现状

国库事后监督人员根据国库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和管理制度,对每天处理的各种核算业务进行及时、全面、连续的监督,确保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规范性和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目前国库会计事后监督依然是以手工核算为主,工作量大且监督范围依然局限于会计业务处理。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凭证的要素填写是否正确,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凭证、报表、账务是否平衡,印章的加盖是否齐全,账务数据是否准确等规范化方面的检查。

二、当前央行基层国库事后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业务信息不对称,限制了监督作用的发挥。一是由于上级行新提出的政策法规、核算制度等监督依据无法及时传达给事后监督部门,事后监督部门取得相关监督依据相对滞后,有些甚至是在监督发现问题时需向核算部门进行索取;二是基層事后监督人员监督信息反馈工作不到位,导致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的真实情况不能及时、真实的被上级行相关部门掌握;三是同级关联监督人员之间的协调沟通不足,引起事后监督信息资源的传递,削弱对新状况、新问题的应变能力。

(二)监督制度依据不完善,缺乏统一监督操作制度。目前的事后监督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现有制度大体属于指导性意见,其原则性较强,但缺乏统一、具体监督规程和标准,对于国库集中支付、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及电子缴税等新核算业务的监督实施细则几乎是空白的,具体监督程序缺乏制度保障。监督力度、标准、范围和重点都缺乏具体的监督操作指南。个别事后监督人员有以日常操作习惯替代规章制度的习惯,根据核算经验进行监督,最后形成监督风险和安全风险。

(三)事后监督系统开发相对滞后,导致了监督手段的单一和落后。近年来,随着TIPS、TCBS、TMIS等三大国库核心业务系统在线平稳运行,国库业务全面实现网络化、集中化、信息化。但每次国库新业务的出台和操作系统的改变,都没有及时考虑设计和推广与之相匹配的国库事后监督系统,事后监督部门仍以手工监督方式为主,对凭证的要素、金额、报表、账务等进行表面及程式化的监督,不能对风险关联及国库资金深入、细致、全面地监督检查,影响了事后监督效能发挥。

(四)风险预警不健全,降低了对监督成果的利用水平。一是对监督对象风险识别不够,事后监督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简单的复核和校对,问题分析较为浅显,对风险的揭示深度不够,质量欠佳,难以有效发挥事后监督对国库会计核算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作用;二是未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价模型和预警系统,对国库核算业务运行的风险分析重点仍体现在差错型比较,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汇总分析及经验判断,没有形成系统的风险分析指标,无法揭示风险变动趋势和预测潜在的风险。

(五)业务培训不到位,未注重监督人员的监督技能培养。随着国库核算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操作系统的频繁更新,监督人员的核算水平、监督经验和监督技能已不能完全适应事后监督工作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是国库核算部门在组织新业务培训时,基层事后监督人员参与较少,导致事后监督人员对新业务的处理方法和操作流程了解不够,在日常监督中深感棘手;二是从以往上级行组织的培训来看,培训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前台核算业务操作层面,而涉及新业务的监督内容较少,缺乏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三、提升国库事后监督工作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一个开放的信息传导机制,疏通信息沟通渠道。一是建立垂直的业务政策的传导体系,上级部门的政策法规、核算制度等监督依据能够及时传达到下级国库部门,监督人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事后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改善、解决建议;二是要加强事后监督人员和核算人员的协调、沟通,对监督发现的各类风险应及时告知相关核算人员,核算人员也应及时反馈相关情况,以便监督人员能够及时重新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和监督措施。

(二)完善监督制度体系,统一监督流程和标准。一是实现事后监督制度的制定与核算方式的变化同步,业务核算方式一旦变化,及时出台相应的事后监督新制度;二是实现事后监督细则的建立与核算业务的更新同步,监督实施细则要紧扣核算业务的变化,要有统一、可行的监督程序和明确的差错界定标准,真正使事后监督人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做到有制度可依。三是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业务部门的核算质量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使评价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

猜你喜欢
国库会计核算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6:54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34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负责人名录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05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36
财政部国库司主管预算会计司处级人员名录